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菁英研發團隊領軍,馬可先生拼產品創新,征服50萬會員味蕾

特約編輯 謝爾庭 2024-08-05
菁英研發團隊領軍,馬可先生拼產品創新,征服50萬會員味蕾
陳昀瑄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發跡於台南的馬可先生,26年前引入德式雜糧麵包,堅持以天然營養食材烘焙,不使用人工添加物,近年來更積極發展一站購足的健康飲食大平台。馬可先生如何一步步翻轉台灣人的麵包消費習慣,創造健康烘焙的風潮?

從台南發跡,一步步克服展店挑戰

馬可先生團隊
發跡於台南的馬可先生,是台灣歐式雜糧麵包的開創者。圖為馬可先生總裁陳麗珠(中)、總經理陳明苓(左)、南區主管李健誠(右)。 陳昀瑄攝影

「很多人以為馬可先生是國外品牌,但我們是來自台南的台灣在地品牌。」馬可先生陳明苓總經理笑著說。20多年來,台灣人從不認識歐式雜糧麵包,只喜歡甜膩鬆軟的麵包,到能接受減糖高纖的健康烘焙,發跡於台南的本土品牌馬可先生,是重要的開創者。

馬可先生目前在台灣擁有63家直營門市,超過50萬的會員人數,然而一路走來,卻處處艱辛。陳明苓回想26年前,馬可先生在台南開設第一間店面,一度生意慘淡,直到在高雄設點才意外成功,甚至創下單日營業額20萬的紀錄。高雄的成功經驗,讓馬可先生勇敢走出南台灣到台北設點,誰也沒想到,再次面臨重大挑戰。

團隊最早來到台北,看重交流道附近,位於重慶北路的一處寬敞店面。花費了高昂租金,卻沒有考慮到周邊社區尚未發展,人流稀少,每天幾乎都賠錢度日,迫使團隊領悟到區位的重要性。直到後來到位於台北文教區的羅斯福路開店,周邊人潮眾多,創造驚人業績,也讓他們發現,原來軍公教人員和家庭客,是雜糧麵包的潛在客群。在歐式麵包還未普及的當年,每次展店,都讓馬可先生一步步認識客群面貌。

在全台各地佈局時,未必每處都適合設立麵包工廠,馬可先生發展出「子母店」的模式:由設有工廠的核心店,每日供應麵包給周邊店面,讓顧客吃到新鮮現做的麵包。爾後,更加碼投資,改建成設備更加完善的中央工廠。目前馬可先生在全台灣有五家中央工廠,以最乾淨衛生的環境,每天新鮮烘焙,提供消費者美味營養的產品。

與顧客一起成長,以門市互動和線上社團做「市調」

馬可先生店內照
馬可先生相當看重顧客經營,從門市互動到線上社團,不斷與顧客溝通了解需求,甚至解答各種健康飲食的疑難雜症。 馬可先生提供

「顧客經營真的很重要。」陳明苓說,從解說雜糧的營養價值,到根據飲食需求推薦產品,門市現場與顧客一次又一次的試吃、溝通,讓團隊更了解市場,也讓雜糧麵包漸漸被接受為麵包的新選擇。

「我們的員工就是最好的代言人。」陳明苓說,公司的員工夥伴,現在幾乎都不會買外面的麵包了,不僅成為自家品牌愛用者,也是新產品最挑剔的測試者。與顧客互動時,員工也能以親身經驗說明不同款式的麵包特色,買回家復熱又該怎麼蒸烤等。

然而,面對顧客的各種疑難雜症,團隊還是有被問倒的時候。為此,陳明苓特別考取營養師執照,希望以更專業的健康飲食知識,回應顧客。「其實也是跟著顧客成長。」陳明苓也會以營養師專業,整理不同群體適合的健康飲食指南。陳明苓說,自己去醫院會看到醫生也在吃馬可先生的麵包,或者推薦病人嘗試減糖減油又高纖的馬可先生麵包。這讓她感受到團隊多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

2017年,馬可先生成立臉書社團,從雜糧麵包到健康飲食,大家彼此分享各種創意吃法,或交換食材背後的健康知識,也成為馬可先生團隊和顧客互動最直接的管道。透過社團團隊能搜集到顧客最直接的反應,再結合門市現場的消費回饋,找出麵包改良的方向,或甚至發掘全新的產品路線。「對我們來說,這就是市場調查。」在陳明苓看來,第一線傾聽消費者心聲,和分析銷售數據一樣重要。

專業研發團隊,開發新品同時回應顧客心聲

馬可先生麵包製作示範
馬可先生有專業的產品研發團隊,持續改良製程、開發新品。 馬可先生提供

與顧客頻繁的交流互動,成為馬可先生產品研發的重要動力。最一開始,馬可先生的商品品項只有20多樣,如今已有將近200樣。許多有趣的新產品,包含雜糧蛋餅、雜糧肉粽等等,都來自顧客的「許願」。

