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中風風險可以提前檢測、最快只要20秒,博想醫學要讓世界看到台灣技術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風看似與年輕人無關,但實際上在25歲以下的人群中,每4人就可能有1人不幸罹患該疾病。

提前進行中風檢測並不容易,必須透過專科醫師的門診進行頸動脈超音波、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或磁振造影血管影像(MRA),不僅耗時、耗資,還需要專業人士的協助。

台灣新創博想醫學共同創辦人蕭浩明(首圖左)表示,自己長期進行中風治療研究,他發現通常只有在發生的那一刻,患者才會知道自己中風了。提前檢測、早期治療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博想醫學想要讓檢測更加親民。

博想醫學於2020年6月正式成立,團隊開發出一款可在20秒內進行檢測、5分鐘內拿到檢測報告的檢測儀器,為中風防治帶來新的希望。

博速測PulStroke
新創博想醫學開發出一款可在20秒內進行檢測、5分鐘內拿到檢測報告的檢測儀器「博速測PulStroke」,為中風預防帶來新的希望。 博想醫學科技提供

獨創20秒內進行檢測,博想醫學如何做到的?

根據新創博想醫學的說法,旗下研發的「博速測PulStroke」檢測儀僅需短短20秒就能夠判斷中風風險,對比市場上的檢測選項來說是巨大的變革。

博速測PulStroke之所以能與常見的超音波、CTA及MRA檢測有如此大的不同,在於博速測PulStroke利用了中風主因之一——腦部血管堵住時會有的脈動異狀來檢驗。通過觀察頸動脈的流動狀況,找出因血管堵塞而產生的脈動特徵變化。

簡單來說,只需將脖子對準博速測PulStroke系統上的攝影鏡頭,系統將自動拍攝影片,接著透過團隊自行開發的分析軟體以及AI機器學習技術,檢測結果將迅速顯示出異常處。

博想醫學 PulStroke檢測
欲使用博速測PulStroke系統進行檢測,只需將脖子對準機器上的攝影鏡頭,系統將自動拍攝20秒的影片。接著,透過團隊自行開發的分析軟體以及AI機器學習技術,檢測結果將迅速顯示出異常處,實現了「用影片進行疾病檢測」的創新理念。 博想醫學官網

博想醫學團隊成員蕭浩明表示,該系統已經在國外引起關注,即便在美國等地有許多相關研究正在進行,但目前仍未找到能夠達到相同準確度和一致性的方法。

目前博速測PulStroke所得出的檢測結果與傳統的頸動脈超音波相比,準確率和報告結果的一致性高達8~9成。

博想醫學風險量化圖
目前博速測PulStroke所得出的檢測結果,與傳統的頸動脈超音波相比,準確率和報告結果的一致性高達8至9成,顯示了其在中風預防領域的卓越表現。 博想醫學團隊提供

人才、武器、時機缺一不可,博想醫學的跨領域團隊寫下新歷史

連美國團隊都無法做到的歸納分析,新創博想醫學是如何做到的?跨領域組成的團隊和專業領域數據累積,是博想醫學的重要資產。

博想醫學團隊的共同創辦人蕭浩明曾在亞培(Abbott)擔任心血管部門的首席研發工程師,在心導管與血管支架開發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轉向「預防醫學」後,他與共同創辦人高憲立展開合作。

而高憲立在學界及醫界擁有多年的經驗,過去磨練出的產業觀察及醫學知識,加上多年來累積的上千例數據,是博想醫學團隊研發博速測Pulstroke檢測系統的重要基礎。

日後因朋友牽線而加入的執行長陳怡雯(首圖右),也在藥界深耕多年,也因熱愛嘗試新事物的個性,而在行銷、融資等不同商業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陳怡雯指出,現在AI的應用領域最缺的是「跨域合作」,因為要對想發展的產業有一定的理解,才有機會找到市場的真正需求。

以博想醫學團隊主打的預防醫學為例,要找到適合的商業切入點,不僅需要對心血管疾病有一定耕耘的學者,也需要能將想法具體化成實體的設備工程師,最後要將團隊推向市場,則需要作為市場對接窗口的企業家。

當人才、武器就定位時,只要等待一個完美的時機踏入市場,剩下的就只需要時間為團隊的才能進行驗證,走向蕭浩明口中的「成為台灣的驕傲」未來願景。

博想醫學的未來計畫:擴展博速測系統應用範圍

博想醫學團隊目前正與健檢中心和醫療界展開合作,由於博速測Pulstroke系統大幅降低檢查時間、成本與人力,因此更容易加入一般的健康檢查清單中,降低檢測門檻、提高預防可能性,同時團隊也計劃向國內外申請驗證,預計將於年底展開相關程序。

談起團隊的未來計畫,蕭浩明表示,團隊未來也會積極擴展博速測Pulstroke系統的應用範圍,例如心臟瓣膜疾病、心律不整、睡眠呼吸中止、帕金森氏症等,「只要是和動脈相關的醫療檢測,博速測Pulstroke都可以作為潛在臨床應用。」

未來,博想醫學計劃與健檢中心、醫院和診所等醫療機構合作,提供博速測Pulstroke檢測系統的購買或租借服務。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他們也預計將這項技術推廣至社區和個人使用,以實現日常檢測的目標。

創業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A:這個技術是如何開始的?
我從2000年開始進入醫療產業,當時在美國的亞培公司心血管部門任職,專門開發一些心血管相關的醫療器材,像是心導管和血管支架,亞培目前市面上有些主流的血管支架就是我當年親手參與過的設計。在亞培服務了近八年,擔任首席工程師一職,後來因家庭因素決定在2009年回到台灣,在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任教,至今差不多快15年了。
過去因為看了很多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走到治療這一步都已經太晚了,因此約在2014年萌生研究預防醫學的念頭,當時AI還沒像現在這樣崛起,但資訊產業已經開始蓬勃發展,因此想應用醫學影像技術去做一些研究,希望透過一般鏡頭來預測疾病,而頸動脈是人體最接近體表的血管,最易看出其脈動變化。而頸動脈狹窄已被證實是導致中風的重要因素,可作為先期指標。患有頸動脈狹窄的人,血管跳動的模式會不太一樣,因此從頸動脈狹窄評估出發,開啟了我研發這項技術的旅程。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博想已成功將透過觀察頸動脈脈動變化來預測中風風險的這個概念蛻變成博速測,目前也著手準備相關法規文件及臨床試驗,積極推動產品上市,未來公司也還有針對多項適應症的產品各自在不同的研發階段,因此我們仍積極需要更多的資金挹注,幫助公司持續向前。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遇到對的人很重要! 公司2020年創立,沒多久就遇到COVID、經歷財務緊縮等挑戰,憑藉這一股熱情,持續相信會成功,果真不管在技術上的研發突破或是營運上的資金募集,遇到了很好的團隊,一點一滴將我當初的概念實現,逐步往預防醫學與居家醫療的遠大理想接近!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博想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20年6月
產品名稱:博速測 PulStroke
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羅思涵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羅思涵

手搖飲重度患者,喜歡天空喜歡月亮,處在想被看見卻又害怕被看見的矛盾狀態。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