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VR發布的研究報告,隨著微創手術需求持續攀升,外科醫生的數量卻無法跟上龐大的市場需求,醫療教育系統也未能完全適應這一增長趨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培養更多具備實戰經驗的外科醫生,成為一大挑戰。
慧術科技決定從教育入手,推出集手術影片、器官辨識標註與VR沉浸式學習於一體的平台,目標是幫助外科醫生和學生更高效地掌握手術技巧,填補傳統醫學教育的空白。
同時,慧術科技推出的智慧輔助手術系統MISARS,利用AI技術協助醫生精確定位器官,從而減少手術風險,提升手術安全性和效率。
重塑教學模式,慧術科技填補解決醫學教育不足
自2011年台灣引入達文西手臂以來,微創手術需求逐年攀升。然而,儘管技術發展迅速,現有的微創手術儀器仍然缺乏智慧輔助,所有操作仍完全依賴醫生的經驗與判斷。而這對仍在受訓的住院醫生來說尤其具有挑戰。
「學生都直接上手術台實際操作,但有些人會因為不熟悉手術流程、無法快速辨認器官,而害怕到發抖,甚至放棄外科醫生的夢想。」慧術科技執行長李宇倢博士指出,過去醫學生主要靠手術影片學習,缺乏清晰的器官標註和解說,還需翻閱大量書籍,導致學習效率低。
那麼,在微創手術需求攀升的情況下,要如何留住學生、增加能實戰的外科醫生?
李宇倢以此為契機創立慧術科技,並推出醫學教育平台,希望從教育源頭著手解決這些問題。平台內收錄醫院大量的手術影片(以婦科和泌尿科為主),提供不同手術類型與患者資訊的檢索功能。這些影片不僅配有中英字幕和語音解說手術步驟,還清楚標注人體器官名稱,讓學生與外科醫生能在觀摩過程中快速掌握關鍵技術。
同時,使用者可以依據患者年齡區間、體重、手術部位及類別進行檢索,挑選需要強化的手術類型,為上手術台前的準備提供更充足的練習機會。藉由反覆觀摩與練習,慧術科技試圖弭平理論書籍與實際演練的差距,提升醫生辨識人體器官的速度,進一步縮短手術時間,並改善患者術後恢復期。
手術教育遊戲化,VR沉浸式學習培養醫學生信心
為了讓學生更能沉浸式學習,慧術科技也將手術教育遊戲化,將手術過程納入VR裝置,用戶可以透過Meta Oculus或其他VR頭戴式裝置進行互動式學習,透過擬真人體、患者生命跡象等,讓使用者在練習中掌握手術房步調。
不過,要把一般手術影片放入VR裝置的過程相當耗時費力。
「我們花了很多心力,熬了好幾個晚上。」慧術科技技術長梁文智分享,在開發VR模擬手術時,由於需要呈現真實人體組織,因此在製作器官柔軟度、血管彈性,甚至是動刀後的噴血效果,這些細節都是由醫療專業、程式開發、美術設計等團隊,相互聆聽需求、理解難處才得以製作完成的。
目前,微創手術教育平台已經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進行應用,李宇倢也透露,在一次參與新加坡醫療展會時,更進一步拜訪新加坡大學和盛港醫院等單位,目前也與新加坡大學正式簽訂合作協議,讓平台實際應用到國際市場。
另外,慧術科技也研發MISARS微創手術智慧輔助系統,「MISARS系統能在手術進行中即時標注重要的解剖結構,醫生可以更容易識別部位,避免誤傷關鍵器官、血管。」他解釋,因為手術過程中需要處理的結構往往非常小且難以辨識。
透過MISARS系統,影像能夠即時傳送至醫生的顯示器上進行動態分析,面對複雜的步驟時,醫生能看清楚系統以顏色或框架顯示的人體部位,以利手術進行。李宇倢認為,雖然MISARS系統尚未落地應用,但慧術科技在未來已經規劃將其系統送進FDA認證。
動靜皆宜!慧術科技將AI辨識拓及美國市場
慧術科技的技術並不只動態辨識,未來也計劃將AI辨識技術應用在靜態的影像辨識領域,像是牙醫領域。
「如果我們能在蛀牙形成的早期發現,就能避免蛀牙進一步惡化,減少後續可能需要進行的根管治療。」李宇倢以蛀牙為例,透過AI,系統可以在影像中即時標出可能蛀牙的位置,即使是人眼難以察覺的淡淡陰影,也能被精確檢測,幫助醫生採取預防措施。
李宇倢分享,這套靜態辨識系統在測驗階段時,其辨識速度基本上只需不到1秒鐘,就可以完成影像處理與診斷,確保醫生在診療中可以更好向病患解釋牙齒狀況。
醫療現場啟發AI創業,「溝通」成創業必修課
李宇倢過往是臺北醫學大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畢業後進入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擔任婦產部醫學研究員,當時的創業契機是源自醫療現場的觀察與老師的啟發。
在李宇倢擔任研究員期間,當時婦科達文西手術權威劉偉民醫師,向她提出也許手術可以更智慧化,因此也促使他進一步鑽研。「剛開始很多事情都得靠自己摸索,我甚至要自學AI和程式設計,學習如何運用Python來進行模型訓練和資料分析。」
醫生創業,除了要從頭學習AI領域,李宇倢在創業、開發技術的過程中更意識到「溝通」的重要性。「我在研究院的時候,大家都能理解專業術語,但在這裡,我必須學會用簡單的語言和大家溝通。」她笑說,要將醫學概念翻譯成工程師理解的語言很困難,但也是因為反覆討論,MISARS微創手術智慧輔助系統才能逐步成型。
未來,團隊將尋求目標金額4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億元)pre-A輪融資,並加速推動FDA的認證流程,讓產品能夠順利進入美國和亞洲等地市場,實現商業化。
李宇倢表示,隨著資金到位,慧術科技能加速推進AI系統的發展,讓影像辨識及教學平台能夠真正改善醫療現場的困境。
創業快問快答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每個新創最缺的應該就是資金,其次就是人才。
我們需要更多錢,但是我們有很好的人才,我們有軟體架構與AI專長的CTO,他曾經帶過150人的工程師團隊,以及在泰國central group當到副總,另外我們也有優秀的醫療團隊合作,像是新加坡國立大學與盛港醫院,由於產品專業非常高,所以我們有1/3的股東都是醫生,歡迎大家投資我們。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我覺得創業教會我溝通的重要。
因為我本身是醫療研究人員,再一起工作的都是優秀的醫療人員和博士,所以常常講話都直接是「術語溝通」彼此理解很容易,等到創業後要和工程師說明我們產品方向,就發現跨界的溝通非常困難。
我花了很多時間學習,到現在要跟投資人說明我們的產品又是另一種層次的溝通,所以我到現在也還在持續學習。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
- 我找到一種方式可以有效減少人類因為醫療疏失而產生的痛苦
- 我招集到非常優秀的技術和醫療團隊
- 我親眼見證我們的系統在臨床上驗證有效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慧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art Surgery technology Co., Ltd.)
成立時間:2021年
產品名稱:醫學AI辨識系統
官方網站

喜歡陽光、腳踏車還有奶油美式。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