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手掌大小」雷射雕刻機、2017年成立的Cubiio,可謂一出道就一鳴驚人。
2017到2018年間,Cubiio在美國募資平台Kickstarter創下了當年台灣團隊的137萬美元(約新台幣3,973萬元)募資紀錄,在另一個募資平台Indiegogo也獲得了約170萬美元(約新台幣4,930萬元)的好成績,更獲得了紅點設計大獎,獲得不少國外媒體注目。
Cubiio雷射雕刻機的創辦人、陽明交大機械系副教授洪紹剛當時選擇群眾募資的原因是什麼?獲得好成績的背後做對了哪些事、又踩過什麼地雷?
把寶石切割工具變成人手一台的雷雕機,Cubiio在群眾募資獲好評
在中研院服國防役期間,洪紹剛擔任研究助理的任務是把「原子力顯微鏡」商品化。雖然當下只是跟著上司的指令行動,對創業還沒有任何想法,不過將複雜攜械儀器商品化的經驗,意外成為打造Cubiio的創業初衷。
退役並取得博士學位後,他創業的主題也延續服役期間的題目:將用於奈米技術的原子力顯微鏡,發展出非工業等級、單價較低版本,供研究單位購買。但受到中國補貼政策的價格戰影響,產業外移並嚴重衰退,洪紹剛只能無奈接受,被迫轉型。
洪紹剛解釋,選擇將雷射雕刻機成為行銷重心,是發想於顯微鏡計畫的其中一項切割技術。他猜想,若是能將工業等級、效能良好卻昂貴的機械,轉換為精準度與速度不及寶石切割、不過售價降低為原先1%的產品,或許是一個突破性的發展。
不過硬體研發是非常燒錢的創業題目,洪紹剛笑著說:「資金燒完了,就燒完了嘛,要想怎麼樣才要得到錢。」選擇群眾募資是因為諮詢了有經驗的學長,並發現群募是個有趣的新興平台,是一條可以發展的道路。
至今,Cubiio三代的產品群眾募資情況總計超過新台幣3億元。
3代產品,Cubiio做對的3件事情
Cubiio首次將手掌型雷射切割機的廣告片釋出時,馬上就有很高的話題性。可是伴隨而來的是民眾和YouTuber的批評。具有百萬觀看次數的「拆穿新創騙局」影片打擊了Cubiio的信心,後續洪紹剛只能緊急飛往紐約,親自向媒體採訪、示範技術的可行性,事件才慢慢平息。
洪紹剛反思,Cubiio成功獲得群募並拓展到海外市場的經驗,他們做對了3項事情:
話題性:在募資平台上願意讓人投錢,需要製造出「有魔力」、吸引人、讓人忘不掉的產品敘述與名稱。
與民眾溝通:由於Cubiio以群眾募資作為資金來源,面對群眾質疑或酸民的惡性評論時,需要以誠實、誠懇和成熟的態度回應。
- 專業的外部合作夥伴:Cubiio不僅和專利法務和廣告拍攝公司合作,也雇用群眾募資顧問與以色列廣告行銷商,讓新創不會在非專業領域打轉。
給創業者的2大建議:加速原型到量產的速度,保護專利、嘗試以募資平台接軌國際
洪紹剛創業至今已經接近10年。他期望能給準備創業,或是在創業初期的人們一些建議。他首先提到,創業者需要加速產品量化速度。讓盜版廠商或代理商趕不上模仿的門檻,更加嚴謹地保護專利。
再來,洪紹剛也嘗試使用群眾募資平台:群眾募資平台是一個通往國際舞台的捷徑。他喊話:「台灣的創業者千萬不要只侷限於台灣,可以試著透過這個平台到國際大顯身手!」

真相是時間的女兒。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