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品牌經營核心:煉出忠誠鐵粉!迷客夏、馬修、享溫馨與Ocard的圈粉心法全解析

品牌經營核心:煉出忠誠鐵粉!迷客夏、馬修、享溫馨與Ocard的圈粉心法全解析
創業小聚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餐飲業缺工的集體焦慮下,當每一間餐廳都在苦尋人力的日常掙扎中,追逐自動化設備、導入AI,似乎已是唯一的標準劇本。

然而,在「2025亞灣新創大南方」餐飲創業沙龍中,迷客夏、馬修嚴選、Ocard與享溫馨,卻給出了一個反直覺的答案:決勝的關鍵是連結,是品牌與顧客之間,那份無法被機器取代的共鳴。

在新客紅利見頂、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該如何將一次性的消費者,煉成能夠穿越週期的忠誠鐵粉?

「品牌,是一個要去世界旅行的人。」迷客夏如何做到品牌一致性?

「產品讓我們立得起身段,但唯有品牌,才能讓我們走得長遠。」迷客夏總經理特助周文茜一開場,便切中了所有創業者最核心的課題,「當我只是在賣產品時,我是在做生意;但當我開始推廣一個品牌時,我就開始在做事業了。」

她解釋,這兩者的分野,決定了品牌能否從台灣走向世界,更為迷客夏的全球化之路,下了一個詩意的註解:「品牌,就像一個要去世界旅行的人。」而這位旅人身上,有著絕不改變的內在性格與學經歷,那就是依序建立的「真材實料、一致體驗、長期信任」。

「真材實料,就像一個人的學經歷,不管我到哪裡,這些都不會改變。」周文茜解釋,迷客夏堅持的原料品質與調理原則,在全球門市都是一樣的,這是品牌根據自身定位所建立起的一套可被驗證的標準,「品牌的資產需要不斷累積,不能只依賴一次性的成功。當你把信任這件事實踐100次、1000次,它就會成為品牌。」

2025 餐飲創業沙龍
「品牌的資產需要不斷累積,不能只依賴一次性的成功。當你把信任這件事實踐100次、1000次,它就會成為品牌。」迷客夏總經理特助周文茜說。 創業小聚

當然,這份堅持並非單靠熱情,而是被精密設計出來的系統。從台灣到澳洲墨爾本,再到英國科爾切斯特古鎮裡的門市,迷克夏的視覺風格會因地制宜,但天然、溫暖的氛圍與對品質的講究,都必須被系統化地完整複製。

但在出海過程最艱難的,往往是面對不同文化時的取捨。她生動地描述了海外市場的萬變:菲律賓市場嗜甜;美國近年則吹起一股植物奶風潮,讓乳製品的需求受到挑戰。此時,品牌的核心價值便面臨最嚴峻的考驗。

「迷客夏一直以來都是以鮮奶之名的手搖飲品牌。」她舉例,「當你到了一個當地人很喜歡喝奶精類飲料的市場,你要取捨嗎?你要改變這一點嗎?如果我今天做了奶精奶茶,還是迷克夏嗎?」周文茜說,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卻定義了一個品牌的價值。而迷客夏的選擇是堅守,因為他們深知,旅人之所以迷人,正在於他獨一無二的性格,而非隨波逐流的迎合。

「我們賣的,是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馬修嚴選的信任構築策略

如果說迷客夏的成功,在於將品牌理念成功轉譯到全球;那麼,馬修嚴選的故事,則是一場從零開始,將信任一步步構築成形。

在2010年,創辦人王世煌面對的,是一片近乎荒蕪的市場。當時的台灣,優格只有兩種選擇:功能性的保健品,或是平價的水果甜點。他深知,要讓消費者接受一杯近百元的無糖優格,靠的絕不是CP值,而是截然不同的價值溝通。

