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從東京到福岡:「跨域」合作如何重塑日本新創版圖?

從東京到福岡:「跨域」合作如何重塑日本新創版圖?
Meet Global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由日本福岡市政府主辦的國際展會「Ramen Tech」,吸引多家國際新創前來參與,而創業小聚也攜手中華開發資本(CDIB Capital Group)在Ramen Tech當中,舉辦注重企業與新創對話的「Cross-border Open Innovation Day」。

「Cross-border Open Innovation Day」找來企業與新創進行交流,共同探索創新趨勢、投資以及合作的可能性。

台日創投共識引領合作新契機

此次活動,首先聚集了台日知名創投參與「VC論壇」,邀請到中華開發資本創新投資事業群主管暨董事總經理郭大經、GxPartners管理合夥人Toshihiro Kishihara以及Cool Japan Fund資深總監Ryoji Nishimura,一起探討台日創投之間的未來合作。

郭大經表示,中華開發資本近年積極拓展國際布局,兩年前已啟動台日投資基金,今年更將觸角延伸至福岡,「在跨境合作中,找到合適的在地夥伴至關重要。」他強調,透過與GxPartners的合作與簽署MOU,不僅能深化雙方關係,也能為兩地新創生態帶來更高的價值。中華開發資本更宣布頒發「CDIB Award」,邀請福岡新創代表赴台一週,體驗台灣的創業環境與創投文化。

來自福岡的Toshihiro Kishihara則回憶起他自2017年起便參與台灣新創展會Meet Taipei,見證台日創業交流的成長。他認為此次合作是「新時代的起點」,希望透過雙方資本與資源的連結,共同扶植具潛力的新創團隊,促進福岡與台灣之間更密集的創新互動。

Ryoji Nishimura則從政府基金的角度出發,說明Cool Japan Fund的投資理念。他坦言,在兼顧國家戰略與商業報酬之間是一項挑戰,但基金仍致力尋找兼具文化價值與市場潛力的標的。此外,他也期待未來能投資更多台灣新創,藉由創新技術與文化輸出,實現雙贏。

三位講者一致認為,未來台日創新合作的關鍵領域將集中於AI、數位轉型、醫療科技與高齡照護。郭大經指出,「我們希望有一天,不再需要『跨境』這個詞,因為創新本身就不該有國界。」

OID Ramen tech.JPG
(左至右)Meet Global社群營運長Kyle Chen、中華開發資本(CDIB Capital Group)創新投資事業群主管暨董事總經理郭大經、GxPartners管理合夥人Toshihiro Kishihara以及Cool Japan Fund資深總監Ryoji Nishimura。 Meet Global

從旅遊到能源的數位轉型力量

第二場對談由精誠資訊(SYSTEX Corporation)日本地區企畫執行專員Eric Chen主持,SYSTEX積極推動跨境數位轉型應用,從智慧政府到金融、電商與醫療產業,皆是日本與台灣進入對方市場的最佳橋樑。

同台登場的三家新創,從旅遊、能源到交通三個面向展示了科技落地的不同想像。

Hanaline的營運長Chih-Chen Kuo分享,團隊打造了一個以AI為核心的線上旅遊與SaaS平台,讓地方觀光單位與內容創作者能自行製作多語導覽、互動遊程與AR體驗,解決語言障礙與數位化不足的問題。「我們希望讓偏鄉小鎮也能觸及國際旅客,讓文化不再只是被動等待被看見。」她表示,團隊已與義大利與日本夥伴合作,並計畫在東京舉辦活動,邀請更多投資人與生態圈夥伴加入。

來自日本的Tensor Energy創辦人Nana Hori 則以能源轉型為題,說明他們開發的AI平台「Tensor Cloud」如何協助再生能源業者在複雜的電力市場中進行即時調度與最佳化。「日本九州白天的太陽能發電量常超過需求,造成電網壅塞。我們的AI可在每分鐘內進行判斷與調度,幫助電力公司穩定供需並提高收益。」她提到,Tensor Energy已管理超過400件太陽能案場與100個儲能專案,並持續擴展亞洲市場。

