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台灣智慧停車新創USPACE憑藉大股東台灣大哥大的支持,併購日本第三大停車品牌軒先。一年後,這場跨海聯姻的成果揭曉:不僅日本市場的營收年增115%,新設立的東京六本木示範站點,單格效益更是台灣精華區的五倍以上,三個月內示範站點的營收翻倍,創下單場月收超過1,500萬日圓(約為新台幣300萬元)的紀錄。
這場跨海聯姻的成功秘訣,並不是USPACE當初最自豪的IoT智慧地鎖,而是因地制宜的策略轉向。USPACE創辦人暨執行長宋捷仁透露,在經歷初期的市場摸索後,團隊發現AI車牌辨識才是打開日本市場的致勝奇兵。
這一年間,他們是如何憑藉這項技術,一步步實現營收翻倍的目標,進而讓日本對手akippa從敵人變為盟友,並串聯日本地產新貴Post Lintel的三方聯盟?
初到日本的震撼教育:沒有「先搶位置」的習慣!
USPACE併購軒先後的第一個挑戰,便是如何將台灣的智慧化經驗,導入結構複雜、文化獨特的日本停車場景。
回到最初踏入日本市場的USPACE,他們當時很快就上了一堂深刻的「在地化」震撼教育。「我很快就觀察到,如果在日本硬推台灣的地鎖模式,會行不通。」執行長宋捷仁坦言,台灣的習慣是「先搶好位置」,立起地鎖確保有車位後再停車,但在日本,駕駛平時停車時並不習慣事先預約。
這個看似細微的文化差異,就是成敗的關鍵。
「一開始真的很慘。」宋捷仁坦言,USPACE一開始在日本完全沒有會員基礎,結果裝上設備後根本沒人用。他苦笑著說,「所有人包含我都在街頭發傳單,希望大家來下載App。」就像回到創業初期土法煉鋼的日子,那陣子團隊還沒正式的辦公室,只能擠在Airbnb裡組裝設備。
後來,宋捷仁果斷地進行了策略轉向,先不強推在台灣引以為傲的IoT地鎖,改以更符合當地習慣的AI車牌辨識攝影機作為切入市場的先鋒。「從他們熟悉的『先停車』開始,一步步引導他們使用QR Code支付,最終開啟無感支付。」他領悟道,在日本不能強迫使用者改變習慣,於是果斷調整策略。
「日本的停車文化高度重視準確性與信任,導入AI車牌辨識,不僅能在不更動既有場域結構的前提下快速升級系統,也能符合當地法規對個資管理與影像安全的嚴格要求。」USPACE日本分公司社長水本真也補充,這個關鍵的策略轉向,成為他們扭轉戰局的勝負手。
三大關鍵結盟:從「用戶變股東」到「化敵為盟」,建構日本市場三方聯盟
確立「AI車牌辨識」的策略後,USPACE憑藉著併購軒先的市場地位,進一步展開了合縱連橫的全面佈局。
今年USPACE在東京六本木之丘設立新站點就是一個例子,但是要在競爭激烈的東京市場,快速攻下六本木這樣指標性的停車場地,關鍵並非砸下重金,而是一場始於台灣的奇妙緣分。
這一切的起點,來自於一位意想不到的「鐵粉會員」。
這位會員,正是日本第十一大不動產商社Post Lintel的共同創辦人Joey Yang。宋捷仁笑著回憶,「我發現,他在日本創業之前,就是我們USPACE的會員了,他老婆更是我們的heavy user(重度使用者)。」
這對夫妻非常喜愛USPACE在台灣提供的便利服務。因此,當他們聽聞宋捷仁要將事業版圖擴展至日本時,不僅毫不猶豫地表達了高度的興趣,更以地產專業者的敏銳度,看到了雙方合作的巨大潛力,Joey主動拋出了合作的橄欖枝。
由於年紀相仿,加上同為創業者的惺惺相惜,Post Lintel也順理成章地與USPACE日本公司結盟。不過這段關係的價值,更在於雙方的一場資源整合。
Post Lintel發揮其在日本不動產領域的深厚人脈與專業,為USPACE拿下了最關鍵、也最困難的土地資源,也就是現在位於六本木精華地段的停車場;USPACE則專注於導入智慧停車技術,形成完美的互補。
這場始於App的奇妙緣分,最終不僅為USPACE在日本的落地,找到了最堅實的盟友,更為他們接下來一連串的商業佈局,打開了另一扇大門。
接下來,他們除了會與日本大型不動產與管理公司三菱地所,如商辦與旅館等整合,共同打造一站式出行服務之外,USPACE更與多家日本大型不動產與城市再生開發商展開策略合作,預計於2026年在日本市場達到5,000個智慧停車據點的規模,亦響應成為台灣大哥大Taiwan Mobility生態圈首個成功輸出海外的落地案例。
USPACE化敵為盟:如何成為日本共享停車格業者的「軍火供應商」?
