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關閉了國界卻沒有關上貨物流通的大門,跨境交易、電子支付的業務蒸蒸日上,許多 Fintech 因而受惠,2021 上半都還沒結束,就有 Wise 改名預備 IPO、Square 大動作宣布啟動自有品牌銀行、Stripe 估值飆破 950 億美元,顯示產業對於創新服務的渴求。
成立 15 年的跨境電商收款平台 Payoneer ,日前宣布將透過 SPAC 上市,將與 Bancorp 創始人 Betsy Cohen 的 Olympus Acquisition Corp. 合併,估值達 33 億美元。
延伸閱讀:SPACs vs IPOs:新創上市的兩條進擊之路
Payoneer 過去主要在解決中小型企業數位轉型的需求,讓小商家也能做網路生意,2017 年開始逐步擴張,與大型品牌、電商平台合作,處理跨境支付與收款的業務。比如在馬來西亞,蝦皮就與 Payoneer 合作,只要賣家申請虛擬帳號,每筆交易就會以當地貨幣結算,而買家的付款金額會根據當時的匯率轉成美金存入,避免貨幣轉換時產生手續費。
預計上市的消息出來後不到一個月, Payoneer 又宣布將攜手萬事達卡,發行 Payoneer 數位採購萬事達卡 (Payoneer Digital Purchasing Mastercard)。這種商業信用卡能讓企業採購在一定金額內簡化採購流程,結合 Payoneer 原先電子商務的用戶基礎,將使其客戶能夠更順暢地進行全球採購。採購卡可以連接到電子錢包,並串接不同的商業帳戶付款,例如使用 Google,Facebook 和 Amazon 的廣告服務。
Payoneer 現任 CEO Scott Galit 於 2010 年加入 Payoneer ,在此之前他曾在萬事達卡工作超過兩年。目前 Payoneer平台上的用戶超過 500 萬,支援 150 多種不同貨幣的跨境支付,Airbnb、Amazon、Google 和自僱者平台 Upwork,都是其企業客戶,還有數百萬的中小企業與獨立工作者都使用 Payoneer 的服務 。
進行 SPAC 的策略夥伴 Cohen 表示,有別於其他純粹處理支付問題的金融新創如 Wise 或 Flywire, Payoneer 更提供了使用者一套發展電子商務所需的工具箱,解決了包含KYC、支付、多幣種帳戶以及任何想營運全球電子商務可能會遇到的金流難題。
Mastercard 市值遭 Paypal 反超,P2P支付正夯
PayPal 在今年 2 月市值超越了 Mastercard ,遭疫情重創萬事達卡市值降至 3,320 億美元,PayPal 市值則為 3,390 億美元。PayPal 想拓展其行動支付服務 Venmo,希望 Venmo 能用於企業付款,並發展店內無接觸付款服務。
萬事達卡與 Payoneer 的合作一方面讓 Payoneer 能夠提供新的產品與服務給既有使用者,另一方面也讓萬事達卡能夠順利進入 Payoneer 500萬名使用者的跨境支付生態系,看來支付市場的商機仍充滿各種可能性。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