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為什麼經常使用Facebook、Instgram等社交軟體,可能會讓你的眼界越來越小?

艾霖 2016-11-13
為什麼經常使用Facebook、Instgram等社交軟體,可能會讓你的眼界越來越小?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最新的全球調研巨頭凱度集團發布的《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里說:

最新研究顯示超過一半(51%)的中國城市居民已經成為了社交媒體用戶,較去年大幅上升了17個百分點。然而,認為社交媒體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積極影響的人仍然在減少。有15%的受訪者認為社交媒體讓他們的生活變差了,有24%的受訪者認為社交媒體沒有讓生活變得更好或更差。

如今,很多人開始抱怨社交平臺讓自己越來越感受不到幸福,或者感覺每天自己越來越忙碌。智慧型手機變成了一個巨大的乾擾器,有它在的地方,就會讓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下滑。

其實更讓人擔心的,是對於沉迷於社交網路的那些人,其實他們在慢慢屏蔽另一個世界。

當微信(或是Line、Facebook、Instgram)成了一種社交和工作工具,每個人的好友數量都急劇上升。

打開手機,看看你有多少個好友?雖然加了好友,一半以上的人其實你壓根都沒有見過或者只有一面之緣吧。

其中,你屏蔽了多少個?為什麼屏蔽?

可能因為,你討厭他們的負能量,討厭他們高調曬幸福,討厭他們說話的口氣,討厭他們的穿著打扮。或者因為,你根本不認識TA。

微博(或Facebook),你關註了多少人?為什麼喜歡關註?

可能因為,他們跟你有相同的愛好,喜歡同一種穿衣風格,想去同一個地方旅行,對美國新總統上任有同樣的看法。

關註了多少KOL(意見領袖,名人)? 因為他們有你喜歡的性格,說著讓人信服的言論。

總之在社交媒體上,你只跟差不多的人玩耍。

當在社交平臺上,想關註的人完全由自己決定的時候,封閉性愈演愈烈。當你按下屏蔽鍵的時候,其實很大一部分世界已經分裂了出去。

不可否認,虛擬平臺上提供了更多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假設,你加入了支持希拉蕊的陣營,你關註了支持希拉蕊的各種明星和大佬。他們發著各種帖子,告訴你希拉蕊的決策有多麼正確、她作為一個女性去競選總統有多難得、她如何能保護你這個階層。

你沒有機會去理性地思考,那些各大主流媒體是否在抹黑Trump,那些瘋狂傳播出來的會不會是假新聞。你只在意自己的政見被多少人支持,那些滿屏的雞湯和吶喊跟你有多少共鳴。

Trump陣營的人反之也是同理。

即將成為前總統的奧巴馬說過,他從來沒有意識到在這個選舉年裡,媒體可以把人們的政治意見割裂地那麼深。

世界本來是應該越來越大了,但是有時候,它卻讓人越來越不理智了。

搬到加州後,我歡天喜地地發現,終於有地方可以讓我早起喝著咸豆漿,吃著粢飯糕了。這是多大的驚喜啊!

過一把鄉愁的我,在朋友圈貼出一張照片,大致描述了一下自己的激動之情。

可是有國內的人在後面留言說,不就是大餅油條,至於嗎?無聊!

其實這是一個有過留學經歷的人都會懂的梗。可是對每天出門就可以找到各種雜糧煎餅攤、包子攤的國內人來說,他們無法瞭解這種生活方式是如何被留學生們所嚮往。

我只好攤攤手說表示我同意。如果我從來沒有出過國,我也會笑話有人貼出一張這樣的照片和評論。

因為不在同一個世界。

矽谷的灣區日報昨天分享了一篇文章,大意大概是這樣:

有一個游戲開發者,她的工作、所在的圈子都是游戲愛好者。於是,她就認為全世界都是喜歡打游戲的人。

可是後來她發現其實這並不是這樣。很多人因為生活的壓力,根本沒有時間玩游戲;也有很多人無法被游戲吸引,因為沒有代入感。

只有當她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小圈子裡的時候,她才會有這個感覺。

所以,不止是虛擬社區,現實生活里也很多人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卻毫無察覺。

網路用它自己的方式,重新塑造了我們看世界的角度。在這個新的方式里,自己成為了主導——「我」可以決定自己的從這個世界的汲取和輸入。

各種錯誤的、片面的想法也可以從這個途徑里發出它最響的聲音,傳播出它最大的威力。

所以,如果你想看到更真實的世界,就得試著從社交網路裡面解脫出來。不要再在社交場合刷著微博,在圓桌吃飯的時候刷著社交軟體。

去認識一些不同的人,去跟他們說話,去跟他們面對面交流,去跟他們激烈爭辯,多增加有效社交。在質疑反對者的時候,先想想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觀點;看到不同的新聞,停下來好好聽一聽,看自己有什麼問題沒有看到。

那些沉浸在社交軟體上的人們,是時候放下手機,悄悄地離開自己的社交圈,去看看外面到底怎麼樣了。

因為我們真的需要更全面的世界。

本文授權載自:36氪,作者艾霖,微信公众号ID:梦径(mengjingDK)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