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一片看好VR虛擬實境帶來的突破之際,AR擴增實境搶先一步滲透每一個人的手機,讓現正當紅的手機遊戲《Pokemon Go》風靡全球,造成全球玩家的瘋狂,而自從在台灣正式上線以來也創造無數話題,搶佔許多媒體版面,也讓行動產業創新議題再登高峰。
究竟誰能夠掌握下一波的行動網路產業趨勢?台灣的企業是否有這個機會能夠創造出下一個席捲全球的突破?在8日舉辦的「2016數位行動產業高峰會」,現場就邀請了包括青年創業世代的創業者代表,以及政府代表、新生代立委、創業服務推動者一起暢談台灣新創發展的關鍵。
環境要比國際好,台灣才會有更好的明天
要談台灣的困境與出路,TiEA秘書長、AppWorks之初創投合夥人程九如在一開場時以全球知名數位企業為例,不論Google、Facebook、Yahoo、Microsoft、Apple,這些團隊在創業的時候都不到5個人,現在正主導全世界;整個矽谷大概20幾萬個工程師,服務超過20億的人,因此這是一個比數位版圖有多大而不再取決於土地面積有多大的時代。
而矽谷多元天使集團董事長林富元長期觀察環太平洋的創新創業,又發現什麼樣的趨勢?林富元比較,在矽谷,出去爭取資源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在中國,資源本來就應該留給下一代;而在台灣則是有人才、有技術,看到市場但找不到錢,甚至常問:「你真的要投資我嗎?我真的拿得到嗎?」顯示出整個區域長久以來培養出來的心態和問題。
funP、cacaFly創辦人暨執行長邱繼弘則以中國的投資串聯為例進一步補充:「台灣最大的困難是沒有資本連結的頭出現,到現在還在單打獨鬥。」造成現在台灣新創企業間陷入看似朋友,實是對手的局面。
面對廣大的全球市場,該如何跨出去?
儘管台灣擁有極高密度人口,但「有人就有市場」,而這個市場有超過99%都在台灣以外的國家,又怎麼能不走出去呢?
「中國是最好的市場,但是我們可能已經錯過中國這班列車,不論是競爭的層級跟他要求的資源,都是台灣網路公司很難去挑戰的。」TiEA理事長、AppWorks之初創投創始合夥人林之晨分析。
林之晨鼓勵「去就對了、試就對了。」並不是你先想好再做就會成功,不行再改。KNOWING創辦人暨總編輯楊方儒也同樣表示「與其說了再做、不如做了再說」,皆勉勵跨出新創團隊走出台灣的第一步。
搬開創業路上的石頭,用政策幫助新創開闢未來
政府的行政、法規及提供的政策環境,對所有的企業及新創企業都有著莫大的影響。在由數位時代首席顧問張鐵志主持的對談中,則與行政院科技會報執行秘書郭耀煌及余宛如、徐永明、許毓仁三位立法委員一同探討目前在行政與立法上對於法規上的困境及解決之道。
余宛如表示:「光是有法規的修繕和基礎建設是不足的,政府扮演的角色才是關鍵,應該要避免民間就會做的事情。」點出目前政府政策上對整個環境系統的影響。
面對未來新的經濟型式,要拋開齊頭式平等的想法,民間、政府到處都在成立育成中心,大家都要分一杯羹的情況下,政府只好這裡撒一點,那裡撒一點,造成大家都死在起跑點。反觀以色列,800萬的人口只有19個育成中心,而且由國家規定要發展的方向,然而上市的公司超過50家。才剛從以色列歸國的立法委員許毓仁說明著深刻的感受。他又說道:「未來的事情,過去沒有發生過,我們怎麼能夠用過去的法規去面對外來所形成的商業模式呢?」呼籲立委們一起來面對「未來」的立法。
面對越來越多可能已經不合時宜的法規,「鬆綁現有法規」是所有與談人共同的期望以及目標,希望能夠在任期內順利達成。
從投資、市場、到政策,可以看到台灣趨勢面與實務面均有與國際接軌的迫切需求,不單單是創業者需要走向國際,政策面的對接、投資人的心態均需要跟著串連,才能夠以新創國度的力量去與世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