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先享受、後付款」的舊金山新創Fintech公司Affirm(AFRM)於2021年1月正式在那斯達克交易所公開募股(IPO),預計募集120萬美金,但當天開盤即衝破90美元,最終以 97.24 美元、相較發行價49美元漲幅近100%作收。當金融科技浪潮一波波來襲,Affirm如何有自信能在支付的紅海中殺出獲利的路?
本文為 6000 字的深度長篇分析文章,閱讀時間約為 10 分鐘,幫助讀者拆解 Fintech 新創 Affirm 上市時的 S1 招股書,來了解矽谷最新商業模式與上市結構。S1是美國證交會(SEC)要求本土公司在IPO前所需提交的格式文件,除了招股內容說明外,商業模式、營收結構、市場概況等皆詳細在列。
一分鐘認識Affirm
Affirm為線上分期借貸平台,標榜提供「沒有隱藏費用、零延遲繳費罰金」的無卡分期購物選項,以優惠利率幫助商家吸引消費者,瞄準的正是傳統信用卡市場的大餅。Affirm也經由數據分析提供合作商家產品銷售建議,從源頭推升消費者需求,打造金流服務生態圈,自2016年7月以來所累積的GMV已超越107億美元。
除了商業模式引人注目,Affirm的另一大亮點即在其創辦人兼CEO Max Levchin為Paypal共同創辦人之一,並曾在Google擔任高層主管,參與Slide、Yelp等公司的創立。Max Levchin 於2012年成立Affirm,已經為620萬消費者完成約1,730萬筆交易,並有6,500多家合作商家,包含台灣腳踏車之光Giant、北美跨國電商Shopify、時尚品牌Gucci、旅遊網站Expedia等都是合作對象。
儘管尚未宣布盈利,Affirm的成長仍是相當快速,2019財年(截至6月底)的營收為2.6億美元,至2020年同期已將近翻倍至5.1億美元,一步步彌補過去的業務虧損。然而Affirm的營收結構過於單一,有近30%來自於與運動新創Peloton的合作客戶,因此能否平衡各種收益來源達到風險分散,將是Affirm未來最大的挑戰。
核心產品特色:以分期服務翻轉傳統促銷模式
Affirm的創立宗旨為希望降低過往傳統金融交易的複雜性,提供簡易的金融服務(Deliver honest financial products that improve lives)。其產品包含消費者付款解決方案(Point-of-Sale Solution)、商家解決方案(Merchant Commerce Solutions)、及消費者為中心的APP服務(consumer-focused app),並且呼應新興世代「先享受、後付款」(Buy Now, Pay Later, BNPL)的消費習慣,開發以下產品特色予消費者與合作商家:
彈性透明的付費選擇
Affirm號稱美版「花唄」,消費者購物後可作為指定付費選項,若在指定商家消費250美金以下,分期最低甚至可享年利0%。此外,Affirm也提供借貸服務,利息依照單利計算。消費者在交易初期即可知道所要支付的含利總額,因此不會有任何隱藏費用,延遲繳費也不會收取罰金,交易簡單透明。
虛擬卡與儲蓄帳戶服務
若消費者在尚未配置Affirm的商家消費,則可選擇申請虛擬卡以進行消費。Affirm與位於紐澤西洲的特許州立商業銀行Cross River Bank合作,幫助消費者進行線上儲蓄帳戶(Saving Account)開戶。開戶不會向用戶收取任何開戶費用,也不要求最低存款金額,並於每月依FDIC浮動年利率(Annual Percentage Yield, APY)核發高收益利息(截至2020年11月Affirm的APY為1.00%,而根據The Generalist調查,高盛同期APY約為0.50%)。
不流血的促銷方案
Affirm讓商家為消費者制定彈性的付費服務,業者可自行設定可供選擇的利息與分期時間,幫助減少消費者交易成本,進而刺激銷售。例如,某消費者本來應以5%年利率還款,因促銷優惠降為3%,對於消費者而言既能先享受產品,在利率上又可享受折讓優惠,而商家也可避免傳統削價競爭,成為使用Affirm的最大吸引力。
然而優惠也不是毫無限制。若業者有意提供消費者優惠的分期方案(0% APR),以刺激產品銷售,則將負擔較重(約3-5%)的單筆抽成,反之若商家僅開放消費者選擇>0% APR的支付方案,則業者的抽成將較輕微。Affirm將抽成分配權與行銷方案一同包裝,交由商家彈性選擇,並成為吸引消費者的優惠方案,也為Affirm帶來100%的商戶留存率。