馬可先生內部設有「菁英研發團隊」,由具有專業證照及經驗的師傅組成,專門投入新品研發。研發產品時,馬可先生不以成本為唯一考量,而是從對健康有益的材料下手,例如將對人體有益的五穀飯,放入麵包中。然而,創新做法也常讓產品開發沒有先例可循,需要更多的測試和調整。陳明苓說,例如用米做麵包,就和用麵粉做麵包,方法大不相同。

2012年,胖達人麵包在台灣爆紅,廣告宣傳直接衝著馬可先生主打「跟馬可先生一樣健康,卻比馬可先生更好吃」的口號,對馬可先生的生意造成很大的影響。然而當胖達人爆出使用人工香精的爭議時,馬可先生第一時間也跟著面臨衛生局的加強稽查,危機就是轉機,馬可先生的稽查結果全數過關,凸顯了馬可先生麵包採用天然食材的品質堅持與保證,這次的風波也加深了顧客的品牌忠誠。

胖達人事件讓團隊發現,即便深知健康的重要性,但台灣的消費者仍舊青睞口感更為鬆軟的麵包。於是,團隊嘗試在不使用食品添加物的前提下,調整製程改變麵包口感,研發出Q軟口感的「超愛餡」包餡麵包系列。後續更將果醬融入麵包製作中,或開發伯爵茶奶酥等包餡豐富的雜糧麵包,吸引全新的年輕消費客群。

馬可先生麵包
馬可先生的雜糧麵包一路走來秉持最高的食材標準,也不斷改良口感,面向不同消費客群。 馬可先生提供

對產品研發的投入,讓馬可先生能以更高的食材標準迎戰同業競爭,同樣是「雜糧麵包」,馬可先生的雜糧成分超過50%,內有多達十幾種的雜糧。同時,多年來的研發,讓馬可先生的麵包縱使雜糧比例高,吃起來也不會太硬。陳明苓分享,團隊也會以健康食材「努力將把邪惡的東西改成不邪惡」,例如包滿鮮奶油的蛋糕捲曾風靡一時,團隊腦筋一轉,用有機豆製作的豆漿,開發出燕麥豆漿蛋糕捲,以相同的濃郁口感,守護顧客的健康。

從數位CRM到線上商城,創造會員正向循環

馬可先生擁有龐大的會員數,品牌很早就以累積點數的會員晶片卡,經營自己的會員經濟。2021年,馬可先生斥資數百萬元全面升級會員系統,改以數位CRM方式經營會員。目前營收來源中,有高達83%來自會員消費,相關的消費數據和客群輪廓,有助於團隊有效辨認開店位置,或做出新產品路線等決策。

線上商城,則是馬可先生最新的通路策略。實體展店成本高昂、總坪數有限,讓陳明苓努力尋找新的獲客管道。「最一開始導入線上商城時,其實門市夥伴相當排斥。」作為一個從實體門市起家的團隊,門市員工一度擔心顧客如果在線上買了麵包,就不會到店裡面買了。實際上線後,卻發覺有許多人選擇線上集單團購、線下取貨,反而回頭增加門市生意。

陳明苓也發現,線上和線下的客群不完全相同。例如曾在高雄門市乏人問津的「甘納許戚風蛋糕」,就一躍成為線上團購的指名產品。除了產品線的差異化,線上通路也讓馬可先生觸及過去從未認識的顧客群,進而導流到線下門市,創造正向循環。

打造一站購足大平台,邁向健康飲食的提供者

馬可先生無加糖系列麵包-downsize
從雜糧麵包出發,馬可先生也開發豆漿、蛋糕等多元品項,逐漸邁向健康飲食的提供者。 馬可先生提供

雖然以雜糧麵包起家,馬可先生一直致力於讓品項更加多元。門市更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營養超市」,提供果乾、醬料、米麵雜糧等,讓顧客能一次購組健康食材,滿足三餐所需。此外,由於雜糧麵包效期有限不易庫存,馬可先生多年來積極開發新產品,例如豆漿、蛋糕等等。透過豆漿加麵包等組合搭配,增加顧客的購買意願。

展望未來,馬可先生希望整合過去多角化發展的努力,打造涵蓋線上及線下通路,一站購足的健康大平台:除了販售自家品項,也包含合作品牌的雜糧水餃、雜糧蛋餅等,這些產品都將使用馬可先生把關的雜糧粉、橄欖油等食材。透過橫向的產品整合,提供顧客更多選擇。從雜糧麵包逐漸邁向健康飲食的提供者,馬可先生將繼續堅持理念,用真材實料,讓健康飲食走入每個人的生活中。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