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是居家先生的9歲生日,也是我創業的第10年。
有時候,我回頭看自己這10年的人生,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明明只是個普通人,沒有顯赫背景、沒有留洋光環也沒有雄厚資金。卻跌跌撞撞地,從一個淡水的小公寓出發,一路做到年營收近10億。
回顧這10年的創業,我認為這不是一個「成功故事」,而是一個「努力不讓自己死掉」的故事。因為在這條路上,我不是一直在贏。反而更多時候,我都在接近崩潰的邊緣。
而這一切,要從一部電影說起。
一部電影,改變了我的人生方向
2012年,我在非洲甘比亞,頂著大太陽,過著外交替代役的日子。
那一年,時間很慢,慢到我可以好好思考人生。就是在這裡,我看了《社群網戰》這部電影。
那部講述 Facebook 創立故事的電影,讓我熱血沸騰。我心裡有個聲音大喊:「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也想創辦一間網路公司!」
但熱情過後,現實是冰冷的——我什麼都不會。
不知道怎麼開公司,不懂技術,不懂商業,甚至連網路產業是怎麼運作的都不知道。我只知道一件事:如果我什麼都不知道,那就從「理解網路世界」開始。
所以回到台灣後,我沒有直接創業,而是把自己丟進當時台灣最大的網路廣告代理商,開始接觸數位行銷。
我像塊海綿,拼命學習,因為我知道,我的夢想需要子彈。
公寓起家:我們怎麼賣出第一張沙發
後來,我覺得是時候了。我拉著弟弟跟國中同學,在租來的淡水小公寓裡,開始了我們的創業。
一張辦公桌,幾張要賣的沙發樣品,就是我們的全部。
我還記得,每當客戶想到「工作室」看產品,我們都得硬著頭皮邀請他們上樓。
「這是你家嗎?」幾乎每個客戶都會在公寓樓下這樣問。「不是!這是我們的工作室。」我們總是心虛卻熱情地回答。
那時候,累了就打地鋪,醒來就繼續工作,像上了發條一樣,一點都不覺得累。
現在想起來,那段在公寓裡打拚的日子,雖然克難,卻是我人生中最純粹、最快樂的時光。
老天爺很眷顧我們,讓我們趕上了數位廣告的紅利。
創業第11個月,我們的銷售額就衝破了100萬。那一年,我們加入了AppWorks,感覺世界在我們腳下展開。
被拒絕20次的募資之路:創業路上學到的第一堂課
那時的業務成長得很快,每年都以超過50%的速度狂奔。
但問題來了——錢不夠用了。
零售業是個吃現金的生意,開店、庫存、物流,處處都要錢。
我天真地以為,只要成績單漂亮,投資人就會排隊搶著投資。我帶著電腦跟PPT,見了至少20位投資人,得到的卻是一次次的拒絕。
「你還太小,不能證明未來就能夠成功。」
「家具電商?這個題目太不性感了。」
到後來,連我自己都開始懷疑:是不是我不夠好?是不是我選錯了路?
那是我創業路上,第一次感到深深的無力。
最後,我們靠著生意自己賺的錢,和銀行的貸款,一步一步,咬牙撐了過來。
我學到了一個殘酷卻真實的道理:創業不是演電影,沒有從天而降的救世主,你能依靠的,往往只有自己。而一間公司最好的募資,是把產品做好,然後賣給客戶!
面對疫情崩盤:在現金與信任之間的兩難抉擇
正當我們以為走上軌道,疫情卻來了,給了我們一記重拳。
我們業績最好的台北門市,因為房東倒閉,被迫關門。那間店,我們才剛投了600多萬元裝潢,不到一年,一切歸零。疫情期間,我們瞬間砸了1,200萬又開一間店,公司的積蓄幾乎去了一大半。
然而,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
工廠因為疫情封城,出貨大亂,客戶下單的沙發,要等上半年才能拿到。
我們面臨一個無比艱難的選擇:為了現金,硬著頭皮不讓客戶退貨?還是為了商譽,全額退款,但讓公司陷入更大的現金流危機?
那天晚上,我們四位創辦人開會到深夜。
最後,我們做了一個很「笨」的決定。我們拿起電話,親自打給每一位等待的客戶道歉。我們告訴他們實情,並給出兩個選擇:願意等的,我們免費借你庫存沙發,還給你折扣;不想等的,我們立刻全額退款,一句囉嗦都沒有。
這個決定讓公司元氣大傷,但我從未後悔。
因為我深信:現在失去的訂單,未來還可以賺回來;但一旦失去客戶的信任,這間公司就再也沒有未來了。
重回第一線:站店賣貨找回信心
2021年,台灣疫情再起,我們的業績像自由落體般下滑。最慘的時候,公司帳上的現金,只夠再活3個月。
那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時期。
無數個夜晚,我躺在床上,睜眼看著天色從漆黑到漸明。那種深入骨髓的焦慮與絕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我甚至開始尋找買家,但內心有個聲音在吶喊:「我們努力了這麼久,怎麼能就這樣放棄?」
焦慮解決不了問題。
我做了一個決定——回到一切的起點,回到第一線。我走進門市,捲起袖子,就像創業的第一天那樣,開始親自賣沙發,跟客戶介紹我們的家具。
週末,我一大早就到店裡,一講就是七八個小時,講到聲音沙啞,回家累到吃不下飯。
但神奇的是,當我專心為客戶介紹產品,聽到他們說「比較了一圈,還是你們的產品最好」時,我幾乎熄滅的信心,又被一點一點地點亮了。
我終於明白,企業最大的危機,不是市場萎縮,不是現金短少,而是創辦人失去了信心。 只要領頭的人還相信,團隊就會有力量,公司就還有希望。
神奇的是,過去一直沒有投資人青睞的我們,竟然在這一年完成第一輪募資,拿到新台幣3,000萬元的救命錢,讓公司活了下來。
也是在這一年,讓我意識到原來現金儲備就是公司生命線。
所以我給自己跟公司訂了一條鐵則——居家先生的現金儲備必須確保公司在零收入下還能存活兩年。
寫在最後:天,終究會亮
馬雲說過一句話,我特別有感:「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
很慶幸,居家先生撐過了那個又長又冷的「明天晚上」。
從4個人到160人,從淡水小公寓到年營收近10億,我們還活著,而且故事還在繼續。
這一路上,我學到最深刻的5件事,想分享給正在創業路上的每一個人:
- 現金是血液:利潤是帳面的,現金才是企業能否活下來的根本。
- 信任是資產:客戶的信任是企業最珍貴的資產,也是最難重建的護城河。絕對不要因為短期利益,而犧牲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客戶信任。
- 信心是火種:創辦人的信念,是點燃整個團隊的星星之火。只要創辦人還有信心,團隊就會有信心。只要團隊還有信心,股東跟投資人就會信心。只要公司上下都還有信心,再困難的挑戰都有機會克服。
- 活著是贏家:創業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活下來,就是贏家。
- 初衷是北極星:迷路的時候,記得抬頭看看,當初為何出發?讓自己回到創業的第一天,答案往往很純粹,就在原地等著你。
創業很難,人生很長。但我們都要永遠相信,只要堅持下去,美好的事情,終將發生。
 居家先生創辦人暨執行長
                                楊大成
                             居家先生創辦人暨執行長
                                楊大成
                        
                        創辦人畢業於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家族擁有逾 20 年家具進出口貿易經驗,對傳統家具產業的市場結構與痛點有深刻理解。
曾任職於台灣最大數位廣告代理商 cacaFly,擔任業務執行(AE),累積數位行銷操作經驗,期望結合科技與網路思維,為家具產業帶來創新解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