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日本合作夥伴要找幾歲的人?會英語就是最佳人選嗎?日本人才專家的5個建議

Matthew Ryan
Matthew Ryan 2025-06-23
日本合作夥伴要找幾歲的人?會英語就是最佳人選嗎?日本人才專家的5個建議
unplash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日本已成為台灣科技公司出海的首要目的地。這背後有多項原因,其中大部分已在先前的文章中提過,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日本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也是第二大資本市場,這代表它能提供的募資與業務規模化機會,是台灣難以比擬的。

進入日本市場最突出的挑戰之一,就是招募人才,特別是早期關鍵職位的招募。為了深入了解日本科技人才招募的挑戰,我採訪了來自Six Sigma Talent and Operations的Tony Nakada。他所屬的公司專門協助國際科技公司與新創進入日本市場,並找到合適的人才。

Tony Nakada
協助海外科技公司招募人才的專家Tony Nakada。 台灣出海 提供

Q1:為何在日本招募人才這麼困難?

當一家新創公司進入日本時,第一步往往是聘請一位具備雙語能力、充滿動能的日本區負責人,此人需能組建在地團隊、推動初期銷售,並與總部溝通協調。

但在日本,要做到這一點比在其他地方更困難,原因如下:

1. 日本的「終身雇用」與「薪水族」文化

日本97%的人口是日本人,95%以上的企業也是日資企業。日本人普遍傾向於在日本本地企業工作,並適應其獨有的企業文化。

他們多數追求「一輩子只做一份工作」,並偏好像Toyota、Sony這類穩定的大企業。這也使得多數日本專業人士不願冒險加入高風險、缺乏穩定性的新創公司。他們也很重視公司品牌的知名度與社會地位。

此外,大多數日本白領沒有明確技術專長,而是進入公司後被安排輪調,成為所謂的「萬事通」,在多部門之間歷練並轉為跨領域人才。他們熟悉大型企業的流程與穩定節奏,卻難以適應初創企業每天快速變動與高壓的工作節奏。

2. 雙語人才稀缺

你的日本在地負責人必須能夠流暢地與總部溝通。但問題在於,日本英語使用人口僅約15%至28%(約1,800萬至3,400萬人),其中能真正流利使用的比例不到2%。

再加上日本正面臨高齡化問題,約僅60%人口處於工作年齡(16至65歲),換句話說,能招募的雙語適齡人才池,可能僅有20萬至30萬人。

這類頂尖雙語人才極為搶手,往往被大型跨國企業搶走。新創公司則必須更努力,才能吸引到合適的人選。

如何用策略性方式解決日本人才招募難題?

儘管挑戰重重,Tony提出了幾個策略建議,協助海外新創正確打開日本市場。

1. 未做市場驗證與準備,千萬別進日本

在考慮招募之前,你必須先確認日本是否真的是你該進入的市場。許多公司投入大量時間與資源,卻因為太早進入、未做充分市場調查而付諸流水。

進入日本的第一階段,是進行市場研究,確認日本客戶是否對你的產品或服務有興趣

接著,你需要完善在地化所有頁面與行銷素材,並擬定明確的市場進入策略。只有在這些都準備好後,才應進入執行階段並啟動招募。

2. 找對合作的招募夥伴

日本的招募市場十分複雜,Tony將其區分為橫向型與縱向型兩種:

橫向型是像Recruit這種大型機構,擁有近6萬名員工,操作流程標準化、分工明確。但這也代表負責為你招人者,對你的公司與需求可能一無所知,只依據資料庫配對候選人,結果就是量多但質不高,關係淺薄,流程極為交易導向。

相對地,專業型的精緻顧問公司則採用「360度招募」,由一位顧問從客戶接洽到候選人篩選全程負責。他們深入了解每家客戶的需求,能更有效地評估人選是否適合。這對需要找特殊職位的外國企業來說,是更適合的選擇。

需注意:整體流程會比其他市場更久,費用也會更高,平均高出35-40%。

3. 瞄準正確的候選人輪廓

對於日本區負責人,雙語能力幾乎是不可妥協的條件。但也不要太過執著於英語能力,有些英語很流利的人,其實是「取悅總部型」人才,只會應對上層政治,卻缺乏執行力與創業精神。

此外,許多公司希望負責人具備強大的業務開發能力,能快速「敲門拿單」。一般來說,企業會鎖定30多歲的候選人,但日本的商業文化重視人脈與資歷,許多關鍵決策人往往年紀較長。因此,考慮聘請40歲以上、有業界人脈與信任基礎的資深人士,反而更合適。

4. 提供股權,讓條件更具吸引力

如前所述,頂尖雙語人才稀少,且多被大企業吸走,新創公司很難與之競爭。

不過,日本也正在改變,越來越多人選擇跳脫大企業體系,想加入具潛力與熱情的創業公司。這時候你可以透過提供股權、分享公司遠景來吸引這些人加入。

5. 要有耐心,成果才會到來

在日本做生意節奏非常緩慢,需要大量耐心。一大原因在於日本獨有的「稟議制」決策流程(Ringi 稟議),任何決策往往需多層部門逐層批准。

因此,你的新人可能表面看起來努力工作,卻遲遲無法拿到訂單,那可能不是他的問題,而是被稟議流程拖住了。請多給一點耐心與時間。

一旦日本公司建立信任後,他們極少更換供應商。SaaS產品在日本的流失率是全球最低之一。

同樣地,人才招募也可能花很長時間才能找到對的人。但只要你等到了,多數外國企業都發現,日本團隊比其他國家更忠誠、也更勤奮。

本文授權轉載翻譯自Matthew Ryan,原文標題:Recruiting and Building a Japan Team as an Overseas Startup

TAGS: # 日本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Matthew Ryan Matthew Ryan

Matthew Ryan 是一位擁有超過15年經驗的行銷與公關專業人士,專精於台灣及亞洲地區科技公司的公關、消費者洞察與策略夥伴關係。他擅長協助新創公司拓展全球市場、建立國際能見度,並贏得全球客戶與合作夥伴的信任。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