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偏差」讓你在學習案例中陷入盲目。
馬克祖克柏的穿著、比爾蓋茲退學創業:媒體大肆炒作這些成功模式的時候,已經讓大眾以及自身陷入於倖存者偏差之中了。 一般在正規媒體、自媒體、任何媒體上看到的「創辦人背景很厲害」、「創業故事很傳奇」的報導,默認這些都是誇大、吹牛、利益關係的公關稿。真正的故事:家庭背景、運氣等因素是不會讓你們知道的。
運氣在商業成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僅是單次成功,而是任何公司的成功。我們傾向於忽視這一現實:稱為生存偏見的心理傾向。這是一種常見的認知錯誤,也是一種危險的認知錯誤,因為它掩蓋了世界令人厭惡的嚴酷本質。
我們喜歡想象、模仿比爾蓋茲和伊隆·馬斯克等傑出企業家的個人習慣,彷彿模仿他們就能成為創業明星。 實際上,有很多可能會成為行業巨頭的人,他們只是不在合適的時機和正確的地方。即使有一個偉大的產品,他們也可能無法建立關鍵的個人聯繫,無法將他們的努力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
倖存者的偏見就像諷刺漫畫總結的:「無論別人說什麼,永遠不要停止購買彩券。」漫畫中的人物宣稱。 「我一次又一次失敗,但我從未放棄過。 我打兩份工,把所有錢都用來買彩券。 我要像所有人證明,只要你投入時間,就會得到回報!」
確定成功創業的原因是非常困難的,大多數人只看到了非常表面的事情,如勤奮的創辦人或友好的辦公文化。 問題在於,有其他 5000 家做同樣事情的創業公司,但他們卻失敗了。具有敏銳思想又雄心勃勃的人比笨蛋更少,當然,身為億萬富翁首席執行長往往既聰明又有動力。然而,僅僅是聰明,有執行力並不能保證你就能出名,或者登上任何雜誌封面。
有多少創辦人東施效顰只穿連帽衫,也沒有創業成功?有多少創辦人退學創業,也沒有成功?Y Combinator 創辦人保羅·格雷厄姆曾經開玩笑說,「我可以被任何看起來像馬克·祖克柏的人欺騙。」這句話很有趣,因為它嘲笑風險資本家的真正傾向:模式配對錯誤。同樣,風險投資公司中很多合夥人都是從少數幾所頂尖大學畢業的,就好像一個人的文憑上的印章就表明瞭他的投資能力。史蒂夫·賈伯斯,祖克柏和比爾蓋茲,在退學創辦公司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多少人模仿賈伯斯的模式而失敗了?」科學美國人在 2014 年反問道。「誰知道? 沒有人寫關於他們失敗的書和他們不成功的公司。」
新聞界無意中幫助維持了倖存者偏差。人們發現知名企業家是令人著迷和鼓舞人心,所以記者們廣泛地寫下相關文章。 一般大眾主要關注家喻戶曉或知名公司的命運。 當然,記者本身也像其他人一樣容易受到倖存者偏差的影響,這反映在他們的報導中。
那麼什麼是解藥?說起來很簡單:小心謹慎。每當你認為自己已經確定趨勢或模式時,請務必尋找反例 。資源確實存在,但並不總是在搜索結果的第一頁上。例如,CB Insights 統計了 2014 年至 2017 年的 242 個創業事故。分析師寫道:「本著失敗的精神,我們挖掘了創業公司死亡的數據,發現 70% 的科技創業公司會失敗,通常在首次融資後存活 20 個月左右。」
最重要的是,不要讓頭條新聞統治你的世界觀。 「媒體是對現實世界中事件的有損和有偏見的壓縮,目的是激發讀者的閱讀慾望,」正如SaaS 創辦人 Patrick McKenzie 所說。也如沃爾特·李普曼在1922年的《公眾輿論》一書所寫:「追溯既往就可以看到,我們在認識我們生活的環境是多麼的迂迴曲折,可以看到,它帶給我們的消息時快時慢,但只要信以為真,我們似乎就是環境本身。」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36氪》,作者:smilet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