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為什麼你的公司「死不了也活不好」?從Dyson、Uber學創新的5種方法

為什麼你的公司「死不了也活不好」?從Dyson、Uber學創新的5種方法
Dyson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為什麼你的企業總是「死不了卻也活不好」?

年年難過年年過——這是許多企業老闆的無奈心聲。產品同質化、價格戰不斷、利潤越來越薄⋯⋯你是否也陷入這種困境?經濟學家熊彼得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不是真正的利潤,而是「社會付給你的管理者薪資」。

創新,是企業獲得利潤的終極密碼——只有創新,你的企業才能跳出惡性競爭,實現持續增長。

利潤的本質:創新者的專屬紅利

知名經濟學家熊彼得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觀點:企業要賺取利潤,有且只有一條道路,那就是創新。這裡的「利潤」不是指維持企業運轉的微薄收益,而是超出行業平均水平的超額回報

真正的利潤
真正的利潤來自創新,而不只是營收扣除成本。 創業小聚自製

那些沒有創新的企業,雖然也能生存,但獲得的只是社會為了維持基本供應而支付的「管理者薪資」。就像生產紙杯的廠商,社會必須給它留一點利潤,否則明年就沒人生產紙杯了。但這種企業註定「死不了,但也活不好」。

而企業真正的利潤來自於哪裡?來自於創新所帶來的「暫時性壟斷」。當你推出別人沒有的產品或服務時,就能獲得定價權,實現溢價。而當競爭者開始模仿,這種紅利就會逐漸消失。因此,「持續創新」才是企業的長青之道。

當對手開始模仿,持續創新才能創造新利潤.jpg
當對手開始模仿,持續創新才能創造新利潤。 創業小聚自製

5大創新路徑:你的企業屬於哪一種?

但是許多創業者不是不知道創新重要,甚至許多企業常常把創新寫在公司牆上,只是不知道所謂的創新到底應該怎麼做?

而知名經濟學家熊彼得總結了創新的5種形式,每一種都能為企業開闢新的利潤藍海:

創新方法1:創造新產品,或賦予老產品新特性

此方法的關鍵在於通過差異化滿足未被滿足的需求,或是提升用戶的體驗,但也需要持續優化否則容易被複製。

  1. Dyson吹風機:在「吹風機」這個幾乎沒有變化的品類中,引入高速馬達與溫控技術,改善過熱傷髮的問題。同時透過極簡設計提升產品外觀的情緒價值,直接打入高端市場。
  2. 可口可樂的「零糖可樂」:保留經典口感,去除糖分,吸引健康意識消費者,同時延長品牌壽命。
Dyson
Dyson吹風機引入高速馬達與溫控技術,改善過熱傷髮的問題,創造新體驗。 圖片來源 / Dyson

創新方法2:創造一種新的生產方式,用生產革命展壓競爭對手

此方法的關鍵在於通過技術或是流程的優化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跟品質,但也需要持續的迭代來保持優勢。

  1. 福特流水線:1913年首創汽車裝配流水線,將T型車生產時間從12小時縮短至90分鐘,價格從800美元降至300美元,徹底推動汽車的普及化。
  2. Zara快時尚供應鏈:從設計到上架只需要2~3週,利用即時數據回饋加上柔性製造的生產網路,抓住短暫的時尚潮流。

創新方法3:開發或是使用一種新材料

此方法的關鍵在於透過新材料的研發來提高產品性能,更好的解決用戶通點,重新定義行業標準。

  1. Lululemon瑜伽褲:採用專利「Luon」布料,87%尼龍+13%彈性纖維,完美平衡包覆性與延展性,讓瑜伽從專業運動變成時尚生活方式。
  2. Uniqlo Heattech內衣:創新研發的吸濕發熱纖維,利用人體水分轉化熱能,薄如蟬翼卻保暖勝過毛衣,將普通內衣變成「可穿戴空調」,重新定義冬季內衣市場。
lululemon的快速上升
lululemon讓瑜伽從專業運動變成時尚生活方式。 lululemon Taiwan臉書

創新方法4:開發一個新市場

此方法的關鍵在於將現有產品或服務拓展至未被開發的地區或人群,但需要結合本地化(如麥當勞在印度提供素食漢堡),不然可能導致失敗(如先前Ikea退出日本)。

  1. 傳音手機:針對深膚色優化拍照算法,開發多卡槽手機,佔據非洲40%的市場份額。
  2. 迪士尼+流媒體服務:從傳統電影院與電視頻道市場,轉向全球線上訂閱族群,打入家庭娛樂市場。

創新方法5:創造一種新的商業組合,打破或是形成一種壟斷

此方法的關鍵在於通過商業模式重構或資源整合打破競爭格局,但商業組合需要形成壁壘(如Amazon的網路效應),否則容易被複製(如滴滴對Uber的模仿)。

  1. Uber:整合閒置車輛和司機資源,顛覆傳統計程車行業,估值一度突破千億。
  2. Amazon顛覆書店:用電商的「無限書架」概念擊敗實體書店,再用Kindle改變閱讀方式。
paul-hanaoka-D-qq7W751vs-unsplash
Uber整合閒置車輛和司機資源,顛覆傳統計程車行業。 unsplash

利潤是留給創新者的紅利

現在回到開頭的問題:為什麼你的企業總是死不了卻也活不好?那是因為你選擇了「領取社會管理者的薪資」,而非創新獲利的道路。

熊彼得說得殘酷卻真實:市場就是個利潤絞肉機,要嘛創新,要嘛領「社會救濟金」苟活。看看那些巨頭:

  • iPhone利潤佔手機行業的80%
  • 特斯拉市值超越所有傳統車廠總和
  • Lululemon一條瑜伽褲賣到普通瑜珈褲的3倍照樣被瘋搶

這些都不是靠「降低成本」或「提升效率」得來的,而是靠「持續不斷的創新」。

記住:當你停止創新的那一刻,企業就開始領「管理者薪資」了。這不是企業的選擇題,而是企業的生死題。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楊大成 居家先生創辦人暨執行長 楊大成

創辦人畢業於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家族擁有逾 20 年家具進出口貿易經驗,對傳統家具產業的市場結構與痛點有深刻理解。
曾任職於台灣最大數位廣告代理商 cacaFly,擔任業務執行(AE),累積數位行銷操作經驗,期望結合科技與網路思維,為家具產業帶來創新解方。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