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媒體聯播網熱潮過後,市場(的決勝關鍵)終究會回歸到服務的本質。」ADBRO台灣分公司負責人劉暐之(首圖右),談起團隊近期進入台灣市場的心得。
不同於常見的媒體聯播網,新創ADBRO導入自然語言處理及圖片視覺處理技術,提供符合閱讀情境的聯播廣告,在不影響網站版面配置的情況下,一方面為廣告主尋求廣告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為讀者提供閱讀體驗友善的廣告推播。
如果你有這樣的經驗,相信可以更理解ADBRO的服務:在滑網站、讀文章的時候,被各種廣告、彈出式視窗干擾,想按關閉還找不到按鈕。對廣告商來說,成效不彰是一回事,讓消費者心裡反彈則是更嚴重的問題。
早期聚焦在東南亞市場的ADBRO團隊,在場外累積經驗的同時不斷觀察台灣市場,最終在去(2023)年9月以「老菜鳥」之姿進入市場。
ADBRO的身分矛盾:海外創新者vs台灣後進者
ADBRO由純遠距團隊組成,最早由Artem Titov、Alexander Shvetsov及Alexander Shulzhenko(首圖左)所建立。三人皆出身於歐洲,最終卻選擇在新加坡建立公司,並瞄準「越南」為首要市場。
ADBRO團隊與越南的緣分,從應邀加入「搜尋引擎創業計劃」開始,看見搜尋引擎Naver在南韓的成功,ADBRO團隊希望能在越南開發出與Google競爭的搜尋引擎。
然而,計劃進行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亞太地區廣告業市場存在著許多機會,並透過各項經驗累積出對廣告市場的獨特見解。日後,他們參加知名加速器YC所推出的線上培訓課程(YC Startup School)時,在現任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的指導下,ADBRO嘗試在廣告領域中加入AI/ML技術,讓AI成為他們在廣告業中站穩腳步的關鍵一步。
廣告加入AI是什麼意思呢?
過去的數位廣告常常犧牲讀者的閱讀體驗,舉例來說,讀者一打開網路新聞時,立刻被全版式廣告擋住頁面,甚至常常不小心點擊、被強制導流至購買網頁;另一方面,廣告內容也常常與新聞頁面、讀者無關。
因此ADBRO團隊開始思考:以廣告成效至上的投放行為,能不能在讀者體驗及廣告中尋找一個平衡?
ADBRO利用大型語言模型(LLM)策劃廣告,包括目標受眾的精準選擇、合適的廣告格式,以及如何獲取最佳投資回報率。大型語言模型的好處是夠理解業務目標,並且配合廣告管道的特性加以結合。
透過AI的加入,不僅能推播更符合閱讀情境與新聞內容的廣告,加上版面位置的重新設計,也能提高閱讀體驗,這正是ADBRO的獨特之處。
導入新科技,ADBRO在老題目中玩出新玩意
不過媒體聯播網在台灣發展已經行之有年,劉暐之坦承,在與企業談合作時,很多人一聽到「媒體聯播網」幾個字就會表示拒絕,「我們一直試著要去撕掉這些標籤。」因為ADBRO進行廣告投放及設計邏輯都與傳統業者完全相反。
ADBRO提倡低干擾廣告服務,主打一篇文章僅能有一則廣告,並藉由導入自然語言處理及圖片視覺處理技術,分析圖片及報導的元素,自動為廣告主找到適合的產品進行廣告投放。
例如使用者若常閱讀美妝、保養主題的文章,ADBRO系統便會自動歸類讀者為類似產品的推播對象。當讀者閱讀到解釋膚質狀況的文章時,便會在文中附上相關的廣告。
且ADBRO還會把廣告融入文章的圖片,不僅可以避免使用如彈出式廣告、全版圖片等侵入性行銷手法,對不想觀看廣告的讀者而言,也可以輕鬆透過滑動網頁跳過廣告。
作為媒體及廣告間的橋樑,ADBRO除了會與媒體方接洽,討論出媒體願意提供廣告版位,並依據日後的廣告曝光成效提供對應的金額。同時也會與廣告商洽談,為廣告商推薦適合的媒體進行廣告行銷,並以專案形式進行收費。
儘管ADBRO進到台灣市場的時間點較晚,但透過落地前針對競業市場「玩法」的仔細觀察及分析,再加上團隊日前在亞洲市場深耕多年的經驗,ADBRO團隊期待未來能繼續與在地企業建立連結,穩扎穩打地擴大台灣市場的規模。
#創業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A:投資人最關注我們的成長潛力和財務預測。我們認為,按照目前市場價格,ADBRO的業務可以在亞太地區中期產生至少1億美元的收入。而且亞太地區的CPM目前比歐美低5-10倍,而人口規模比這兩個發達市場的總和大5倍。隨著亞太地區經濟成長,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最多可以達到10倍規模。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資金需求成為我們目前最缺乏的資源。由於廣告客戶支付的時間點與我們的前期流量成本之間有時間差,隨著業務成長這個狀況就更明顯了。所以我們目前正在積極尋找創投,同時也在尋找一位中英文流利的客戶成功夥伴。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艾柏廣告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23年
產品名稱:ADBRO
官方網站

手搖飲重度患者,喜歡天空喜歡月亮,處在想被看見卻又害怕被看見的矛盾狀態。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