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
2021 年 3 月份第 123 場創業小聚,鎖定 AI 應用的創業者前來分享,AI 新創加速攻城掠地、推動產業轉型、以及走向國際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邀請緯創新創整合中心總監方浩實(Elton)以及達盈管理顧問公司林桂光(Kay)擔任點評交流來賓,也要請連續西雅圖投資人 Unlock Venture Partner 與連續創業家 Andy Liu 分享西雅圖的創業生態與機會。
一提到美國創業圈大家可能一開始想到矽谷、灣區,不過西雅圖作為 Microsoft、Amazon、Starbucks、Costco、波音等知名企業的總部所在地,11 家獨角獸,究竟有什麼吸引人的秘密?
過去兩年來西雅圖的新職缺有 93% 來自科技業,超過 100 家企業在西雅圖設立工程中心,包括雲端服務、電子商務、AI、企業 SaaS 服務等領域,Andy 作為土生土長的資深西雅圖居民在小聚中與大家分享西雅圖僅有一百萬人口,卻能創造全美第四產值的八項特色。
首先是專注「客戶優先」,Andy 認為比起以競爭者優先和西雅圖的企業家交流時,第一個問題都是要解決什麼樣的客戶痛點,產品設計、市場策略,例如 Amazon、Starbucks、Costco 這些企業。第二是成長飛輪(growth mindest of flywheel),像 Microsoft、Amazon 這樣的領導企業,會投資自己的員工創業。「這非常少見。」Andy表示,西雅圖非常鼓勵創業的風氣,科技巨頭甚至會帶頭投資員工的創業項目,希望能夠打造更大的生態系。
第三是緊密的社群交流,西雅圖非常鼓勵分享,「我們希望看到別人成功,」可以吸引更多人來西雅圖,企業會獲得更好的人才,西雅圖也會變得更好,強烈的社群連帶感,讓西雅圖的企業家「企業之間不是零和遊戲,而是雙贏的心態」。第四是堅忍不拔的熱情,「創業是一件很艱辛的事情」,Andy 認為西雅圖的城市性格就是咬緊牙關、不屈不撓,每次開創一間新事業,就著迷的投入一件事情,能夠激發無限熱情。
第五則是創業者擁有適合的市場(Founder-market fit),因為西雅圖有許多科技巨頭,所以對於科技新創是非常好的土壤,很容易培養對市場有熱情、有洞察的新創創業者。最後則是低稅率與相對更忠誠的員工。
Andy 非常推薦台灣新創把西雅圖視為赴美發展的機會,他認為西雅圖具有募資的優勢、世界頂尖的軟體人才、成長機會快速,也將帶領 Unlock Venture 建立更多台美連結。
「要把一個 AI model 變成可以 run 的 model 怎麼那麼難?」InfuseAI 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薛良斌(開發者圈暱稱布丁)清楚說明 InfuseAI 的願景,隨著 AI 應用百花齊放,企業想要導入 AI 卻仍然需要花費大量很大的時間與成本,使用者運用平台內的各式基本化模組,就能快速打造一體化機器學習環境。「希望讓企業導入 AI 的時候,可以加速整個流程。」
薛良斌也分享想要做企業級 SaaS 服務平台帶來許多經驗,企業服務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就是從採購到導入的決策過程真的很冗長,有很多關卡需要打通「enterprise 做決策要先看 risk,」薛良斌指出提供企業服務必須無痛導入、足夠簡單,還有可以看到效果。
延伸閱讀:看準企業AI技術痛點,開發者與創業家老兵創立InfuseAI聯手打造新工具
緯創新創整合中心總監方浩實特別提到不同產業的 domain knowledge 會不會是一種障礙,還有就是規模化的問題,薛良斌則回應說,他們一開始就希望做一個中性平台,另外產品一定要夠吸引人,也看好開放原始碼將持續發酵帶來的成長。