大數據銷售建議
與商家合作可掌握大量銷售數據,Affirm也發揮其技術能力,幫助商戶進行用戶行為分析,並透過A/B Testing找出最佳銷售組合,推升產品購買率。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使用商家的平均訂單金額(Average Order Value, AOV)提高85%至92%,可有效提升客戶轉化率與回購率。
信用、交易、借貸風險監控
Affirm也時時監控商家交易狀況與消費者信譽表現。在消費者提供簡單的個人資料後,Affirm將檢查約200個資料點,包含消費人過去及外部信用紀錄。若發現有問題,Affirm可直接連接商家系統終止該筆交易。目前已經檢視超過750萬筆資料,且至2020年9月的三個月內甚至已經拒絕了數十萬筆有問題的交易申請。
Affirm的信貸審核模型亦與傳統金融機構有所不同。過去銀行核貸僅考慮消費者「過去的還款情形」給予整體信用評分,但Affirm開發的新模型是以用戶的該筆消費作為衡量基礎,並考量消費者所購買的產品以決定當下的貸款利率,相對於競爭對手可增加20%的核發率且仍保有利潤貢獻。截至2019年9月的數據顯示,Affirm36個月的加權平均季度欠債率僅為1.1%,比傳統銀行的詐貸率更低,顯示有效的評估模型亦是Affirm的競爭利器。
產業概況:「先買後付」市場競爭激烈,Affirm欲以技術取勝
然而支付市場早已是群雄並集,各大金融機構與新創都來分一杯羹。Affirm若想在支付市場殺出血路,競爭將對手包含:傳統發卡銀行(如 J.P. Morgan Chase、 Citibank、Bank of America等等)、推行多元支付的公司(如Visa、MasterCard)、金融科技領域的科技公司(如Levchin的老東家PayPal)、直接競品公司(如Afterpay、Klarna)等,多數已有龐大客戶基礎且金融商品多元完整,將是Affirm搶灘最大挑戰。
儘管如此,Affirm仍認為金融支付市場一片看好,原因包含:
電商市場仍有成長空間
根據eMarketer調查,2019年全球電商交易總額已成長20%、達到3.4兆美元,預計2023更將衝上5.8兆,但電商金額事實上只佔零售銷售總額的14%,仍有開發潛力,且消費主力正是Affirm主打的Z世代與千禧年出生的消費者。而根據美國商務部調查,美國本土電商市場也正快速成長,2020年第一季至第二季已成長16.1%
「先享受,後付款」觀念風行
根據Worldpay在2020年發行的支付報告,這將是全球增長最快的電商支付方式。在北美,「先享受,後付款」的市場將達到電商銷售額的3%,歐洲、中東、非洲(EMEA)市場則逾6%,預計2023年更將成長至10%。
千禧年消費族群不信任傳統金融系統
根據北美TD Bank道明銀行調查指出,25%千禧年消費者習慣不帶信用卡出門,美國聯準會也指出截至2020年6月,美國人的信用卡債務近1萬億美元,顯然需要更靈活的消費方式,若只依靠借記卡(Debit Card)將限制消費者在時間考量下的消費能力,當下無法支付並不代表下一刻也負擔不起。此外,既有的金融系統複雜、不靈活、難以估算信用風險等,也為消費者增加不少交易成本。
商家正尋求更好的促銷方式
現有的支付解決方案難以幫助商家留住客戶,而數位廣告的投放成本又持續增加,廠家正積極尋找新的消費刺激方式。
也因此,Affirm決意主攻新興消費商機,認為利用其商業模式與科技能力,可為商家與消費者開拓更佳的支付選擇。目前的使用消費者組成有逾七成由千禧年消費族群(47.8%)與X世代(32.3%)所組成。而根據代表消費者忠誠度的NPS(Net Promoter Score)調查,Affirm在2020年年中達78分,遠超越大部分知名法定金融機構,相當具有競爭力。
重要客戶:合作商戶過度集中,行業波動風險高
Affirm的合作客戶達6500家以上,包含希望透過賒付刺激2C端購買力的全球知名單車品牌Giant、旅遊平台Expedia、奢侈品牌Gucci等等,另值得注意的合作對象如下:
北美知名電商Shopify
已於2020年7月簽訂為期三年的合作協議,Affirm將成為Shopify平台分期付款服務的獨家供應商,並為每筆交易支付服務費。
運動新創Peloton
