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AI教練算出你剩多少體力,博晶醫電打造「可視化」體力計算軟體

數位時代吳元熙 2019-04-05
AI教練算出你剩多少體力,博晶醫電打造「可視化」體力計算軟體
數位時代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開車發現油箱表只剩一半,透過公里數換算,能確保不要卡在路邊動彈不得;現在運動也有相同模式,能算出你的剩餘體力,還有多少。

「人可能會知道今天自己特別累、狀況不好,但到底有多累?對這趟運動有什麼影響?其實一直都不夠清楚。」博晶醫電商務長林家和說。

林家和解釋,過去「量化」體力的方式多半是用最大攝氧量來判斷,由測試者戴上氧氣罩,抓取呼吸數據,或是以抽血等方式了解人體乳酸堆積情況,「我們的價值是在運動過程中及時告訴你,如何根據當下身體狀況,達成有效訓練。」

適合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預防傷害

2011年創立的博晶醫電(GoMore)原本專攻可攜式心電裝置,然而因為研發資金和市場限制,2013年轉攻運動領域,開發出能以心率判斷身體疲勞程度的演算法,並一度推出心率帶,向外界證明自己的技術力。2015年,則開啟與運動科學專家、美國東田納西州立大學(ETSU)運動生物力學副教授佐藤公威的學術合作。

簡單來說,使用GoMore軟體前,需要經過3次左右的教學測試,便能在程式上以「百分比」呈現當下的體力狀態及有氧╱無氧訓練效果,計算包含乳酸閥值、最大攝氧量,以此評估可運動距離與時間,並進行配速。軟體還會建議維持在適當的心率區間,以達到暖身與緩和效果。

林家和表示,騎車、跑步、游泳等需要耐力的有氧運動,都很適合透過GoMore的演算法來計算體力,但軟體公司要生存,如果沒有太多預算去教育市場、面對消費者,選擇和硬體業者一同作戰,會降低不少成本與風險。

包含智慧手錶業者COROS的部分產品已經加入了GoMore的技術,而他們也正積極叩關中國,希望能成為生態鏈的一環。「我們真正的價值在於,有個工具告訴你:今天狀況沒有昨天那麼好,是否要減慢速度或是拉長運動時間,減少傷害。」林家和說,這就是數據運動帶來的好處,可以看出同樣訓練量的體力變化。

備戰長線,看好體力預測市場前景

林家和認為,穿戴大廠當然有錢、有能力,能夠快速切進現在的「藍海」市場,因為光從馬拉松比賽的報名人數與比賽場數來看,各國幾乎都在成長,對於體力的分析需求一定存在。不過,他不擔心未來有大量競爭對手加入戰局,因為 GoMore可和絕大多數的智慧手錶搭配,抓取用戶心率變化。

目前,博晶醫電團隊共約25人,其中將近8成為工程團隊,他們強調會把資源持續投入研發中,專注大型B2B(企業對企業)合作案,向市場介紹「體力預測」有何好處。

林家和表示:「就像賣水的人得了解有多少人需要喝水一樣,我們正在努力了解市場上究竟有多少客戶願意花錢體驗這樣的產品,而不是追求眼前獲利。」

博晶醫電(GoMore)

成立|2011年
負責人|執行長郭信甫、商務長林家和(上圖中)
產品|「可視化」體力計算軟體
成績單|與智慧手錶廠商COROS合作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作者:吳元熙

TAGS: # AI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