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你學習、它也學習!永遠在後台運作的AI第二大腦TwinMind,估值已突破18億元

你學習、它也學習!永遠在後台運作的AI第二大腦TwinMind,估值已突破18億元
TwinMind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一個能持續學習用戶情境,並主動提供協助的「AI第二大腦」,是新創公司TwinMind鎖定的市場方向。由3位前Google X研究員創辦,TwinMind開發了一款能透過持續聆聽、在手機端即時處理資訊的AI應用,旨在建立專屬於個人的知識圖譜,解決當前AI缺乏長期記憶與個人化情境的痛點。

近期,這家成立僅一年半的公司對外發布了其最新的語音模型Ear-3,並宣布完成一筆570萬美元(約為新台幣1.8億元)的種子輪募資。此輪募資由Streamlined Ventures領投,參與方包括Sequoia Capital與知名AI研究者Stephen Wolfram,使公司投後估值達到6,000萬美元。

然而,一個「永遠在聆聽」的AI服務,如何在提供協助的同時,應對随之而來的隱私、技術與市場信任挑戰,將是其成功的關鍵。

源自Google X的技術與創辦人的個人痛點

TwinMind的創辦團隊執行長Daniel George、技術長Sunny Tang與Mahi Karim,均來自Google的「夢想工廠」Google X。

在Google X期間,Daniel George就參與了6個早期專案,涵蓋了從AI耳機到其他前瞻性的技術探索,「Google X是為創辦自己的公司所能做的最完美準備。」

創辦人Daniel George
創辦人Daniel George Daniel George LinkedIn

Daniel George的學術背景極為亮眼,他在24歲時僅用一年就完成了天文物理學的AI博士學位,並參與過諾貝爾獎得主的LIGO引力波研究計畫。這段經歷讓他早在2017年就進入Stephen Wolfram的實驗室擔任研究員,為日後的創業埋下了伏筆。

創辦TwinMind的靈感,源於一個極其個人的痛點。2023年,當George在摩根大通擔任應用AI主管時,他深陷於無止盡的會議泥沼中。為了自救,他寫了一個腳本,讓iPad自動錄下會議內容、進行轉錄,再將文本餵給ChatGPT。他驚訝地發現,AI不僅能理解他的專案,甚至能生成可用的程式碼。這個實驗的成功讓他意識到,如果AI能持續獲取個人情境,將能發揮無窮的潛力。

他將這個想法分享到匿名職場社群Blind上,獲得了熱烈迴響,但眾人皆表示不希望在公司電腦上運行此類軟體。這促使他將目光轉向個人手機,一個能夠在背景靜默運作,捕捉生活與工作完整情境的「第二大腦」概念就此誕生。而他與Stephen Wolfram的早期合作關係,也促使Wolfram開出了TwinMind的第一張支票,這也是Wolfram的第一筆新創投資。

Ear-3模型的技術實力與克服系統限制的工程巧思

TwinMind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在一套為解決關鍵技術挑戰而設計的架構之上,包含續航力、準確率、離線運作與隱私保護。為此,團隊設計了一套雙模型系統。

其App的日常運作由Ear-2模型支撐,這是一個小巧高效、可在手機上完全離線運作的本地端模型。更關鍵的是,為了解決iPhone嚴格的背景程式運作限制,團隊花了6個月時間,直接採用Apple官方的Swift語言,從底層開發出一套獨特的解決方案,成功讓App突破了系統的常規限制。這使得TwinMind App能在單次充電下,連續在背景運作長達16到17小時,而不過度消耗電力,與市場上多數競品形成顯著的技術區隔。

近期發布的Ear-3模型,則是TwinMind在AI精度上的另一項技術亮點。這個大型模型經多種開源模型融合微調後,其單詞錯誤率(Word Error Rate)降至5.26%,優於此前由Eleven Labs保持的6.01%紀錄。模型支援超過140種語言,且API成本預計為每小時0.23美元(約為新台幣7元),在目前的高階語音模型市場中具備成本優勢。

為應對用戶的隱私疑慮,George強調,TwinMind的設計以「預設隱私」為原則。App會在即時轉錄文字後立即刪除原始音訊,用戶只保留本地儲存的文本,公司也不會使用用戶數據訓練模型,而雲端備份功能則提供用戶選擇退出的權利。

種子輪的豪華陣容與「第二大腦」的商業藍圖

TwinMind的技術實力與市場願景,成功吸引了矽谷投資者的注資。其570萬美元的種子輪募資,因Sequoia Capital與Stephen Wolfram的參與而備受矚目。

目前,TwinMind已累積超過30,000名用戶,每月活躍用戶達15,000人。美國是其主要市場,同時在印度、巴西及歐洲也呈現增長趨勢。團隊指出,現有用戶中,約50%至60%為需要處理大量會議資訊的專業人士,學生群體佔25%。

此外,為了獲取更豐富的個人化情境,TwinMind還提供了一個Chrome擴充功能,能透過視覺AI掃描用戶授權的網頁內容。團隊曾利用該工具,檢視求職者的LinkedIn個人資料和簡歷,並使用該功能對最佳候選人進行排名,最後從850名人選中篩選出4位實習生,驗證了其處理非結構化資訊的能力。

TwinMind
用戶得以向TwinMind取得個人化建議,根據與日曆同步的所有筆記,為會議或考試做好準備。 TwinMind

新注入的資金將主要用於加速產品開發與市場擴張。團隊計畫擴編設計師團隊以優化用戶體驗,並建立業務開發團隊,將Ear-3模型透過API形式,銷售給有需求的開發者與企業。商業模式上,TwinMind提供具備無限轉錄時長的免費版本,同時也推出了每月15美元的Pro訂閱方案,以滿足進階用戶的需求。

這支源自Google X的團隊,憑藉其深厚的AI技術積累,成功將「第二大腦」的概念產品化。然而,如何在持續運作與個人隱私之間劃定清晰的界線、如何在複雜的現實環境中維持高準確率,以及如何應對來自科技巨頭的潛在競爭,都將是決定其能否成功的關鍵。

TwinMind的發展路徑,或將為「人類能在多大程度上將記憶與思考託付給AI」這個問題,提供一個具體的市場答案。

參考資料:《maginative》《WebProNews》《TechCrunch》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賴冠伶 創業小聚採訪編輯 賴冠伶

遊走在人文與科技之間,雖然是個J人,但卻熱愛各種跳出框架、叛逆的人事物。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lauren.lai@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