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MeetAndy AI:用AI寫程式的團隊很多,但還差「關鍵一步」

MeetAndy AI:用AI寫程式的團隊很多,但還差「關鍵一步」
蔡仁譯攝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寫程式的AI工具很多,軟體開發管理的AI助理卻很少。」MeetAndy 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薛良斌指出。

「AI寫程式」工具的出現,讓許多人誤以為軟體開發變得輕而易舉。然而,程式碼的確很重要,但是釐清需求、測試、部署、整合等繁瑣的協調過程與團隊協作,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MeetAndy AI是一個針對軟體開發團隊的AI助理,核心概念是自動化專案管理、減少手動更新、提升團隊效率。該公司由前Airbnb軟體工程師葉致偉,與連續創業家薛良斌聯手創立,已成功加入知名加速器500 Global,並在初步的募資階段。

這段創業故事背後,有哪些難以忽視的突破與挑戰?

「手癢」創業,靈感是寫績效考核太痛苦?

故事的起點始於MeetAndy AI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葉致偉。

他在政大攻讀碩士時曾創辦書籍評價網站,之後赴美攻讀博士並進入新創公司和Expedia等企業擔任軟體工程師,後來在Airbnb負責客服系統優化。

或許是在Airbnb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葉致偉一直「手癢」想創業,題目自然是近年大熱的AI。看到專精於AI領域的好友、曾創立MLOps服務提供商Infuse AI和購票平台KKTIX的薛良斌有一段工作上的空窗期,便拉著他一起創業。

薛良斌笑說,原本想偷懶一年再開始創業,「但是AI太夯了,就像衝浪,浪來了就得抓住。」兩人擔心再不創業會錯過熱潮,討論了幾次後就直接在捷運站打開筆電、完成公司註冊。MeetAndy AI的故事就此展開。

但是AI可以應用的地方很多,MeetAndy AI要解決什麼問題?

他們先從自己最痛苦的地方下手。「管理者最大的痛苦,就是每年寫績效考核。」葉致偉分享,每一份考核他都要花很多時間撰寫,這些經驗讓他們投入了第一款AI產品:績效考核生成器。在產品發布後,獲得市場的正面回饋,因此思考將這個產品的題目做得更大,也就是往AI個人助理的方向走,然而這個構思卻有些正拳衝擊。

在參與500 Global的過程中,他們發現「AI個人助理」的產品定位過於廣泛,太多創業家都想做相似的產品。於是決定聚焦轉向特定場域應用,強化AI在垂直領域的表現。

「寫程式的AI工具很多,軟體開發管理的AI助理卻很少。」正如開頭薛良斌所說,觀察到軟體專案管理流程中存在空缺,他們轉向開發AI助手。

MeetAndy AI創辦人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薛良斌(左)和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葉致偉(右) 蔡仁譯攝

MeetAndy AI:讓AI不只寫程式,更懂需求與測試

寫程式只是軟體開發的其中一環,前前後後還有不少管理工作,包含需求確認、系統整合、維護程式碼等等。

「許多公司即使採用敏捷開發,需求仍常淪為『One Line指令』,如『幫我加一個按鈕』,但這樣的描述缺乏完整使用情境。」薛良斌指出,AI確實能幫你開發一個按鈕,但它無法判斷按鈕的功能與使用場景,開發人員需要額外補足細節,拖慢開發的流程。

葉致偉補充:「如果AI讓開發能在15分鐘內完成,那麼需求溝通、開發與測試必須同步加速,才能真正提升開發效率,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使用MeetAndy AI來輔助,使用者同樣只要說出「幫我加一個按鈕」,但是MeetAndy AI會自動補充背景資訊、使用條件及技術細節,並轉化為標準化的開發指令。

MeetAndy AI
MeetAndy AI專注於軟體開發流程自動化,透過AI輔助需求分析、程式生成與專案管理。 MeetAndy AI官網

這樣的技術優勢不僅提升了軟體開發效率,也讓AI的應用範圍可以擴及到更高層級的專案開發上。例如,當使用者建立「中文學習資源整理」專案,MeetAndy AI能夠自動分析學習中文所需的文章種類,依據來源、數量與難度進行分類,幫助使用者快速獲取合適內容。

此外,MeetAndy AI還能將條列式文字轉化為符合專業規格的文件,協助產品經理與開發團隊精準定義需求,甚至直接生成程式碼。

全球化的新視角:「走向國際」是個假議題?

不同產業的軟體開發流程各有不同,而MeetAndy AI選擇從AI最熟悉的領域切入,如電商、區塊鏈、應用程式等。

「像電商這類應用,AI看過的案例比我們還多,所以能輕鬆應對;但若要挑戰AI沒學過的概念,就必須重新訓練,這會大幅增加開發成本。」MeetAndy AI根據產業自動化需求分析與標準化開發指令,加速CRM(客戶關係管理)、ERP(企業資源規劃)等企業級軟體開發,幫助企業更快實現商業價值。其訂閱制收費模式,企業版每月費用至少1,000美元(約新台幣32,757元),未來也將推出個人版。

至於市場選擇,MeetAndy AI第一天就選擇設立美國公司,並加入國際級加速器500 Global,希望可以跨出台灣或亞洲市場。

不過,薛良斌也提到,台灣新創不應該執著於「走向國際」,而是應該認清自身本來就是國際市場的一部分,「其實走向國際(Going Global)更像是個騙局。」

薛良斌也分享了在美國打滾的經驗,他指出,美國企業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會談論國際市場:一是本土市場已飽和、二是本土競爭失利才不得不向外發展。反觀台灣企業,即使擁有標竿客戶(如金融、醫療、製造、教育產業),仍常將國際市場視為難以跨越的門檻。然而,在雲端技術與遠端協作的時代,台灣開發者與企業其實無時無刻都在與全球市場接軌。

在這樣的趨勢下,技術自主性變得更加關鍵。以中國爆紅的DeepSeek來說,「在它眼中,台灣就是出身中國的島外人,但這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薛良斌強調,這不僅是繁簡體的問題,而是源自模型被灌輸的價值觀,使得DeepSeek的分析過程及生成結果和與台灣的認知存在落差。

「難道台灣不該擁有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嗎?」這是薛良斌的提問,因此除了MeetAndy AI的開發外,他同時在推動「FreeSEED」,希望打造專屬台灣的大模型,減少對國外技術的依賴。

HappyDesigner Community
HappyDesigner Community官網

台灣作為半導體重鎮,是AI算力的中心點,但是在軟體、應用上能否打造出國際級的存在,也是MeetAndy AI正在探詢的答案。

創業快問快答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把每件事情做對。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A:誰是 Andy?Andy 來自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裡的助理 Andrea “Andy” Sachs。她看似毫不起眼,卻在嚴苛的時尚圈裡迅速成長,憑著無畏與敢於嘗試的精神,最終成為令人驚豔的職場新星。

MeetAndy則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公司,專注開發「AI產品經理」Agent,協助團隊更精準地定義需求,加速將構想轉化為實際產品。

我們的MeetAndy 同樣承襲了 Andy的特質:熱愛學習、善於解決問題、隨機應變且富有創意。透過AI技術,MeetAndy 能在產品構思、開發到優化的全流程提供精準建議,成為每個團隊不可或缺的智慧夥伴。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人才,資金。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

  • 與用戶保持密切互動
  • 靈活調整與轉型 (Pivot)
  • 打造高效團隊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MeetAndy AI
成立時間:2024年
產品名稱:MeetAndy AI
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游昊晴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游昊晴

MBTI變了3次但鐵打的I人、咖啡重度患者。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