已於2020年9月簽訂為期三年的合作協議,將在Peloton產品上提供並促銷Affirm服務。但值得注意的是,Affirm於招股書中也提及收入過於集中的風險,客戶貢獻度前20%的商家貢獻了約35-37%的營收,其中來自於Peloton的營收占比現就高達30%,也就是萬一家用健身市場衰退,Affirm獲利將受一定衝擊。
合作銀行Cross River Bank
Cross River Bank是美國紐澤西州立特許的商業銀行公司,為Affirm客戶提供絕大部分貸款,兩者目前簽訂合約至2023年11月。這筆交易在Cross River Bank帳上計為「向Affirm售出的貸款」,Affirm則需給付未償貸款與應計利息予Cross River Bank。然若Cross River Bank決定不繼續未來合作,對Affirm的業務也將造成極大損傷。
經營團隊:創辦人以技術起家,曾參與Paypal創立
Affirm除了商業模式特別,經營團隊的經歷也是一大亮點。創辦人兼CEO Max Levchin 出生自烏克蘭,在1991年至美國定居並就讀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隨後獲得電腦科學博士學位。他最有名的經歷是曾參與Paypal的創立,到2003年Paypal賣給Yahoo之前,他都是擔任CTO一職。在Affirm之前,Max Levchin也曾參與參與美食地圖新創Yelp的建立、創立個人媒體共享服務Slide、及創立HVF公司開發與資料科學相關的有趣計畫,ffirm即是從HVF專案分離出的新創事業。
此外,大部分的重要經理人也出自創辦人的前合作團隊。例如CTO Libor Michalek為Slide前CTO,在2010年公司併購後於Google擔任過工程總監。CLO Sharda Caro del Castillo 曾有Airbnb全球支付負責人與法律顧問、Paypal法律顧問等法務相關經驗。CCO Silvija Martincevic 則曾任Groupon國際部門的CMO與COO職位,將貢獻電子商務相關業務管理經驗。
近期融資活動:換股權引電商合作,創辦人仍是最大股東
根據招股書的資料顯示,Affirm已歷經7輪融資,最近一期為2020年9月才啟動的G輪,總募集金額已達16億美金。IPO前,Affirm擁有104,044,026股A類普通股(Class A common stock),及127,598,619股B類普通股(Class B common stock),而此次將另發行2460萬A類普通股。
A、B類普通股用以區分持股人的投票權利、股息發放順序、及債務償還的優先程度,但在法律上並無特別規範。傳統而言,A類普通股將擁有較多投票權與較低股息發放序位,不過科技公司通常將A類普通股釋出於市場交易,B類普通股則交由內部人士控制,用以掌控經營權,Affirm即是一例。Affirm的A類普通股一股只有1個投票權,但反觀B類普通股則有15個投票權,可隨時轉換為A類普通股,最晚在七年之後進行自動轉換。
Affirm也將與創辦人簽訂普通股的交換協議,將Max Levchin與關係投資公司MRL Investments LLC所持有的1300萬股A類普通股轉換為等股的B類普通股,鞏固管理層經營權。預計在IPO後,B類普通股的持有者佔公司93.7%的投票權,公司CEO兼創辦人Max Levchin仍擁有最大股權(19.8%),其餘大股東則為機構投資者,包括Jasmine Ventures(8.6%)、Lightspeed(7.3%)、Khosla(5.4%)等。
另外, Shopify與Affirm簽訂的合作交換條件中亦包含股權交換協議,Shopify未來可以每股0.01美元的價格購買最多約2030萬股股權,換得Affirm成為Shopify獨家電支分期付款供應商。Shopify在IPO前已兌換了25%,隨後,Affirm又在2020年9月發行了替換權證(Replacement Warrant)替換剩下的75%普通股認購權,將在外流通普通股一股轉為1/2股。因此重新計算後,Shopify目前擁有250萬股的A類普通股與250萬股B類普通股,並保有未來各約760萬的A、B類普通股認購權。根據媒體Meritech以及The Generalist分析,若全數轉換,未來Shopify持股總價值可能高達五億美元,股權占比更將達到9.7%,與其他機構投資者相匹敵。