台大資工系多媒體資訊檢索技術出身的團隊迪威智能提供一站式的音訊處理解決方案平台,音訊處理在應用的領域非常廣泛,比如聲紋辨識會應用在工廠巡檢上,「要怎麼判斷機器沒有壞掉?他們會用聲音辨識碼達是否需要檢修。」迪威智能執行長林智源解釋,「我們把他們的馬達噪音做建模,分離處理。」從環境音分離、到聲紋辨識,智慧工廠與智慧製造,辨識機器運作時的聲音是否正常,就可以即時給予工廠警告,由於團隊擅長底層技術的開發,接觸客戶歸納出客戶的需求,幫助迪威智能漸漸收斂出方向。
延伸閱讀:輕鬆做到高音質人聲分離!迪威智能深耕音樂 AI 處理二十年,還可以運用到智慧製造
達盈管理顧問公司林桂光提到,技術出身的團隊最難的部分就是找到可以規模化的應用場景,林智源則表示,以客戶的痛點為中心是最關鍵的,儘管客戶需求不盡相同,但他們可能要處理的是一樣的問題,目前而言最大的困難是即時性語音處理,技術要突破的地方。
同為技術背景的團隊灼灼科技,專注在影像辨識領域,DT42 灼灼科技執行長陳嘉臨是台大電機博士後,「影像辨識、電腦視覺,包括一般攝影機的影像、夜視影像、熱度圖、深度圖都是我們可以處理的類型。」團隊結合資料科學、電腦視覺與機器學習的專長,推出在邊緣運算裝置上提供深度學習影像識別與模型擴充的功能,讓企業能在內部場域訓練出客製化 AI 模型,更達符合企業需求。
「在做影像辨識要處理的資料維度比較大,很多公司會做雲端,」陳嘉臨說,「我們是用邊緣運算裝置來算,這是我們有個工程團隊專門在處理。」目前團隊只作純軟體,積極銜接進入邊緣運算解決方案的供應鏈。灼灼科技也在尋求不同的合作方式,「還在想怎麼跟系統整合,系統整合商可能已經有部署很多設備,當他的客戶想要對影像辨識有更近一步處理就會成為我們的潛在客戶。」
延伸閱讀:DT42 提供企業端到端深度學習平台 Epeuva 要讓機器「讀懂」每份資料
方浩實與林桂光認為,結合台灣強項硬體,以及跟 SI(System Integration)廠商在策略、投資上有結合是非常關鍵的事情,但是與 SI 廠合作必須建立保護自己技術的壁壘。
看準新手爸媽痛點的 Cubo AI 以寶寶攝影機產品在國際市場取得亮眼成績,「我們從第一天就走 direct to customer,」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沈時宇表示,在美國群眾集資平台 Indiegogo 的初試水溫,就一舉打破打破全球母嬰科技產品的募資紀錄,如今其主要產品 ——「寶寶攝影機」已於四個英語系(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國家的亞馬遜平台上線。
沈時宇也分享,團隊的創始成員幾乎都有創業經驗,「但都是失敗的,過去我們都從自己會的技術出發,沒有真正了解客戶痛點。」如今,全球家長花了 1900 萬小時在 Cubo app上,每天活躍時間 116 分鐘以上,甚至超過了 FB。
不過打造一個國際化的品牌也充滿挑戰,「國際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大型競爭對手的募資總額加起來是我們的 8、9 倍以上,資源遠大於我們,我們一直苦惱很久怎麼跟競爭。」除此之外,要面向國際市場提供服務,客服、行銷的資源都需要更多在地化的投入。
延伸閱讀:亞馬遜上架不到半年登該類別排名第二!Cubo AI :防疫期間母嬰產品仍是剛需
達盈管理顧問公司林桂光也提到,前陣子同在做嬰兒照顧的美國新創 Nanit 剛獲得 7.5 億台幣募資,Cubo AI 是否有可以借鏡的部分?沈時宇說未來預計做呼吸偵測,並希望在軟體服務有更多投入,讓更多 data 來增加商業上的價值。
©2021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