2025 餐飲創業沙龍
馬修嚴選創辦人王世煌深知,要讓消費者接受一杯近百元的無糖優格,靠的絕不是CP值,而是截然不同的價值溝通。 創業小聚

「你可能有很多理想,很多想法,但產品最終還是要回到本質,東西要有益,消費者才能接受。」而這份有益,在馬修嚴選的藍圖裡,遠不只是產品,他們鎖定的客群,是對生活有品味、追求特殊性的一群人,「賣精品的,某種程度上是在賣內心的那種滿足,當顧客親身體驗到身體的輕盈改變時,馬修嚴選更想要賣一個美好生活的可能。」

於是,他將第一家門市打造成一個知識與品味的「傳遞站」。透過無限量試吃、耐心地解說菌種與製程,親手破除消費者對於無糖優格可能會有腥臭味的疑慮,「門市最重要的功能,是五感體驗。」王世煌說,正是這個空間,成功地破壞了顧客對優格價格的天花板。

這份體驗的背後,是王世煌對產品本質的深刻洞見。而除了產品本身,這份美好生活、共好的理念,還體現在兩個關鍵行動上。

首先,他們堅持與在地小農合作,將燕麥、果漿等優質食材融入產品,並分享食材背後的故事,創造了企業、農民與消費者之間三方共生的良性循環。「我們希望從產地到餐桌,只有一個馬修嚴選。」王世煌分享道。

其次,真正將品牌與顧客牢牢綁定的還有他們堅持了十多年的保鮮盒回收計畫。至今,累積回收的空瓶已超過750萬個。這串數字的背後,是超過900萬人次的購買,更是一種無聲的契約。顧客帶回空瓶,換取的回饋或許微小,但這個動作本身,代表了對品牌理念最深的支持。

正是因為這份深厚的信任,馬修嚴選才能不斷延伸品牌的邊界,從單一產品,延伸出滿足健身族群的高蛋白優格、解決冬日市場的益生菌、甚至與航空公司合作推出商務艙早餐。每一步,都是在已有的信任基礎上,去滿足鐵粉們在不同生活場景中的需求。

讓餐飲成為「核心引擎」:享溫馨穩紮穩打的心法

馬修嚴選是從一杯優格開始,構築起一個美好生活的社群。而享溫馨的故事,則是一場更為深刻的場域革命——他們將一個曾被貼上負面標籤的娛樂空間,徹底改造成了一個能凝聚三代人的溫暖客廳。

「小時候,同學的家長一聽到我們家是開KTV的,就會叫他們的小孩離我遠一點。」二代總經理李奇霖笑著回憶這段往事,卻也點出了整個產業的刻板印象。正是這份亟欲撕下標籤的決心,讓他在接班14年來,不斷反問:「KTV真的只能是KTV嗎?」

2025 餐飲創業沙龍
「我以前當選手,不管輸贏,只問自己有沒有百分之百全力以赴。」享溫馨總經理李奇霖這位前羽球國手,將這份精神化為穩紮穩打的品牌經營策略。 創業小聚

李奇霖的答案,藏在一個運動員的靈魂裡,「我以前當選手,不管輸贏,只問自己有沒有百分之百全力以赴。」這位曾代表高雄拿下三次全運會冠軍的前國手,將這份拚搏精神,轉化為改造這家35年老品牌的策略。

這份策略建立在兩大「重本錢」的堅持上。首先是空間的溫度。享溫馨最與眾不同的標誌,是其堅持至今的「庭園式KTV」。相較於同業普遍進駐商場,他們始終堅持自購地、自己蓋,光是規劃到開業就比同業多上一年的時間。「我們的包廂挑高最少會有5米。」李奇霖說,這遠高於一般建築的高度,只為讓空間更開闊;他們更不惜三倍成本,全面採用投影機,只為創造無可取代的劇場感。

其次,是味蕾的溫度。享溫馨是以食品加工起家,而這份DNA讓餐飲從不是附屬品,在享溫馨的包廂裡,飄出的不只是歌聲,還有一陣陣鐵板燒或火鍋的香氣。他們堅持在每家分店配置7至9名廚師,所有菜品現點現做,甚至有5位員工的唯一工作,就是每天專心包著手工水餃。

