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被巨頭抄襲怎麼辦?從Meta、Snapchat的「致敬」情仇,看新創真正的優勢

吉米
吉米 2023-11-05
被巨頭抄襲怎麼辦?從Meta、Snapchat的「致敬」情仇,看新創真正的優勢
CC BY TechCrunch via flickr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如果Facebook或Amazon跟你做一樣的事情怎麼辦?」

「如果某某巨頭抄襲你的點子怎麼辦?」

作為一個創業者,這應該是在創業的過程最常被創投或員工問的問題之一,類似的問題還有「你的護城河是什麼?」、「你的競爭優勢在哪裡?」、「你會怎麼避免競爭者抄襲你的點子」

新創會被問、創投也常常這樣問自己,這就像是在買股票的時候會問到底Microsoft和Google的AI模型誰比較好、或是早年Momo和PChome誰比較具有電商的競爭優勢一樣,但在新創的世界資源和時間都非常有限,不像上市櫃公司都有大筆的資金可以砸入新領域的開發和既有的客戶作為AB testing的測試對象,從而找出PMF(Product Market Fit),因此當新創面對上述資源不對稱性競爭的問題時,該如何定位自己的軟硬實力就更顯重要。

為什麼產業巨頭要抄襲點子?賺更多錢!

想像這些產業巨頭通常都是上市櫃公司,也就是當個商業戰場中的佼佼者,也因為他們身處於公開市場,每個季度的財務狀況必須開誠佈公地跟成千上萬的股東交代,為了達到良好的報酬,產業巨頭們對於新產品或新事業體的投資非常謹慎,特別是要評估後確認市場規模夠大、潛在報酬足夠的情況下才會投入資源進行開發,對這些大型公司來說每多設立一個團隊、招聘與管理都會造成無形的成本,更別說如果失敗之後還要面對投資人的質詢和善後受到資遣的員工。

facebook/meta
「如果巨頭跟你做一樣的事情怎麼辦?」這是創業者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如何創造自己的競爭優勢是新創必須面對的課題。 shutterstock

從另一個面向來看抄襲,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你會看到Amazon、Apple、Google、Facebook、Microsoft時常發布類似的功能,即便一個功能在其中一間公司發布,其他公司也會在不久後推出類似的服務,原因其實就是因為所有科技巨頭目標就是讓用戶可以長期留存在他們的生態系中,每一個點擊或用戶行為都可以成為他們在monetization上的利器,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巨頭們必須確保用戶在其他平台上所享受到最新的功能,在自家的生態系種也找得到相對應的服務,簡單舉幾個例子,Microsoft的Office對比Google Drive系統、Google Home和Amazon Echo與Apple Home Pod的智慧音箱等等都是這個現象下的產物。

延伸閱讀:擔心大公司來搶市場嗎?做好這件事,正面交鋒也能打贏巨頭!

Facebook、Instagram與Snapchat的「致敬」情仇

Facebook、Instagram與Snapchat算是社群軟體的另一個戰線,2016年——在Instagram被Facebook以$1 Billion收購的4年後——它推出了自己的stories功能,但其實不久前相同的限時動態才在Snapchat被發布,不僅如此,時任Instagram創辦人兼CEO的Kevin Systrom在受訪時當記者詢問關於Snapchat已經有相同功能的看法時,直言不諱的告訴記者"They (Snapchat) deserve all the credit.”意思大概就是直接承認對於Snapchat的抄襲,但他也補充,就像@和hashtag的功能被Twitter發明,所有發明家都應該為創造出新的東西而獲得褒揚,但這個點子會以什麼「形式」被應用在不同網路內並帶動成長,卻也是矽谷相當有趣的一部分。

第三篇_代表圖_snapchat_社群軟體_(來源shutterstock)_428687383拷貝
shutterstock

當然Facebook對於Snapchat的「致敬」也不僅於Instagram的限時動態,同年三月Facebook收購軟體公司MSQRD後也推出跟Snapchat相似的濾鏡動能、四月加入了可以透過掃描類似QRCode的頭貼加入messenger好友的功能,Facebook的相機排版、Instagram私人訊息、大頭貼相框等等其實也都多少出現過Snapchat的影子,其實上網隨便搜尋都可以出現一系列網友整理出這三間公司產品線的愛恨情仇。

