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則「哈囉」訊息,想破腦袋卻完全沒有印象對方是誰,往上滑發現對話紀錄又是一片空白,不好意思開口確認對方身份的你,只能嘗試性地回個:「哈囉」。
如果工作常常需要與人交流、交換聯繫方式,上述的情況一定不陌生。總是有太多不熟、打過幾次照面,但永遠沒辦法第一時間想起他是做什麼、喜歡什麼、上次見面聊過什麼的「熟悉陌生人」。
Clay是一款「個人CRM」(客戶關係管理)工具,自動將某位聯絡人散落在不同平台的個人資料、最新貼文、郵件紀錄等內容統整起來,幫助用戶快速查看對方的所有資料、近況與過往互動紀錄等,進而促進更好的人脈互動和關係建立,再也不用靠尷尬問候來開啟對話。
從個人困擾出發,不再讓「關係」散落在各個地方
Clay的共同創辦人暨共同執行長Matthew Achariam和Zachary Hamed過去因工作來往結識,Matthew先前任職於入選知名加速器YC的零售客戶分析新創Custora,Zachary則曾在華爾街投資銀行高盛集團內,擔任為高盛的客戶提供市場分析的平台Marquee產品負責人。
談到最初決定一起創業的動機,Zachary表示,Clay的想法出自兩人的共通經歷:他與Matthew都是移民身份,對身處異鄉的他們而言,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格外重要,從讀書、實習到正式工作,一路上許多機會都來自人脈經營。
Zachary提到,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中平均會遇到3,500人,然而,儘管知道維持人際關係對於取得成功有多重要,實際上要做好這件事卻極其困難,「因為我們的『關係』散落各處,iMessage、LinkedIn、Twitter、Facebook、電子郵件、日曆⋯⋯一大堆地方!」
Zachary分享,他與Matthew都曾嘗試使用現有工具來解決問題,比如自己建立表格檔案、寫在筆記工具Evernote或蘋果內建備忘錄裡、使用Airtable建立數據庫等,但不論是哪些方式,都會因為這些工具並非為人際關係而生,導致管理效率低、出錯率高,最終變得雜亂無章。
兩人堅信必須有更好的方法出現,便開始與各行各業的數百位商務人士交談,從這步開始,讓Clay的輪廓越來越清晰,「我們意識到掌握職場人脈是一個很普遍的困擾,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強行管理』,所以我們精心設計了為人際關係而生的產品,Clay就這樣誕生了。」Zachary說。
不只提高管理聯絡人效率,還能幫你更周到地經營每筆人脈
註冊登入Clay後,用戶可連結自己的Gmail、Google行事曆、Twitter、微軟帳號、LinkedIn、iMessage、聯絡人等工具,接著Clay就會自動從上述平台中識別屬於同一人的資料並彙整起來。當內容有所更動時,Clay也會同步進行更新,比如顯示某人新發的Twitter貼文、或對方剛剛在LinkedIn更新的新工作等。
除了能讓用戶更方便地管理散落各處的聯絡人的資料之外,Clay也能幫助你在人脈經營上做得更周到完善:
平常沒時間一一關注?直接幫你整理今天會見到的人近況:
通過連結行事曆,Clay會按照行程安排來為用戶整理今日、明日或下週的見面名單,點進後就可以直接查看對方的基本訊息、最新社群貼文等,如果你們曾經有過郵件往來,也可以看見想起兩人先前的對話內容。
舉例來說,如果你在Google行事曆中註記了今天要與王小明見面,Clay就會自動幫你將王小明的聯絡人資料、Twitter最新貼文、LinkedIn履歷、過往郵件等內容整理好後推播給你,你只需在見面前點開Clay,就能快速掌握對方近況。
上次見面聊過什麼?快速查看筆記、過往交流時間軸:
Clay慧自動推播上次紀錄的聊天內容,也支援用戶以打字或語音來手動輸入個人備註,又或者直接在通知欄更新備註,避免用戶在談話當下註記時分心。
另外,Clay會為每位聯絡人紀錄你們的互動時間軸,幫你記得上一次與對方聊天、傳郵件、傳訊息或見面的日子,除了在下一次交流時喚醒你的記憶,Clay也支援設置「聯絡提醒」,頻率選項包含每月、每季或每年等,讓Clay幫助確保你與對方有保持定期聯絡。
想找特定範圍的人?口語化的強大搜尋人脈方式:
Clay的搜尋功能與Siri相似,用戶可以通過白話問句來搜尋想尋找的對象,譬如「曾在xx公司工作過的人」、「這個月還沒見面的人」等。
例如,如果你久違地去到紐約出差,那就可以直接搜尋「工作地區在紐約的人」,Clay會從聯絡人資訊、LinkedIn、郵件內容等來源中,為你列出所有相符的人選進行聯繫。
儘管搜尋地區、查看近況等功能,使用LinkedIn或Facebook也能做到,但Clay與具有表演性質的公開社群媒體不同,它的定位是一款協助用戶記住和管理人脈的私人工具,並具有整合不同來源資訊的優勢。
去年完成800萬美元種子輪募資,支援Mac系統、iOS和網頁版
Clay於2021年完成由Forerunner Ventures領投的種子輪募資,一共籌集了800萬美元,並由General Catalyst跟投,天使投資人則包括LinkedIn前行銷長Shannon Brayton、Eventbrite前執行長Kevin Hartz等人。
今(2022)年,Clay已正式上線,支援下載Mac應用程式、iOS手機App或使用Web版本,Zachary特別強調,Clay只會在用戶的裝置上運作,不會存取任何數據,以保障用戶的隱私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與需要經常主動聯絡、保持互動熱度的業務等職務相比,Clay更像一款能幫你被動記得、等到有需要時才快速抓出資訊的工具,因此似乎更適用人脈範圍廣、數量多,但並不會頻繁與對方聯繫的狀況,比如大型企業高層之間通常相互認識,但較少私下往來,卻頗常得在公開活動相見,此時便很適合借用Clay的幫忙。
根據Clay官網註記,目前每日的活躍用戶約為1,000人,使用者多為高階主管或各領域專家。目前,Clay的個人方案開放用戶免費註冊使用,付費方案則每月20美元,並另有企業團體方案。
Matthew和Zachary在年初的受訪中透露,隨著使用人數逐漸增長後,他們計畫一步步拓展產品適用範圍,並提供更多為人際往來加溫的功能,最終目標是,希望Clay將成為任何行業或身分都適用的人脈管理工具。

摩羯座,喜歡看海、喜歡沒有雲的天空,偶爾烘焙、偶爾寫字。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