USPACE在「跨域整合」取得的成績不只如此,最精彩的一步棋,莫過與市場龍頭akippa的化敵為盟,但他的策略並非硬碰硬。
「我賣的Story(故事)都是同一個,USPACE、軒先、akippa我們三個加在一起,一定是亞洲最大。」宋捷仁說。
宋捷仁觀察到,無論是併購的軒先,還是市場龍頭akippa,這兩大共享停車平台,其強項都在於龐大的會員數與車位數,共同的短版則是缺乏IoT硬體賦能的技術能力。
於是,USPACE的角色,從一個直接下場競爭的營運商,巧妙地轉變為一個赋能產業的軍火供應商。「你們要什麼設備、什麼系統,我幫你們開發,讓你們去打仗。」最終,akippa選擇了合作,USPACE免費為其停車場導入智慧地鎖與系統,只在後續的停車營收上進行分潤。
「回到我一開始的初衷,成功不必在我。如果能成就akippa和軒先賺到更多的錢,我提供系統收費,是不是也一樣等於進軍了日本市場?」宋捷仁說,這種以退為進的策略,不僅避免了與在地龍頭的燒錢戰爭,更巧妙地將自家的技術標準,滲透進了日本共享停車的產業核心。
除了市場佈局,在成功以AI車牌辨識切入日本市場並站穩腳跟後,USPACE計劃將其在台灣已高度成熟的智慧出行生態系,逐步複製到日本。宋捷仁指出,接下來將優先落地的服務是機場接送服務UGO。
「我們發現,USPACE台灣用戶使用機場接送到桃園的目的地,最多的就是日本。」許多台灣旅客也向他們反映,希望這個便利的服務能在日本落地。宋捷仁如此觀察,為此USPACE將尋找日本在地的供應商合作,讓台灣用戶可以透過熟悉的App,直接預約日本當地的機場接送服務。
上市前的最後一哩路:一場關於「成長」的十年長跑
從日本的重模式併購,到東南亞的輕模式投資,USPACE的海外棋局,每一步都顯得深思熟慮。
宋捷仁透露,面對日本這樣高度成熟但固化的市場,必須親自下場,透過併購與技術整合來證明決心;而面對印尼、泰國等正在高速成長的市場,宋捷仁說與其像過去的Uber和Grab在東南亞打補貼戰,兩敗俱傷,不如選擇投資當地最優秀的團隊。「與其變成競爭對手,不如我把錢給你,好好去擴張。」
這一系列海外佈局,都指向一個更宏大的目標:IPO上市。宋捷仁透露,原訂的上市時程將延後至2027年第一季,「我們想把故事說得更完整。」他說,但內部稽核都已完成上市並無時程壓力。
而這上市故事中最精彩的篇章,將是今年12月30日揭曉的成果。USPACE即將在年底推出出行訂閱制的黑卡服務,USPACE Premium。這項對標美國運通黑卡的頂級服務,不僅整合了免費停車、機場接送、代駕等所有出行需求,更跨界延伸至全球米其林餐廳訂位等專業專業服務,旨在將公司從一開始的停車管理,升級為一個全方位的智慧出行平台。
這個動作,標誌著USPACE的戰略重心正從解決停車痛點,躍遷至經營高端用戶價值,而驅動這次佈局的正是宋捷仁本人近十年來的深刻蛻變。
回首這近十年的創業旅程,當被問及是否已足夠成功時,宋捷仁的思緒回到了更根本的起點。「當然是做得比當初設定的還要大,」他坦言,「但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成長』。成功有很多種定義,但成長才是一輩子的,我自己絕對不能成為公司的天花板。」
這種強烈的危機感與自我要求,驅使他不斷學習與進化。沒有天生的光環,只有透過不斷學習與進化,才能讓平凡的起點走向遙遠的航道。這或許才是在上市倒數計時中,這家公司最值得關注、也最難被複製的核心資產。
 創業小聚採訪編輯
                                賴冠伶
                             創業小聚採訪編輯
                                賴冠伶
                        
                        遊走在人文與科技之間,雖然是個J人,但卻熱愛各種跳出框架、叛逆的人事物。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lauren.lai@bnext.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