和第一段舉例科技巨頭之間的平行競爭不同,當Snapchat在2011年創立的隔一年,Facebook正以$104 Billion估值風光的在那斯達克上市,你就可以想像在Snapchat 5歲的時候,千億市值的Facebook正在動用他的現金和資源將Snapchat的產品毫不避諱的搬到自己的平台上是有多麼的不對稱,不過有趣的是Snapchat創辦人Evan Spiegel在2018年Recode的一場訪談告訴主持人"Snapchat is not just a bunch of feature, it really has an underlying philosophy that runs directly counter to traditional social media.” 他還說 "If you design something that’s so simple and so elegant that the only thing other people can do is copy it exactly, that is the most fantastic triumph in the world for the designer."

編按:
「Snapchat 不僅僅是一堆功能,它實際上有一個根本的哲學,直接與傳統社交媒體背道而馳。」
「如果你設計出一個如此簡單且優雅的東西,以至於其他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完全模仿它,那對於設計師來說是世界上最驚人的勝利。」

推薦每個人都去看一次這個訪談

Evan Spiegel
YouTube via Recode

競爭力來自迭代能力、執行力與不斷累積

延續最後Evan Spiegel對於抄襲看法的回覆,其實不管什麼樣的創新點子都有被抄襲的風險,即便是已經註冊了商標、擁有專利,只要是有辦法賺錢的機會就會有人絞盡腦汁嘗試破解它,但不管再怎麼抄襲就像Evan Spiegel說的,其他人做不到的是抄襲點子背後的核心價值,透過這樣的動能不斷創造出有價值的點子、在其他產業巨頭做不到的速度下,以高執行力快速推出產品獲取用戶並不斷地轉動這個齒輪,這才是讓新創公司在創立初期最能leverage也是大型公司無法競爭的優勢。

另一個我認為也很重要的事情是「累積」,產品的界面和功能流程確實都無法成為競爭優勢,但重點是即使競爭者抄襲了產品特性,卻沒辦法帶走產品背後的數據與經驗,隨著用戶數越多,產品與用戶之間的潛在價值就越來越大,這也就是所謂的「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擁有網路效應並持續透過學習背後的數據與經驗迭代出更合適的產品,也會是新創公司在打入未開發市場時相比其他產業巨頭領先的優勢之一,這也是為甚麼許多產業巨頭會選擇直接併購新創公司作為外部創新的一大原因,正是因為重新開發流程的花費遠比直接買一間公司還要花錢的多

climb-hard-lonely-.jpg
不斷創造有價值的點子、在其他產業巨頭做不到的速度下,以高執行力快速迭代出更適合的產品,才是新創公司最大的競爭優勢。 pexels

最後,我覺得這整個思考過程其實蠻重要的,算是重新定義了我認為新創最重要的競爭優勢,過去不管是在創業或是看新創的過程,好像很少人會直接把這樣的能力定義為新創的成長優勢,但這樣的觀點似乎也解答了為什麼早期新創「團隊比商業模式重要」,和大家常說的「創辦人看得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正是因為有了願景和極高的執行與學習能力,使得在相對少量的資金下就可以翹動創業齒輪的轉動,而怎麼加速轉動就有賴創業家和團隊的化學變化了

以上是我對「如果產業巨頭跟你做一樣的事怎麼辦?」的解答,我相信也有很多人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各路大神私訊討論,如果你有在創業或是有創業相關的問題也歡迎私訊讓我知道,我很樂意提供微薄的協助。

本文為授權轉載,作者:吉米,原文標題:[創業投資] 如果產業巨頭跟你做一樣的事怎麼辦?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吉米 吉米

吉米,現職創投分析師,曾創辦餐飲實業與旅遊新創,相信創新的商業模式與優良的經營管理是成為百年企業的重要因子。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