財務營運:抽成、利息、交易手續費為獲利主力,力補過去營收缺口
營收結構(Total Revenue)
Affirm有幾項主要收入來源,包括:
平台商家每筆交易的抽成(Merchant Network Revenue)
占比約保持在50%上下,而業務的增長來自於GMV的增加、大量的0% APY借款、長期借款及高AOV所推動,如截至2020年9月的近三個月已有46% GMV的營收來自於0% APR之產品,40%以上的付款期限則都超過12個月。虛擬卡收入(Virtual Card Network Revenue)
占比小於5%。當消費者使用虛擬卡於商家收費,卡片發行商(如Visa)會向商家收取交易費。Affirm在2019年8月與卡片發行商簽訂合作契約,因此會將收入與Affirm共享。利息收入(Interest Income)
占比約30%-35%。除了商家抽成,Affirm也從消費者借貸中收取利息。一旦獲得許可,將由合作銀行Cross River Bank提供撥款,而Affirm將從中賺取利息費用,而貸款總額的上升也將帶動其貸款業務利息營收增加。
*貸款銷售損益(Gain (loss) on sales of loans)
占比變化大。主要是與銀行購買的貸款轉售給第三方時產生的損益。服務收費(Servicing income)
幫用戶管理貸款所收取的服務費。
營運費用(Operating Expense)
貸款購買(Loan Purchase Commitment)
占比約30-40%。Affirm所提供給消費者的貸款服務,源自於平台事先與合作銀行Cross River Bank所購買的貸款契約,因此貸款量增加也意味著Affirm需要回頭向銀行購買更多的貸款,款購買費用上升。信貸損失準備金(Provision for Crdit Losses)
變動較大,代表管理層對於未來損失估計的調整。融資成本(Funding Costs)
占比約5-10%,包含借貸產生的利息費用與攤銷費用。處理與客服費用(Processing and Servicing)
占比約10%,包含薪金支出、付款處理費等,會隨著平台的擴增而費用上升。
而其他費用亦包含:
銷售與行銷費用(Sales and Marketing)
包含行銷活動與相關人員的薪水,過去占比為個位數,2020年第三季首度超過10%,因2020年與Shopify簽訂的認股權證所產生的費用也將放在此項,未來將以四年為期用直線折舊法作為攤銷。技術與數據分析費用(Technical and Data Analysis)
占比約20%上下,包含技術資產攤銷與技術人員的薪水費用與股票薪酬。綜合管理費(General and Administration)
占比約20-30%,財務、法律、風險管理、人力資源和行政人員有關的費用,且預計隨著商業擴增,未來此項費用會逐漸增加。
其他收入與淨收入
另外,近期可轉債轉成G輪優先股使得Affirm在會計上獲得3,010萬美元的收益,抵償了部分營業損失。
整體而言,Affirm雖然尚未達到穩定獲利,但損失缺口已逐漸轉小,2020年第二季甚至短暫轉虧為盈,截至2020年第三季虧損已較去年度同期減少一半至1,530萬美元。
其他營業指標
而同時參照其他營業指標,GMV、活躍用戶、商家網絡都不斷擴增,也為營收帶來正向影響。
GMV
GMV的提升是Affirm獲利的主因,在2020財年內破46億美元,年成長率約77%,部分或源自於與Shopify簽約後帶來的電商類營收。此外根據BusinessWire資料顯示,11月黑色星期五假期後,Shopify就創下24億美元的銷售額,年成長率75%,料未來亦有助於Affirm獲利。活躍用戶(Active Customers)
活躍用戶(一年內至少完成一筆交易的用戶)數量持續增加,2020年9月較去年同期增長63%。活躍用戶平均消費筆數(Transactions per Customers)
活躍用戶在一年內消費的平均筆數亦持續增加,平均已可達2.2筆。
現金流
而以下是現金流量的表現,營收活動的獲利仍在彌補投資與融資活動的缺口。
資料來源:SEC: Affirm S1招股書、Meritech Capital、The Generalist、Rohit’s Newsletter、TechCrunch、Cutomer Gur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