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第一顆茶葉蛋的時候,你感到很滿足,第二顆下肚,還是感到美味,但是當第五顆茶葉蛋入口時,覺得一切是那麼食之無味——這就是邊際遞減效應,雖然一樣都是茶葉蛋,卻會越吃越無感,而老師改作業也有這種狀況。
改越多越累,甚至標準會漸漸不一致,來自布里斯本的AI教育新創Edexia,則試圖用AI解決這個老問題。
簡單來說,Edexia根據老師提供的評分規準自動批改作業,而老師也可以回饋建議給AI以調整批改標準。短短幾個月內,Edexia就被澳洲12所中學實際導入,也因此入選矽谷頂尖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YC),取得50萬美元(約新台幣1,625萬元)資金。
讓人驚訝的是,Edexia是由兩位年僅21歲的學生所創,而且這不是他們第一次創業。
年僅21歲學霸組合的二度創業
Edexia的共同創辦人Daniel Gibbon和Nathan Wang分別主修工程學和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雖然就讀不同科系,卻因對教育與科技的熱情一拍即合。
由於學術背景與理念互補,也促成了他們在校園裡的第一次創業嘗試——線上家教平台「99Plus Tutoring」。
這個平台協助學生媒合合適的輔導資源,營運一年內便達到20萬美元(約新台幣650萬元)年營收。但兩人很快開始思考:這樣的產品雖有市場需求,是否真的能對教育系統帶來更長遠的改變?
為了找到答案,他們開始接觸第一線教育現場,主動與數百位老師與教育研究者展開訪談。原本期望從學生的角度尋找痛點,卻在對話中不斷聽見相似的回應:「如果有人能幫我改作業,那真的會改變很多事。」
這些回饋讓他們重新審視方向。與其幫助學生學得更快,不如先幫老師減輕負擔,創造更多與學生互動的時間。他們逐漸聚焦在「評分」這件事上。最終,兩人決定結束仍持續營運的99 Plus Tutoring,把全部重心投入在開發一套能被老師訓練、能持續優化的AI評分工具。Edexia的構想,也就此誕生。
從「評分」下手,解決大多老師的困擾
具體來說,老師遇到的問題是:花太多時間在批改作業,尤其是那些需要主觀判斷的開放性題型,卻沒有工具能真正幫上忙。
這類作業包括作文、數學推理解題、圖像分析、手寫筆記,甚至是完整的論文。不同於選擇題有標準答案,這些評分工作仰賴教師綜合內容理解與教學經驗進行判斷,難以被自動化處理,因此成為老師最頭痛也最耗時的工作之一。
Daniel Gibbon和Nathan Wang藉由自身專業打造了AI助教「Edexia」。
老師可以上傳評分規準與範例作業,讓系統學習自己的評分邏輯。當AI給出的結果與預期不符時,老師只要點擊修正,Edexia就能即時調整,並隨使用逐步貼近原本的教學風格。
目前Edexia已支援多種作業格式,不只能給出分數,還會標示學生回答的關鍵段落,並提供個別化文字回饋。隨著訓練次數累積,系統的評分結果將愈發精準,使用體驗也會越來越「像老師自己」。
為何拒絕200萬澳元的投資選擇YC?
Edexia於2024年8月正式上線後,短短幾個月內便導入布里斯本文法中學(Brisbane Grammar)、St Margaret’s等12所名校。試用一學期的成本僅需5,000至15,000(約11萬至32萬新台幣)澳元,加上實作導入平均只需兩週,大幅縮短學校從了解產品到實際使用的決策週期,也讓Edexia的推進速度遠快於多數教育科技產品。
隨著實際成效逐步展現,Edexia迅速吸引創投市場目光。來自兩家澳洲創投機構就對Edexia提出了高達200萬澳元(約新台幣4,300萬元)的投資興趣。
不過Edexia並沒有接受。
他們把目標放在美國市場,所以直接選擇挑戰看看能否進入矽谷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YC),最終拿了50萬美元(約新台幣1,625萬元)的種子輪資金,成為2025年冬季梯次的一員。
在他們眼中,YC不只是資金來源,更是進入美國市場的最佳跳板。Daniel Gibbon表示:「我們知道進軍美國教育市場將面臨不少挑戰,而YC的生態系能幫助我們更快打開局面。」除了全球創業者社群與導師網絡的價值,他們也希望在YC的支持下,快速建立當地試點並累積早期口碑。
目前,Daniel Gibbon已赴舊金山參與YC計畫。他們的下一步將聚焦於美國中學市場的試點推進,同時持續優化Edexia對多模態輸入與開放性題型的處理能力,朝全球教師都能實際使用的AI助教邁進。

喜歡喝飲料的話多人類。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