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資訊的不流通,看在勞心勞力處在訴訟案件中的民眾,無疑是築起一道隱形的高牆,更遑論找錯律師、問錯對象所要付出的慘痛代價。若能事先瞭解該律師過去訴訟案件的處理經驗,以及相關案件的審判過程,相信更能清楚評估並保障自身權益。 評律網 這組團隊便是利用資料分析(text mining)的資訊處理方法,建立起透明化的法律資訊查找網站,消弭一般民眾對法律知識落差的不對等關係。
利用司法院所公開1,186,716筆有律師代理的判決書資料,經過程式運算後處理分析、結構化定義,讓字詞有了被搜尋的意義,資料的呈現方式也更完整多元。
執行長莊大衛及法律顧問塗能謀特別強調,判決書原本就是網路公開的資訊,經過客觀科學式的資料整理,再透過使用者主觀式的閱讀判斷,使這一切有了意義。例如,民眾可依關鍵字搜尋,查詢過去相關案件的訴訟過程及審判結果;或在尋找律師時,透過網站提供的視覺化圖表,概括瀏覽該律師過去案件處理的相關經驗(如下圖所示)。
畫面擷取自評律網。
想更進一步深化檢索,輸入關鍵字後按下搜尋列旁的「提示按鈕」,網站便自主的依照使用者所輸入的字詞,顯示分類及關聯性高的判決書內容,避免關鍵字下不準,導致系統無法跑出相對應的結果。
藉此,台灣近萬筆律師、法官的資料及相關承辦經驗都能忠實呈現在網頁上,民眾不用再因受騙而需付出鉅額費用,也無需再害怕面對複雜的法律文字,經過 評律網 的中介轉譯,讓艱澀難讀的判決書內容,變成容易查找檢索的系統資料庫。
而服務除了開放一般民眾使用,專業律師也是使用 評律網 的目標對象。塗能謀表示,律師可從網站提供的歷史承辦案件記錄中,比對需在法庭上交手的對手律師、法官或檢察官等相關審判記錄,擷取出有用資訊,增加訴訟勝算。
另外, 評律網 也提供法律知識的專欄部落格,讓民眾能從日常生活中就建立起法律觀念。針對時事並結合法律常識,用淺顯易懂、詼諧幽默的筆觸寫下主題式的系列文章。舉例來說,當發生勞資、租屋糾紛時該如何避免觸法及爭取自身權益,舉凡與民眾高度相關的議題,皆是評律網討論的方向。
目前網站服務皆是免費公開的,出發點希望能徹底消弭資訊鴻溝帶來的社會問題,相信這是除了人際之間口碑介紹外,更能找到適合需求者的專業律師。
評律網團隊。
Q1. ****
Q2. ****
團隊 Team 5人,法律顧問群、研發團隊、文字編輯。
公司服務 Project 統整、分析司法院公開的判決書資料,由電腦自己找出近萬名法官及律師的過往承辦經驗,並經由程式,由判決中擷取、運算出案件類型、當事人類型、判決年度及法院所在地等等事實性的數據。
成立時間 Founded Time 2012年9月
主要用戶 user 1.有法律諮詢、協助需求的民眾 2.想更了解對造律師資訊的律師 3.想認識知名案件律師背景的記者 4.想尋找合作、學習對象的法律系學生
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目前為免費模式,未來將強化系統功能及累積一定程度資料量後,推出會員制收費的加值服務。
網址 [http://www.pingluweb.com/
](http://www.pingluweb.com/) 【活動預告】第 27 場創業小聚 3 月 20 日(週三) 19:00-21:00 在北科大綜合科館第三演講廳,詳見 活動網頁 。
【共好計畫】Lucent Sky* **** *、萊碼創意科技免費贊助團隊 **** 由Lucent Sky、萊碼創意科技釋出資源、協助團隊優化網站服務,3/31截止,詳見 活動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