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從「公司的真正意義是什麼」開始思考——稻盛和夫的4大經營秘訣

從「公司的真正意義是什麼」開始思考——稻盛和夫的4大經營秘訣
稲盛ライブラリー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超過半個世紀站在經營第一線,他將京瓷從地方性的小公司,一路發展成全球前五百大企業,寫下在日本戰後以來不曾虧損的經營奇蹟。然而回到創業的最起點,稻盛和夫也曾思考過何謂創業、何謂公司。

我在創業一年之後才發現,我做了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我們八個創業成員當初是想要確認自己的技術是否能獲得一般人的認同,所以成立了公司。但是我們最初任用的年輕員工卻想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公司。可以預期,這樣的落差對工作人員而言,將招致不幸的將來。

「公司」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於是我不得不針對「公司的真正意義」認真地思考。我絕對不能背叛想藉由公司來描繪人生夢想的員工們的期待。

因此,我把經營的基本理念從測試自己的技術轉換為「追求全體員工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幸福」和「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
  
也就是說,首先,我把守護在公司上班的全體員工,還有他們的家人在內的所有人,讓他們過著幸福的人生視為經營的支柱;然後更進一步,利用我們的技術對科學技術有所貢獻,再拿一部分的利潤去繳稅,為公共福利略盡棉薄之力,成為人類進步的一個助力。

我認為,這是企業的唯一目的。

先共享想法,才能方向一致

人生而為個體,自由地生存。所以,我覺得每個人有各種不同的發想是一件好事。我也認為,在組織當中,每個人在全然自由的發想下採取行動,同時取得協調,這是最好的狀態。

可是,以我的經驗來看,這純粹是一種理想。事實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可以在不整合力量的情況下運作順利的。綜觀歷史,沒有任何一個團體是由眾多我行我素的人聚集在一起,而能長久繁盛的。

因為,如果構成團體的每個人,志向不一致的話,力量就會分散,無法持續發揮更大的力量。因此,團體的前進方向必須永遠是整齊一致的。

團隊目標.jpg
Unsplash

所謂的方向一致,就是共享想法的意思。整合以人的角度來思考、行動時最基本的哲學,並以此為座標軸,盡情發揮每個人所具有的特性。

如果只是由同好組成的團體,每個人就只要自由地發想和發揮特性就可以了。然而,如果是有目的的團體(公司),那就必須建立起共同的價值觀,之後才能永續地、集中地投入其中,達成目的。

不被現象迷惑:堅持本質,方能穩健經營

當社會變得複雜,發生的現象也會跟著變得複雜。如果只是看現象面,往往會被高度複雜化的社會現象攫去注意力,而漏看了本質。但是在從事經營活動時,看清存在於現象中的本質,是很重要的事情。

舉例來說,因為日本列島改造論(1972年當時日本通商產業大臣田中角榮所提出的論述)而引起了炒地皮的熱潮,許多公司都期待地價會大幅上漲,於是爭相購買土地。可是,我告訴自己,最穩當的做法是揮汗工作,製造產品,將產品賣出去,獲得利潤,所以我並沒有一窩蜂地跟著買土地。

後來發生石油危機,相繼有公司因為把資金都押在土地上,導致公司的運作變得捉襟見肘。當時我的公司保有高流動性的資金,金融收支也是黑字,也有能力做新的設備投資,因此獲得大眾極高的評價。

我並不是能夠預見未來。太多人都被現象面攫去注意力,太過附和時勢潮流,而我只是仔細地思考何者才是正確的,謹守自己的生存態度。

只要光明正大,追求利益就並非可恥

經營者必須為自己的企業、團隊創造利益。

這絕對不是什麼可恥的事。在自由競爭的原理主宰一切的市場,光明正大地從商所得到的利益是非常正當的東西。因為這些利益是經營者和其團隊在嚴苛的價格競爭中,以合理化的方式,努力地提高附加價值,流血流汗所爭取到的,所以是光明正大得到的。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過度追求利益,而以就人道而言堪稱可恥的手段去從事經營活動。我們應該遵循正道,光明正大地透過工作、經由產品,獲得高度的利益,做為自己努力的成果。以違反眾人利益的卑劣手段,夢想一夜致富的事情是不可行的。

石油危機的時候,有些企業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遂惜售物資,故意提高價格。如今仍然持續成長、發展的企業經營者中,應該沒有人在當時忘了本分,貪求這種暴利。就算有,我相信該企業的壽命應該也所剩無幾了。

經營者的14堂課.jpg
天下雜誌

本文摘自:《稻盛和夫 經營者的14堂課
作者:稻盛和夫
出版日期:2025/01/03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