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一款觸及20萬人、預約爆滿的體驗遊戲,花蓮女中學生如何讓廢棄軍營變身青年熱點?

一款觸及20萬人、預約爆滿的體驗遊戲,花蓮女中學生如何讓廢棄軍營變身青年熱點?
創業小聚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花蓮市郊,一座由舊軍營改建的「農好基地」,靜靜地訴說著歷史,卻也面臨著與年輕世代脫節的窘境。然而,這個夏天,一群來自花蓮女中的高中生,將解謎遊戲結合導覽活動,不僅讓一場原訂30人的體驗活動,意外湧入超過50人報名而緊急截止,更在社群媒體上創造了超過20 萬的觸及人次。

這群自稱「社恐」的高三學生,是如何跨越世代的鴻溝,將生硬的文史導覽轉化為年輕人趨之若鶩的沉浸式體驗?

社恐高中生的逆襲:一場報名超標的導覽如何誕生?

這個計畫的發起人,是花蓮女中三年級的張文芯與她的「十五萬選我就隊」夥伴。他們並非地方創生的專家,甚至靦腆地承認自己太社恐了。然而這並不阻止他們發現「花蓮農好基地」的核心問題:儘管擁有豐富的歷史與小農資源,卻缺乏吸引同儕的常態性活動。

計畫的起點,其實是學校的一堂地理課。「老師在課堂上讓我們用『蹦世界』App練習設計實境導覽,後來也推薦我們參加比賽。」張文芯分享道,他們沒有選擇發明新技術,而是運用現有平台,將課堂作業的火花,延伸成一場完整的社會實踐。

他們聯繫農好基地的主理人,像海綿一樣吸收導覽內容,從一個對基地歷史一無所知的訪客,到能將每個角落的故事滾瓜爛熟。

團隊推出「實境解謎+青年導覽」沉浸式體驗,結合蹦世界App任務闖關,將軍事歷史、生態環境與在地農產文化化為行動課堂。

Meet Pacific
創業小聚

活動的成功也遠超預期。「我們本以為一張報名表代表一個人,沒想到很多人是一次就報名一整個家庭或六人小組,最後人數多到我們必須一一打電話致歉婉拒!」

不只掃描QR Code:1款解謎遊戲,融合摩斯密碼與無數在地故事

儘管表面是一場結合文史的地方導覽而成功,不過其實背後有更多直得拆解的成功關鍵。

團隊捨棄了單向的解說,將基地的歷史、建築特色與農產知識,全部拆解成一道道關卡,而這款遊戲的魅力在於它的多樣性與在地連結的深度。

「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一關,是在基地的舊時發射坑道裡,利用傳聲筒播放摩斯密碼,讓玩家用『聽』的來解謎。」張文芯說,這個設計巧妙地結合了場域特色,創造出不同於傳統視覺解謎的獨特體驗。

其他的關卡同樣充滿巧思:一道數學題,結合了現場的鋼琴與大鐘,取其「一見鍾情(琴鐘)」的諧音;另一道看似無解的謎題,線索竟藏在基地辦公室的門牌號碼上,考驗著玩家是否用心聆聽導覽。這種將數位娛樂、文化傳承與產業推廣無縫接軌的模式,為地方創生的數位轉型提供絕佳範本。

觸及20萬人之後:一個為地方創生打造的永續「無人化」導覽模式

一場成功的活動固然精彩,但這群高中生想得更遠。他們深知,要讓農好基地真正活起來,不能只靠曇花一現的比賽或單次活動。

因此,在計畫的藍圖中,永續性成為了核心關鍵詞。他們目前最大的目標,是將這次的實境解謎遊戲,轉換成無人化版本,並完整地移交給農好基地管理。

這個無人化的構想,意味著他們的創意資產將永久留在地方,成為基地一項常設的特色服務,持續為基地帶來人流與活力。未來,他們還希望能吸取這次的經驗,開發更多元的內容,例如不同主題的解謎劇本。

新世代的創意不再需要龐大的資本或複雜的技術開發,一個現成的App、一個好故事、一群充滿熱情的夥伴,就足以創造出驚人的社會影響力。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賴冠伶 創業小聚採訪編輯 賴冠伶

遊走在人文與科技之間,雖然是個J人,但卻熱愛各種跳出框架、叛逆的人事物。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lauren.lai@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