曾經有位世界知名科技業的高階主管出來創業,想要做網路社群。他請了一個顧問公司,幫忙做市場調查研究;半年之後,該顧問公司出了一份洋洋灑灑很多頁的報告。於是這位高管開始找開發團隊發包開發,一年後產品上線,此時他們的資金也恰巧燒完,打算要募下一輪的資金,但多年來市場上的替代品已經很多。於是這個案子就……
讀者請不妨認真想想,當一個擁有大光環的人想出來做的創業題目, 如果在原本的大團隊架構下就可以做到,那為什麼還輪得到現在跳出來做一個新創才有可能會顛覆成功呢?
這位朋友的錯誤,是複製了自己過去在成熟產業的經驗模式在這個新創專案裡。他無法放下自己曾是幾百人的大老闆,可以將工作拆解、高度分工,用最專業的人才,給他一份極為完整的報告。
這樣舒適的工作環境,讓他不可能把自己的頭洗下去;在創業環境裡,得把自己當校長兼撞鐘,自己直接和每個角色互動的協調者,這通常是PM在做的事,不符合他過去高高在上的身份。
以前在大公司都有人把各件事情處理好,所以不需要把事情想得這麼深,之所以以前都可以管理數百人,是因為每件事情都已經標準化了,所以經理人只需要把方向做對即可,很難感受到下頭主管用心力或肝才換回這些結果。
真正能打的創業團隊,是有錢想買都買不到
因為世界的遊戲規則一直在變,過去的經驗、過去的成功可以讓你手上累積一些資金,卻不容易讓你珍惜這每一塊錢,讓每分錢當他10倍的價值在用,你不需要專業的公司來生成市場研究報告,反而應該花時間鑽研市場自己把報告寫出來,你的團隊必須要瞭解成就這個社群平台所需要擁有的各種技術,用最低成本最快實現因應市場變化的可能。只有把自己的手弄髒,才有可能實現這一切。
你的態度必須是讓人知道我是來真的,得真正把東西拿到潛在客戶面前,問他這樣東西或服務好不好,有哪些地方還可以改進讓它變得更好。 傳統的外包模式更是不容易因應市場快速變化去抓到成長的契機。比方說今天有一個熱門話題,可能會需要一個社群平台,可以加一些特殊功能來呼應這個事件的活動,就很容易讓吸引到很多的客人。
不同於大組織裡有非常多的細節是由下面的人或廠商幫你 cover 掉。創業時要作到 time to market ,沒有辦法用過去正規軍的作戰方式,你必須是游擊隊長,唯有睡在沙坑裡、跟著戰況走,你才知道人是怎麼死的、仗是怎麼打的。
創業,不可能像是一個大將軍,拿著令旗來指揮三軍。事實上,市場上根本沒有那些會你這創業題目的人,錢也不見得買得到一個可以解決很多不同領域問題的人。如果不打破沙鍋追到事情原委,跟著團隊一起想辦法把每件事情都弄清楚、解決問題,你永遠等不到答案,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 創業失敗公式: #1. 想要養員工
- 創業失敗公式: #2. 想做自己的產品
- 創業失敗公式: #3 想跟大公司合作
- 創業失敗公式: #4. 想做好完整的計畫
- 創業失敗公式: #5. 想要找人投資
- 創業失敗公式:#6. 想要使用者付費
- 創業失敗公式:#7. 想正常放假
- 創業失敗公式:#8. 想抓住每個機會
- 創業失敗公式: #9. 想把流量變現
- 創業失敗公式:#10. 想要IPO
- 創業失敗公式:#11. 用政府的錢創業
- 創業失敗公式:#12. 簽見光死的合約
- 創業失敗公式:#13. 不相信專業
- 創業失敗公式:#14. 不重視用戶的回饋
- 創業失敗公式:#15. 專注做好一件事
- 創業失敗公式:#16. 相信老師
- 創業失敗公式:#17. 缺少異性夥伴

台灣最大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站 PTT 的共同創辦人,曾經開發出鄉民常常使用的「丟水球」(即時訊息)功能,後來看中加密貨幣的潛力,投入 Quantrend 量趨科技,現為量趨科技CTO,並一手創辦 Quantland 平台,透過 AI 量化交易模式,投入加密貨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