NexInfra執行董事Shiya Kuriyama則以打造「無壅塞的社會」為願景,展示他們運用AI與感測技術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透過即時分析人車流量與動態號誌控制,系統能同步協調多路口信號,減少交通堵塞、降低碳排並提升整體運輸效率。

Hanaline展現出文化與數位化結合的潛力,AI平台讓地方觀光單位能以多語內容與互動導覽,突破語言與技術門檻。Tensor Energy則揭示綠能轉型的下一步,當再生能源滲透率提升、電網壅塞成為新挑戰時,AI將成為電力市場的平衡機制。

NexInfra的智慧交通系統,則將AI與城市治理結合。整體而言,三家新創雖分屬旅遊、能源與交通三個領域,但Eric在總結中指出,這些方案都是在智慧城市與永續治理的布局方向,他認為:「數位轉型的真正價值,在於讓科技轉化為人們生活中可感知的改變。」

OID Ramen tech2.JPG
(左至右)SYSTEX日本地區企畫執行專員Eric Chen、Cracrate營運長Chih chen kuo、Tensor energy創辦人Nana Hori以及Nexinfra執行總監Shiya Kuriyama。 Meet Global

福岡打造亞洲創新交會點

第三場對談,邀請到福岡地所事業創造部部長Yuichiro Uchida、Data-DI日本區負責人 Blanche Chen、Capsule Japan營運長Kazuki Mikashima,以及Free Bionics營運管理部總經理Chuan-Ming Lu。

福岡地所長期投入支持新創生態,並宣布即將於2026年於九州大學醫院舊址開幕新據點。這是一座結合共享實驗室、辦公空間與臨床研究機構的創新設施,將成為福岡新創生態的核心據點。Yuichiro Uchida也特別提到,已與台灣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基地簽署MOU,未來將促進台日雙向的醫療與科技新創交流。

三家新創也分別代表了數位轉型、行銷創意與醫療科技的三個方向。Data-DI日本區負責人Blanche Chen表示,團隊從資料處理公司轉型為AI客服與智慧助理平台,結合CDP(顧客資料平台)與行銷自動化系統,協助企業以單一平台整合多通路訊息。Data-DI已與福岡在地企業合作,並依據不同國家的資安與法規需求提供雲端或在地部署版本,展現高度靈活性。

Capsule Japan則分享如何結合內容行銷與文化體驗推動跨境品牌。他以與JR九州合作的專案為例,透過社群互動策劃「台灣人最想去的九州旅程」活動,吸引超過15萬人參與投票,有效提升九州在台灣市場的能見度。

來自台灣的Free Bionics則以醫療科技為焦點,團隊以外骨骼輔助裝置支援高齡化社會的復健需求。產品可即時蒐集使用者動作數據、改進訓練姿勢,讓一名治療師能同時照護多名病患,大幅改善人力不足問題。他提到,Free Bionics已與日本醫療院所洽談合作,期望結合福岡的醫療網路與在地復健場域,推動「在宅復健」模式落地。

福岡正以跨域創新為核心,串聯AI、內容與生醫三大領域,形塑新一代的城市創新生態。 無論是數據驅動的智慧客服、以文化為媒介的體驗經濟,或結合臨床應用的智慧復健,皆展現出台日新創在不同產業中共創價值的潛力。Yuichiro Uchida表示:「我們期待更多台灣新創團隊前來,讓福岡成為亞洲創新最開放的交會點。」

OID Ramen tech3JPG
(左至右)福岡地所事業創造部部長Yuichiro Uchida、Data-DI日本區負責人Blanche Chen、Capsule Japan營運長Kazuki Mikashima,以及Free Bionics營運管理部總經理Chuan-Ming Lu。 Meet Global
TAGS: # 日本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Ray Lee Global Community Builder Ray Lee

Community Builder at Meet Startups, helping to connect Taiwan’s startup ecosystem with global partners. Bilingual in English and Mandarin Chinese.

經營Meet創業小聚國際社群,專注推動台灣新創與國際生態系的連結及合作。

合作請來信:ray.lee@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