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德國、瑞典、荷蘭電動自行車新創獲共獲7,650萬元募資,共同點是都有「台灣魂」?

feature picture
techcrunch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台灣在自行車產業一直是國際聞名,也吸引不少海外電動腳踏車新創前來尋找資源,近期就有3家與台灣密切相關的海外電動自行車新創獲得好消息,他們分別來自德國、荷蘭、瑞典,以不同商業模式提供電動自行車服務,但共同點是:「製造都來自台灣。」

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對電動單車市場前景預測的報告顯示,電動腳踏車的市值在2020年估值近2,400萬,預計將以複合年均成長率12.27%的速度,在2026年達到4,768萬美元。

電動腳踏車市場與其他交通工具相比仍屬百花齊放的階段,各個品牌佔有部分市場,卻尚無顯著領先的龍頭品牌。以市佔率來看,目前台灣起家的巨大集團捷安特(Giant Bicycles)、台灣美利達(Merida)暫居第一、二名,德國品牌Fritzmeier Group與Riese & Muller緊追在後。此外,根據財政部資料顯示,台灣電動自行車元件的出口市值在今年一月到五月創下歷史新高,以5.5億美元的表現較去年同期增長了近44.2%。

SoundCloud創辦人再創共享德國電動自行車品牌Dance

bike-cake
cake

今年八月共享電動自行車品牌Dance在發源地德國柏林首度推出其訂閱服務——每月79歐元(新台幣約2,500元),便可擁有一台又美又潮電動自行車。

Dance的三位創辦人中,Eric Quidenus-Wahlforss、Alexander Ljung是大名鼎鼎線上音樂串流平台SoundCloud的創始人。Ljung表示,音樂產業是第一個將所有權轉向訂閱制的領域,而他們打算正在電動自行車領域上做一樣的事。「在SoundCloud,我們幫助開創、形塑、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最熱情的音樂社群。現在,我們想把這個經驗轉移到交通領域,引領一項最終將使我們的城市變更宜居的運動。」

Dance鎖定世界城市在導入電動自行車時,面臨的兩大問題:一、購買電動自行車成本太高(在歐洲通常一輛要價超過2,000歐元,約為6,400元台幣);二、租賃腳踏車常被破壞、被偷及被亂停,因此推出訂閱服務。更棒的是,若不幸的腳踏車遺失或被偷,Dance還會馬上換一台新的給客戶,

這些正在柏林街頭穿梭的腳踏車,製造地大多都來自台灣與中國。去年七月與十月,Dance在種子輪與A輪募資共1,900萬歐元,今年九月底推出訂閱服務後又募得1,650萬歐元,目前總募資額來到4,160萬美金。

瑞典新創Cake用B2B、B2C模式將電動單車銷往世界

CakeBike
Cake

另一家同時於九月底募資成功的瑞典電動自行車新創Cake,在B輪成功募得6,000萬美金,並表示將用這本資金拓展歐洲、北美與亞洲的製造業務,並在各大城市推出銷售櫃位。

Cake在今年九月初推出新車款Makka,主打城市電動單車路線。在Makka之前,Cake已推出另外兩款走耐操、實用、微越野的車款Kalk and與Ösa,除了零售外也有B2B服務,包含物流業、餐飲外送業、道路維修業等都是Cake合作對象。因此這次城市風的Makka除了可說是產品方向的一大調整外,也更拓展B2B與B2C的用戶群。Cake目前單車要價約為3,500美元到14,000美元。

直到目前,Cake單車全部都是在台灣組裝後,運往美加、歐洲、澳洲的貨櫃與用戶。「我們單車全都是台灣製,他們對製造高檔腳踏車有著令人驚嘆的經驗!」Cake的CEO Stefan Ytterborn說道。

荷蘭新創Swugo上門把單車「電動起來」

swugo
swugo

今年七月剛在AppWorks Demo Day大放異彩的Swugo則推出新的解法:透過小額訂閱制服務,上門把你家倉庫的單車升級成電動腳踏車!

相對於再去租一輛或買一輛電動車,用戶僅需為他們的愛車拍張照傳給Swugo,Swugo便會進行車體分析判斷是否適合安裝電動系統,接著僅須將單車牽到門市或等待專人到府安裝,15分鐘內,一台電動自行車輕鬆入手。

Swugo同樣採訂閱制,除了首月加收的安裝費外,每個月僅需25歐元。不同的是,若哪天用戶不想要電動自行車了,便可取消訂閱請技師拆卸零件,讓單車還原到原本狀態,Swugo可說是開創了十分便民的商業模式。

相較於前兩家在台「生產」的電動自行車新創,Swugo更是直接加入台灣創投AppWorks加速器。共同創辦人Samuel表示,他看準台灣擅長的IT產業與可信賴的電子產業鏈,希望以台灣為出發點,利用資源把市場做大,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

外國新創借助台灣之力,台灣新創也盼發揚優勢

MOOVE
捷世樂單車

在國外新創紛紛倚重台灣製造品質、甚至來台創建公司之際,台灣新創表現如何?

2021年九月剛在彰化上路的MOOVE、與台南市政府合作的熊大單車Be-Bike都是新創公司,赴美IPO的Gogoro去年也開始切入市場,其他大型企業還有明基友達集團底下的達方電子、傳統自行車大廠巨大、美利達等。在市場尚未飽和的電動自行車市場中,究竟是傳統大廠會延續優勢,或是由後起之修的新創異軍突起?在全球微交通正熱的趨勢中,台灣新創是否能藉由傳統車廠奠下的良好基礎與名聲,在國際間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參考資料

mordorintelligencetechcrunchcnbctechcrunchtechcrunchcycleworld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Winnie Wu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Winnie Wu

Winnie Wu is a journalist covering news about technology, business strategies, and startups -- inside and outside Taiwan,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She has also cooperated with Advantech and Scientific American.

Deeply drawn to discovering and sharing interesting stories and ideas, she plans to pursue a Master’s degree in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overseas next year.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