這份看似不符成本效益的堅持,守住的是品牌的承諾,也讓「專程來吃飯」成了許多顧客光臨的理由。硬體與餐飲上的不計代價,最終指向一個清晰的願景:打造全齡化的娛樂空間。

李奇霖打破KTV是年輕人專利的印象,推出「65歲以上長者,吃飯時間來唱歌就送套餐」活動,成功將早上的空窗期客群開發出來。如今,享溫馨的消費族群年齡已橫跨到80歲,許多長輩信任這個品牌,甚至主動帶著孫子一起來,創造了三代同堂的溫馨場景。

近年除了KTV,享溫馨更陸續開創了火鍋品牌,將精緻餐飲的觸角伸向更多客群。打享野鍋的誕生,就源於李奇霖一次花蓮行的好奇心:「我看到當地小農種的許多蔬菜,是在高雄市場買不到的,我們有店、有物流,為什麼不帶回來分享?」

這個念頭,促成了打享野鍋的誕生,透過與有機農場的合作,消費者得以在火鍋店裡,吃到產地新鮮直送,平時在市場難得一見的特色蔬菜。

AI驅動回訪、精準行銷:Ocard如何把品牌靈魂裝上智慧大腦?

當品牌有了觸動人心的靈魂,Ocard創辦人暨執行長陳逸生則展示了如何為它裝上智慧的大腦。他以工程師的背景開場,分享了創業的初衷:在為許多大品牌開發會員APP後,他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市場鴻溝。

「大型連鎖集團,一年可以花上五、六百萬,去買國際級的CRM系統、再買數據分析工具,」他解釋,「但你想想看,我們家樓下的牛肉麵店,怎麼可能做這件事?」

2025 餐飲創業沙龍
Ocard創辦人暨執行長陳逸生 創業小聚

Ocard的使命,就是將這套複雜的顧客經營系統,變得簡單、快速,讓所有店家都能在30分鐘內上線。

「真正為品牌帶來營收的,不是顧客兌換免費商品的那一次,而是驅動他一次又一次回來消費的前九次過程。」他強調,會員卡的本質,可能表面上是為了集滿十點換一杯飲料,但「最重要的,其實是要透過集點收集起來的這些數據,去深化品牌與顧客的瞭解。」

他解釋,傳統的CRM行銷就像一把鈍器,盲點在於無法區分顧客差異。「最常見的做法,就是篩選出『過去90天沒有來消費的客人』,然後統一發送優惠券。」不過,這種做法對不同消費頻率的客人毫無意義,「一個每週都來的熟客,跟一個每月才來一次的客人,他們的回訪週期完全不同。用90天的標準去衡量他們,根本不準確。」

這正是現代AI引擎的價值所在。Ocard透過分析旗下8,000家店面、超過五千萬筆的會員數據,為每一位顧客建立獨一無二的回訪週期模型。AI知道你是一位每週報到的熟客,還是一位每月才光顧一次的粉絲。系統不會在你剛消費完就急著推銷,而是在預測你「差不多該回來了」卻遲遲未出現時,才輕輕地送上一份個人化的問候或優惠。

2025 餐飲創業沙龍
Ocard創辦人暨執行長陳逸生 創業小聚

這種做法,不僅讓行銷變得精準,更重要的是,它維護了品牌與顧客之間的關係,讓科技真正服務於人性而非促銷。在這一切創新的背後,Ocard成為了那條看不見的線,將服務的溫度,精準地傳遞到每一位顧客手中,證明了科技與人情味,從來不是對手。

「很多小店家買了數位工具,但真的沒有時間,也沒有概念去操作。」陳逸生說,Ocard的下一步,是讓AI主動偵測數據,告訴老闆下一波活動該怎麼做,這才是科技真正落地,賦能每一個努力經營的品牌。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賴冠伶 創業小聚採訪編輯 賴冠伶

遊走在人文與科技之間,雖然是個J人,但卻熱愛各種跳出框架、叛逆的人事物。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lauren.lai@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