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只跟工程師說話、大搞人格魅力崇拜⋯⋯為什麼a16z創辦人認為馬斯克是AI時代的管理典範?

只跟工程師說話、大搞人格魅力崇拜⋯⋯為什麼a16z創辦人認為馬斯克是AI時代的管理典範?
flickr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科技資本界,幾乎沒有人比Marc Andreessen更具「時代預言家」的份量。這位Netscape共同創辦人、Andreessen Horowitz(a16z)的靈魂人物,最近在Stripe共同創辦人John Collison主持的Podcast節目《Cheeky Pint》中,提出了一個觀點: 創業家們應該要更崇拜馬斯克

為什麼他這麼說?

在長達兩小時的Podcast節目中,Andreessen表示:「AI、加密貨幣等顛覆性技術的浪潮衝擊下,傳統的管理手冊已經死了。」創業家們必須拋棄舊思維,轉而學習那個充滿爭議、難以捉摸,卻極度吸睛的「馬斯克管理法」(The Elon method)。

AI海嘯與加密浪潮,如何重塑創投的「技術崇拜」

這場關於未來領導力的辯論,源於矽谷核心正在發生的結構性轉變。隨著AI與加密貨幣等議題成為科技界的主旋律,創投的資金流向與評選標準也發生了深刻變化。

過去,一套體面的MBA管理架構或許能讓企業穩健成長,但在追求「從零到一」的硬核技術突破時代,投資人開始傾向於獎勵那些更具備技術掌握能力與個人特質的創辦人。a16z本身就是這股趨勢的推手之一。他們支持那些「使命驅動」(mission-driven)的創業家,特別是加密貨幣和AI領域的先驅,這些人往往能培養出強烈的公眾追隨者。

在AI、機器人技術與太空探索等高風險領域,傳統的「經理人」已經不夠用了,甚至在Andreessen看來,傳統管理模式依賴層級委派和中層管理人員這種結構在面對AI等快速變化的技術時,只會成為「贅肉」。

Andreessen的觀察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當技術本身就是核心壁壘時,公司需要的是一位系統架構師(system architect),而不僅僅是個商人。而且可能更重要的是,創業家必須成為「公司的最佳代言人」,因為在AI時代,注意力將會更分散,創業家必須想盡辦法成為鎂光燈焦點。

正如a16z投資合夥人Bryan Kim所言,他們在2025年6月領投爭議新創Cluely的種子輪募資時就說,「我們認為『氣勢』是現在AI創業的一種特別模式,Cluely做到了,而且還有能力將這些聲量轉換成付費用戶。」

延伸閱讀:爭議新創Cluely又獲得投資,這次是a16z背書:AI時代「創造聲量」很重要

為什麼「馬斯克管理法」才是AI時代生存之道?

那為什麼馬斯克的管理方法,符合Andreessen對於「系統架構師」的期待?

Andreessen認為,馬斯克的管理風格之所以成為新時代的藍圖,恰恰是因為它顛覆了美國企業界自上世紀中期以來,由傳奇人物Alfred P.Sloan(通用汽車前執行長)所奠定的系統性管理原則。

馬斯克的方法論特別適用於顛覆性技術領域,如AI和太空探索。其核心價值在於,它解決了「注意力經濟」(the attention economy)下的兩個關鍵問題:專注力與差異化。

馬斯克
Andreessen認為馬斯克在「注意力」與「差異化」上擁有與眾不同的能力。 Shutterstock

首先,是專注於瓶頸(Bottleneck Focus)。馬斯克的風格要求領導者親力親為,直接深入工程細節,解決關鍵問題,優先考慮快速解決問題而非層級委派。Andreessen指出,馬斯克會識別公司每週最大的挑戰,並全力以赴直到解決,這種戰術能為員工培養出「強烈的忠誠度」。

再來是戰略性的表現出極端風格。Andreessen表示,在任何市場中,創投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缺乏差異化。馬斯克兩極分化的公眾形象,成了他最寶貴的戰略資產,「他百分之百總是擁有差異化。」Andreessen犀利地指出,這使得他的公司(無論是特斯拉、SpaceX還是X)在媒體與公眾注意力中始終居於核心。

然而,這種模式也帶來了極高風險。自2024年大選後,馬斯克的政治牽連(如他事實上領導「白宮DOGE辦公室」)在全球引發了抗議活動,示威者甚至鎖定特斯拉展廳為目標,這也讓公司股價隨他的個人行為起伏。儘管如此,Andreessen堅稱,那些因為個人好惡而拒絕學習馬斯克營運天才的CEO,將會錯失定義未來的方向。

「馬斯克管理法」五大鐵律:只與工程師對話

Marc Andreessen不只是口頭支持,更將馬斯克的行為提煉為一套非官方的行動手冊:

1.執行長即工程總指揮官(Engineer Only)

這是對傳統公司結構的徹底顛覆。Andreessen明確表示:「第一,只重視工程師。」在技術公司中,真正重要的是那些了解公司技術內容的人。領導者必須跳過所有的層級。Andreessen警告:「你永遠、永遠、永遠不要與中層管理人員交談。」

2.技術細節的極致掌握(Hold the Entirety)

這種激進的溝通模式,要求CEO必須具備極高的技術素養。Andreessen承認,他的共同創辦人Ben Horowitz曾形容這要求CEO能夠「在腦中同時掌握所有工程主題的整體」,也就說等於一個「兩腳行走的即時數據中心」。雖然這聽起來像是在挑戰人類極限,但Andreessen相信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比想像的要多。

3.創建人格魅力崇拜(Cult of Personality)

馬斯克將自己的身份與公司融合,打造一個包羅萬象的「人格魅力崇拜」。其戰略意圖非常清晰:用創辦人的魅力取代傳統的行銷與投資人關係(IR)支出。Andreessen引用馬斯克的做法:「我們不會花任何錢在行銷上。我們要做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表演。公司、股票、書籍、產品和工作,都是這個人格魅力崇拜的體現。」

4.積極的法律威懾戰略(Legal Deterrence)

馬斯克採取積極的法律姿態作為一種威懾戰略。Andreessen將其描述為一種宣戰姿態:「任何與我們作對的人,我們都會恐嚇,我們將宣戰。」即使不一定每次都贏得官司,這種姿態的目標是建立「大規模威懾」(massive deterrence),讓競爭對手和監管機構不敢輕舉妄動。

5.拋棄傳統管理手冊

Andreessen的結論是,馬斯克的管理法徹底拋棄了Sloan式的舊管理框架。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創辦人被期望不僅是領導者,更是公司的化身。無論市場對馬斯克的評價是「願景家」還是「警世寓言」,對Andreessen來說,他的成功證明了這套劇本對於主導下一波技術浪潮至關重要。

不過,無論多麽有「聲量」,創業家最核心的工作還是實際做出產品、解決問題、改變世界,否則光是用說的,那可能只是在加速AI泡沫的生成,又或者是讓世人們見證下一個Theranos的誕生而已。

資料來源:Cheeky PintBusiness InsiderWeb Pro News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曾令懷 創業小聚新創線召集人 曾令懷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