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送餐點到遞送各樣包裹,在各樣商用場景中,都能看到輕巧便利、環保節能的電動輔助自行車,正在逐漸取代笨重的物流卡車,快速征服歐美地區的大街小巷,顛覆「最後一哩配送」(Last Mile Delivery)的場景。
在這波巨大的浪潮下,來自台灣的微物流(micro-logistics)新創Rybit,正以異軍突起之姿,透過其軟硬整合的實力,快速在歐洲攻城掠地,成為歐洲最大的外送電單車(delivery e-bike)租賃訂閱平台。
「那個畫面可以想像一下:台灣所有的摩托車都變成e-bike(電動)自行車」,Rybit創辦人暨執行長林靖德興奮地說,「去前線看過之後,就會知道這個市場有多大!」。
Rybit打入歐洲50個城市,拿下達美樂、麥當勞、漢堡王等客戶
近一年,Rybit抓緊歐美快速成長的「最後一哩配送」浪潮,提供企業裝有「物聯網大腦」的電動輔助自行車,同時也協助以軟體平台管理車隊,為企業省去買車與維修的成本,並大幅提升企業在管理與營運上的效率。如達美樂的大客戶每年從Rybit租賃訂閱數千台電動單車,每年節約配送成本上千萬美元。
Rybit在歐洲切入最後一哩配送市場,3年時間內,在當地以自主營運、與當地加盟商合作2種模式,已獲得Domino’s(達美樂)、麥當勞、Burger King(漢堡王)等大品牌青睞。
截至目前,Rybit集團已成為全歐洲最大的最後一哩電動輔助自行車智慧資產管理平台,目前在歐洲50個城市都能看到由Rybit驅動的電動輔助自行車的身影。
除了企業用戶以外,Rybit 營運與管理車輛的能力,以及軟硬整合的解決方案,也吸引歐洲當地傳統電動自行車租車行「帶槍投靠」。
林靖德解釋,這些傳統的租車行多數沒有科技力,正面臨轉型的議題。與Rybit合作,透過Rybit提供軟硬整合的技術,不僅讓租車行的管理車輛成本、供應鏈成本大幅降低,也因為有了軟體的能力,而更能吸引客戶,增加客戶黏著度。
最後一哩配送(Last mile delivery)複雜度高,企業隱形成本大增
讓大批企業用戶上門的原因在於,「最後一哩配送」雖然是供應鏈旅程中最短的一部分,但複雜度卻最極高,因為其中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例如,每個城市的道路設計不一樣、交通密度、購物行為、地方法規更不盡相同。另外,塞車、找不到停車位、包裹送達了但卻沒人在家,各樣意想不到的因素,都導致最後一哩配送的隱形成本大大增加。
根據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研究,最後一哩配送的距離最短,但成本卻占整體物流成本的53%,成為令不少企業頭痛的難題。
為解決這個問題,把四輪的卡車變為兩輪的自行車,再加上電池與馬達輔助,將可以更輕便的突破地理限制、讓成本有效降低,成為市場上當紅的解決方案。據調查,全球商用電動輔助自行車有機會在未來5年內,達到超過20倍的大幅成長。
商用e-bike搶攻「最後一哩配送」商機
不過,要搶攻最後一哩配送的商機,當中的know-how可沒有這麼簡單。首先,以硬體來說,給商家使用的電動輔助車必須要達到商用等級,包括電池續航力要更長、馬達功率的輸出要更高,還要有更大的置物空間。
更重要的,還有軟硬整合以及管理資產(fleet management)的能力。林靖德舉例,包括軟體如何即時監控車輛的行為、車子停放的位置、騎手使用車輛的情況,還有智慧樁電子圍籬的技術等,都仰賴硬體與軟體之間完美配合,才能達到優良的管理。
共享單車服務起家,造就軟硬整合科技硬實力
為什麼來自台灣的團隊,可以快速攻進歐洲50個城市,並拿下許多企業客戶?這來自於Rybit做「共享單車」的基因。
在進攻歐洲的同時,Rybit平台也在台灣彰化縣推出「MOOVO 公共自行車」,目前一共有近2,000輛綠白相間的MOOVO自行車穿梭在彰化各鄉鎮,上路即將屆滿兩年,使用人次突破130萬人,成為彰化人的日常風景。日前彰化縣政府滿意度委託第三方市調公司做滿意度調查,其滿意度高達97%。
