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COVID-19 本土確診案例持續增加,政府與醫療團體皆呼籲民眾減少跨區移動,降低傳染風險。然而,民眾仍需外出採買生活必需品,或通勤前往工作崗位,此時,「電動機車」、「電動滑板車」便可滿足此類短距離移動的需求。
全球最大共享電動車公司 Lime 今年首度獲得美國紐約市交通局許可,將在布魯克林推出 100 輛電動機車共享服務,未來數週也會拓展至皇后區與曼哈頓下城。由於紐約市民接種疫苗人數逐漸上升,市長宣布預計於 7 月 1 日全面解封。目前 Lime 已擬定多項配套措施,提供疫情間安全、永續且符合社交距離規範的交通方式,期望藉此支援紐約市的經濟復甦。
見證中國微移動交通模式,Toby Sun 萌生創業靈感
Lime 共同創辦人 Toby Sun 曾在《Inc.》的專訪中提及,他從小在人口高達 2,000 萬、有中國矽谷之稱的深圳長大,「我人生的前 25 年沒有車,所以常常騎著腳踏車到處跑,體驗那種擁擠的城市環境,和無車的生活。」因此,當他前往美國攻讀 MBA 學位時,回憶起過去在中國所體驗到共享自行車般「微移動(E-micromobility)」的交通模式,便決定將其引進美國。
「我喜歡創造那些人們每天在日常生活中,會多次接觸到的消費性產品。」Toby 分享過去在中國百事可樂公司 6 年的工作經驗對他影響至深。當時擔任市場行銷經理的他,有幸接觸到市場營運和產品包裝的創新,更研究出了新的飲料配方,成功在中國推出運動飲料—佳得樂(Gatorade),「這個經歷其實有點像我們後來去創新自行車還有踏板車的設計,以及擬定 Lime 的上市策略。」
因緣際會下,Toby 透過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就讀 MBA 學位時組織的人際網絡,結識了 Lime 另一位共同創辦人 Brad Bao,「他將我招募到一家創投公司,我們作為投資者共同努力了很多年,」Toby 表示,風險投資經驗讓他有機會認識到胸懷願景的創業家們,並與他們合作,「也發現 Brad 和我一樣都對解決『最後一哩』的交通問題非常有興趣。」
LIME 搶占市場先機,兩年內資金暴風成長
在美國工作的數年間,兩位華人 Toby 和 Brad 看到了許多人憧憬到大城市工作,隨著城市人口越來越密集,想要駕車出行也愈加困難,人們開始尋找其他更便利的通勤方式,諸如共享自行車、踏板車等新型交通工具應運而生。
近年全球掀起一股「共享交通」風氣,孵化出新興的「微移動」市場商機,為了滿足民眾「最初一哩」或「最後一哩」的通勤需求,2017 年 1 月,Toby Sun 和 Brad Bao 共同成立新創公司 LimeBike,開始在美國各地提供世界上首個「無樁式共享自行車」服務,不再像過去須先找到空地、裝設樁柱、進行配電。由於無樁式共享自行車自備 GPS 系統,只要在人行道沿線畫設白色方框,就能以電子圍籬定位,不僅成本較低,民眾租借、歸還也更不受限。
「如果考慮人每天的出行方式,將所有步行計為一次旅行,我們現在所涉足的領域可能是人們每天行程的 80% 或 70%。」Toby 強調,他們在微移動市場中的目標遠不只有自行車,考慮到受眾多元的騎乘需求,加上受到中國共享單車品牌摩拜(Mobike)和 ofo 的啟發,「一種尺寸並不適合所有人。」於是,便將公司名改為 Lime,2018年接連推出共享電動自行車、電動滑板車。
民眾可利用手機等行動裝置中 Lime App 的定位系統,找到可用車輛的位置並解鎖使用。以電動滑板車為例,騎乘開始前需花費 1 美元(約台幣 28 元),然後每分鐘以 25 美分(約台幣 7 元)計費。Toby 指出,共享自行車、電動自行車、電動踏板車三種產品實際上滿足了不同的需求。自行車價格便宜,適合想要運動、省錢的學生。而在西雅圖,民眾需頻繁穿越丘陵地帶,電動自行車便成為最佳選擇。另外,電動踏板車則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發揮極大作用。
短短不到兩年時間,Lime 完成了五輪融資,達到 10 億美元估值的獨角獸等級。根據 Lime 官方資料顯示,截至 2019 年,一共有 1,000 萬的用戶數,電動滑板車超過 5,000 萬次的短程出行次數,Brad Bao 自豪地表示,Lime 達到 5,000 萬次的速度比 Uber 還快。而這些出行更橫跨 5 大洲、25 個國家。
獲 Google 母公司投資,LIME 電動車服務再創新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人們為了減少外出與社交接觸,開始選擇以個人移動取代大眾運輸。交通互聯網公司 Invers 與智慧移動大數據公司 fluctor 合作研究,比較七大歐洲國家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微移動市場的成長變化。研究結果顯示,除去年 3 月疫情在歐洲大爆發之際,共享微移動的使用率呈現了短暫的下滑以外,其在疫情間的整體使用頻率呈現大幅成長。
Lime 延續此趨勢,去年成功籌集 7.77 億美元,其中 Uber 及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共投資 3 億 3,500 萬美元,估值為 24 億美元。近日 Lime 更接手 Uber 旗下的 Jump 共享電動自行車業務,未來將有機會同時在 Lime 和 Uber 的 App 上使用雙方的服務。
