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臻創投:師法 YC 精神,建立台灣新創的陪跑生態系

從創業者到投資人:北京磨出的實戰心法
2017 年,謝政益 (Gary) 以兒童 ADHD 結合科技的解決方案,在「亞洲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奪下雙料冠軍,獲得順為資本 (Shunwei Capital) 投資。他從醫療專業背景一路走進創業世界,親身體會「創業不只是一個好點子,而是一套能運轉的商業模式」。回憶在北京中關村創業街,每間咖啡館都坐滿了投資人與自燃型創辦人,筆電一開就馬上簡報,爭取得到投資人的 Term Sheet (投資意向書),回想起來還是很令人震撼。那段經驗讓他決定回台後,要把這種積極的養分帶給下一代年輕人。
從補助碰壁到國際舞台:一場創業環境的比較
起初謝政益的醫療科技計畫在台灣多次申請 SBIR 補助卻無功而返,因為評審認為題目並非目前潮流。直到跨出台灣他才看見不同的創業生態:中國投資人願意冒險,同時東南亞市場對新服務求才若渴。這段落差讓他深刻體會,國際創業不僅是資金規模的差異,更是對執行力、商業模式與長期擴張的敏銳度差別。每個偉大的點子都曾有過被質疑的時刻,他理解那種懷才不遇的挫折感,如今他希望把這樣的眼界帶回台灣,讓更多年輕團隊少走冤枉路,為有潛力的團隊提供一個被看見、被支持的機會。
丞臻創投成立:AI × 導師陪跑的全新平台
2024 年謝政益因孩子的教育返台,正式成立「丞臻創投」。與傳統投資不同,丞臻不只提供資金,更導入數位解決方案,將決策、人力與資源全面可視化,讓創業者能 24 小時了解公司狀況,及時得到支援。平台同時串聯創業導師,從種子輪到天使輪,給予財務、股權、法務的全方位輔導。謝政益強調:「先求不輸,再去想怎麼贏。投資創業者也像是在教育他們,創業者死得最多的狀況不是缺錢,而是連續錯誤的決策,我們要幫助他們做出正確判斷。」他深信陪伴創業者走過每個決策的十字路口,比單純給予資金的財務型投資人更為重要,這是來自「創業過來人」的同理。
投後陪跑:把創業模式打磨到可複製
丞臻創投期待能發揮「投後力」,每週與創辦人進行一對一會議,從商業定位、財務模型到異業合作逐一拆解,讓原本零散的小店或服務,走上標準化與規模化之路。無論是為家電清洗業者進化為「清潔科技」,使其六個月內業績連續成長 30%;或是社區餐飲品牌推進中央廚房與數據化營運,背後都是可複製的流程與股權布局。謝政益相信唯有打磨出清晰邏輯,創業者才有機會跨出台灣。
立足台灣,連結亞洲:打造新世代創業生態
丞臻創投的三年目標是師法 YC 精神,建立台灣新創的陪跑生態系,並串接高速發展市場,協助 100 位創業者走向國際。謝政益看好東南亞的創業大勢,認為台灣人具備語言文化優勢,更應勇敢走出去,他說:「我能理解創業者對品牌的執著,也知道修正模式是唯一活下來的方法,丞臻要做的就是當那雙陪跑的手,讓年輕人少犯錯、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