林靖德說,彰化雖然營收占比只有集團個位數,卻是Rybit拓展業務至海外的關鍵。
事實上,營運城市內的共享單車,其複雜程度遠高於幫助企業用戶管理車隊。林靖德進一步解釋,每一台共享的自行車就是「超短租」的概念,「一台車可能每5-10分鐘就換一個人騎,加上停車點分散,車輛所有權的區間非常碎」,都大大增加管理的難度。
另外,手機訊號的飄移、藍牙的穩定度、智能鎖跟雲端之間是否可以完美溝通,開鎖與還車的成功率更要穩定維持在95%以上,才能確保服務品質不「落漆」。
相較來說,為企業客戶管理車隊,則較像是「長租」的模型,與企業客戶簽約通常以年來計算,加上車輛數目與所有權固定,停車站點也較不易變動,管理難度自然不如共享單車來得複雜。
而Rybit成立的第一天,就是從最困難的共享單車服務起家,目前在全球管理4萬輛e-bike。此外,Rybit的團隊成員,過去更曾在全球超過100個城市,營運過百萬輛規模的共享交通運具。這些經驗,讓Rybit切入到資產固定、租借時間也固定的商用配送場景時,營運難度大幅降低,也比競爭對手更有優勢,搶攻「最後一哩配送」的大商機。
Rybit創業起點,來自印度超過一世紀的「便當外送員」
林靖德自嘲自己是商業背包客,過著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印度孟買長住數年的日子,才體會到自己很享受在孟買看似混亂無章法的環境中創造或發現秩序的樂趣。如果說,巴黎是作家海明威一生難以忘懷的歲月,那對林靖德來說,「孟買就是我的流動饗宴」(“Mumbai is my movable feast.”)
過去他曾在共享單車巨頭摩拜單車(Mobike)擔任國際營運長,為摩拜單車開拓印度市場。而印度孟買,正是他創業的起點。
林靖德說,印度獨有的便當快遞服務(Dabbawala),正是他打造Rybit的靈感。
Dabbawala是一項起源於孟買、營運超過一個世紀的「奇蹟」,指的是「將午餐便當盒從家中送到辦公室,再回收到家裡的服務」。這項起源於1890年的文化,全靠超過5,000名外送員以純人力的方式,每日將20萬份便當從遠近郊區的家中收妥,再透過自行車、火車等方式,在中午時刻準時送到在辦公室工作的人手中。
在這當中,這些外送員每日處理超過20萬份訂單,成功率卻高達99.9999%,代表每600萬份訂單中,僅有不到1個錯誤。
林靖德在印度實際觀察數年,發現Dabbawala的規模與服務水準令人難以置信,但同時他也認為,如果可以透過技術解決痛點,將可以幫助印度的「wala」(意指便當外送員)更有效率的規模化,同時也將自行車的利用率、操作效率,以及便當外送員的時間價值極大化。
受到孟買的便當外送員的啟發,Rybit於是誕生。林靖德說,「Ry-代表『騎乘』(ride),bit則有『微小』、『數位化』的意思」,目前Rybit在全世界50個城市中,驅動超過4萬台的微交通運具,接下來希望透過技術革新,來升級與賦能更多傳統行業,讓微交通運具,成為改變城市風貌的美好風景。
本文授權轉載自《心元資本》,作者:Starry,原文標題:一間立足彰化的台灣新創,如何長成麥當勞、達美樂背後外送軍火商?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邀請您加入「《創業小聚》LINE官方帳號」

成立於 2014 年,心元資本是致力於全球下一個偉大企業最早投資人的創投機構。心元的核心理念是與敢夢的創業者們為伍,陪伴他們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一起推動夢想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團隊橫跨台北、上海與舊金山,心元在全球建立起緊密的社群連結,幫助創業者以兼具國際觀點的思維與深入當地的市場洞察發展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