針對即將在紐約市上路的電動機車,Lime 發明出了人工智慧頭盔偵測、執照驗證,以及活體測試等功能,強化騎士與用路人安全。活體測試會在騎士註冊時要求對著攝影機做出各種臉部表情,證明其並非以靜態照片蒙混,也有助於比對駕照、確認身分。
Lime 微移動市場最大勁敵,Brid 今年擬 SPAC 上市
當人們談論美國共享電動車時,那個與 Lime 同時浮現腦海中的名字即是 — Bird。Bird 是在 2017 年 9 月由 Uber 前主管 Travis VanderZanden 創辦,和 Lime 共同搶占美國微移動市場。和 Lime 不同的是,Bird 成立初期便以共享電動踏板車服務為主,在北美洲、歐洲和中東的 100 多個城市放置共享電動踏板車,運營的第一年便有 1,000 萬次騎行。
在收費方面 Bird 與 Lime 價格幾乎沒有差異,2018 年 Bird 拿下紅杉資本領投的新一輪 3 億美元的融資,估值一舉從 5 月底的 10 億美元飆升至 6 月底的 20 億美元。就目前各大城市皆嚴格控管投放數量的情況下,能先獲得最多投放允許的公司將擁有極大優勢,因此,兩大巨頭 Bird 與 Lime 皆積極尋求進軍歐洲、乃至世界的機會。
根據 TechCrunch 報導,Bird 於 5 月 12 日宣布,將透過與總部位在達拉斯的 Switchback II Corporation 合併 SPAC 上市,公司市值預估達到 23 億美元。去年受疫情影響,收入下降至 9,500 萬美元,相較前一年減少約 37%,導致公司為縮減成本,裁撤約 30%(406 名)員工。而此次交易將在合併後,帶給 Bird 高達 4.28 億美元的淨收益,將有助於讓公司轉虧為盈。
共享電動車當道,新創 MOOVO 在台開啟微型交通革命
在國際間「微移動」交通模式蓬勃發展之際,台灣的通勤族轉換區域時,常用的交通工具為共享機車 Go Share、Wemo、iRent,以及捷運站周邊的 YouBike 微笑單車。近來一款無樁式共享自行車 MOOVO 進入台灣市場,這家新創運點科技,將如何搭上微交通浪潮?
MOOVO 共享自行車相比 Youbike,有了電動輔助,輕輕踩一下就能滑行更遠,而電量一次充飽,能騎到 60 公里,等於從淡水騎到新店來回一趟,租借門檻又比機車更低且更便宜。透過手機 App,還可以查看停車格位置、格內單車數量、進行租車還車流程等。
此外,無樁式設計參考國外新創 Lime、Bird 等作法,實行定點租還「電子圍籬」,在人行道上畫設黃線方格停放區,透過自行車上的 GPS 定位,不僅可以有效管理停放、降低政府財政支出、提升土地利用坪效,未來若需要增減停車區域或是企業合作也更為簡單。
台灣素有「自行車王國」之稱,捷安特、美利達等自行車龍頭品牌產品熱銷全球,並且握有硬體製造基礎,無論是自行車成車、零件,或是電動自行車,在全球皆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台灣近 5 年電動自行車產值爆發,2019 年達 231 億元、產值創新高;且占台灣自行車整體產業產值比重逐年攀升,從 2015 年占比僅 2.7 %,至 2019 年達 35.5%,2020 年更超過四成,持續快速成長。電動自行車已經是推升台灣自行車產業成長的主要動能。
延續傳統自行車全球領導者的優勢,目前台灣已在電動自行車供應鏈上掌握關鍵位置,未來妥善規劃物聯網、大數據資料、共享服務流程,並且與地方政府合作設置電子圍籬與相關規章,台灣民眾在短程通勤上將能享有更多樣化的選擇。
參考資料:
1. Lime launches 100 e-mopeds in New York City as Mayor de Blasio reveals plan to fully re-open by July 1
2. Scooter Startup Lime Swaps Out CEO As Cofounders Change Roles
3. Lime Co-Founder Shares How His Idea Grew to 100 Million Micromobility Rides and $777 Million in Financing (All Under 3 Years)
4. How scooter charging startups want to make the industry more profitable
5. Uber leads $170M Lime investment, offloads Jump to Lime
6. Lime unveils new e-bike as part of $50 million investment to add 25 cities
7. 共享滑板Lime推新款電動單車!憑什麼喊今年加速推廣至全球25城市?|數位時代BusinessNext
8. The E-Scooters Loved by Silicon Valley Roll Into New York
9. 智慧交通 共享電動滑板車、電動機車當道!微移動交通如何成為城市通勤首選?
10. 共享滑板Lime推新款電動單車!憑什麼喊今年加速推廣至全球25城市?|數位時代BusinessNext
11. Moovo在台投放2千輛,下一步搶攻無人車!為何不怕重演中國「共享單車惡夢」?
12. A Conversation with Lime CEO Toby Sun | by Hans Tung
13. IVP's Hypergrowth Podcast: Lime's Two Years – And Three Lessons – of Hyper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