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莫德納疫苗來了!挑戰最快做出肺炎疫苗mRNA1273的Moderna是怎麼創立的?

莫德納疫苗來了!挑戰最快做出肺炎疫苗mRNA1273的Moderna是怎麼創立的?
Time Magazine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編按:莫德納疫苗將於 2021 年 5 月 28 日抵台,希望這 15 萬劑疫苗能儘早緩解台灣這波嚴峻的疫情。但 Moderna 其實僅成立不到十年,他們究竟為什麼能有這麼強悍的實力與老牌藥廠輝瑞(Pfizer)較勁?

今年 3 月 16 日,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病例人數不斷攀升的壓力下,美國醫療機構宣布新冠疫苗首輪人體試驗正式啟動。

在這全美第一次人體疫苗實驗中,使用的是一家位於美國麻州劍橋市,名為 Moderna 的生物科技公司所開發的 mRNA1273 疫苗。

全美的疫苗希望,由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室萌芽

Moderna 的創業契機誕生於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間研究室。

2010 年,一位名為 Derrick Rossi 的研究員正專注於編輯 mRNA,希望能製造出模擬胚胎幹細胞的細胞,讓它們注入人體後,能發展成其他各樣的細胞。

此方法的一大優勢在於:在治療病患期間,能免除觸發免疫反應的風險,但 Rossi 的目標不僅只於完成研究,而是將研究成果「商業化應用」。因此,他決定與另一位同樣來自哈佛醫學院的教授 Tim Springer 相約會面。

t100_rossi
Dr. Derrick Rossi Time

Tim Springer 是免疫疾病的專家,同時也是 LeukoSite 公司創辦人。(LeukoSite 諧音白血球的英文「leukocyte」,致力於研發白血球相關癌症、免疫疾病及病毒相關醫療藥物)1999 年時,LeukoSite 以高達 6.35億元的金額,被美國千禧製藥公司(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收購

Rossi 與 Springer 接著陸續與知名 MIT 科學家兼企業家 Bob Langer、心臟病學專家 Ken Chien 搭上線,後來,這群頂尖科學研究人員決定共同創立一間「幹細胞公司」。而他們的第一步行動,便是拜訪知名生技創投公司:旗艦先鋒創投(Flagship Pioneering)的執行長 Noubar Afeyan。Afeyan 除了身為知名企業家外,還是 MIT 生化工程博士,擁有超過百種專利,他熟稔生醫技術,擁有豐沛資金,是投資人中的不二人選。

然而,Moderna在初期募資過程卻非一帆風順

專家兼創投,看見另一種創業方向

首先,Afeyan 表明不想投資幹細胞公司,因為生技新創營運成長的相關風險太高。他提出了另一項要求:進行新的實驗:將帶有製造人類蛋白質指令的 mRNA 注入老鼠體內,看看是否能在老鼠血液中成功驗出人類蛋白質。

團隊採納了這項建議,於是 Rossi 再次回到了自己的研究室進行實驗,歷經數度實驗與修正後,研究成功了。隨後,他做了兩項重大決定:一、他為這非凡的研究成果提出專利申請,二、Moderna 自此誕生,而 Rossi、Chien、Langer 與 Afeyan 也成了 Moderna 的共同創辦人(Springer 則為董事會中的一員)

Moderna 在過去 12 輪募資中共得到了 27 億美金資金挹注,其中 2015 年的 4.5 億募資額為當時生醫新創界中前所未見。三年後,Moderna G 輪募資額來到 5 億美金,打破先前所創下的紀錄。2018 年 Moderna 正式宣布 IPO,超過 80 億的估值再次寫下生醫產業的歷史。

Moderna 投資人眾多,包含著名創投公司如:紅杉資本中國(Sequoia Capital China)、旗艦創投(Flagship Pioneering)、還有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所創立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等等。

前所未見 mRNA 疫苗,盼加速量產、遏止疫情

今年,隨著新冠病例持續增加,世界各大研究團隊都正加緊腳步開發新冠疫苗。

Moderna 的 mRNA-1273 疫苗於 2020 年 3 月率先進入臨床人體試驗階段。美國政府為加速疫苗開發,隸屬其衛生局的生物醫學高級研究及發展局(Biomedical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BARDA)隨後於 4 月及 6 月連續注資共 9.55 億美元,希望加速 Moderna 的疫苗研發與量產。疫苗研發屢屢傳出捷報的同時,公司估值也水漲船高至 400 億美金。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表示目前主要有三大類 COVID-19 疫苗正於美國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蛋白質亞基疫苗、載體疫苗及 mRNA 疫苗,Moderna 就是 mRNA 疫苗的主要代表。

蛋白質亞基疫苗包含 COVID-19 病毒的「部分蛋白質」;載體疫苗含有與新冠病毒不同的「弱活性病毒」;mRNA 疫苗則是包含一串「mRNA 指示」,引導人體製造出 COVID-19 特有的無害蛋白質。

mRNA 全名為「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由DNA轉錄而來,帶有與 DNA 相應的遺傳訊息,像「信使」般傳遞出轉譯蛋白質的訊息。

_115332925_covid19_how_vaccines_work_v3_chinese-nc
BBC

mRNA 疫苗最為人稱道的好處在於「製程快速」。過往要製造出蛋白質,須將一段能生產該蛋白質的 DNA 放入微生物中進行培養,讓微生物一步一步將 DNA 轉錄為 RNA,RNA 轉譯為蛋白質,再將目標蛋白質萃取後製成疫苗。如今 mRNA 疫苗直接將 RNA 送入體內,由人體細胞自行生產目標蛋白質,大大簡化疫苗開發速度及量產所需時間。此外,若蛋白質、氨基酸皆由自體製造,也能大大降低微生物生產的蛋白質與人體不相容的問題。

生醫新創的宿命:高資本投入,盼得突破性貢獻

目前全球主要國家中,正進入第三期大規模人體實驗的新冠疫苗公司包含:AstraZeneca(阿斯利康製藥)、Janssen(楊森製藥)、Novavax(諾瓦瓦克斯醫藥)、Pfizer(輝瑞)及Moderna(莫德納),其中 Pfizer 與德國生技公司 BioNTec 共同研發的 BNT162b2 疫苗及 Moderna 的 mRNA1273 疫苗皆屬 mRNA 疫苗,是目前最備受期待的疫苗之一,並有望於 2021 年春季達到規模量產。

由 Moderna 創業之路可見,生醫產業往往須耗費大量資金從事研發,才能看見些許成果,如果不是 COVID-19 來襲,這樣的投資不見得可以立即展現出價值。這更是生醫類新創必然面臨的挑戰,在新藥開發上需承受的巨大風險,才能在不斷的試錯與實驗中,期盼哪天為人類福祉作出突破性貢獻

參考資料:

XconomyCrunchbaseCDCNYT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吳宜文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吳宜文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