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育還有成長空間嗎?
奧地利線上教育平台新創GoStudent在近期完成了9,500萬美元(約新台幣28.5億元)的鉅額募資,在需求下降、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下,募資表現非常亮眼。
2021年,GoStudent因為疫情帶動的遠距學習需求,成為歐洲第一個線上教育獨角獸,主要提供1對1線上課程。期間接連收購Fox Education、Seneca Learning、Studienkreis等課後輔導的教育機構,GoStudent也因此獲得了更多學生、老師,以及雙方互動的數據,服務擴及15個歐洲地區,並擁有超過1,100萬位學生。
或許GoStudent預見了疫情終有結束的一天,這些補強收購是至今仍持續成長茁壯的關鍵。
GoStudent創辦人Felix Ohswald 14歲進入大學,透過AI技術解決線上教學的爭議
就學術成就而言,GoStudent創辦人Felix Ohswald是位「天才」。14歲就跳級進入維也納大學攻讀數學系,之後去了劍橋大學進修,並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得到計量金融碩士學位。
Felix Ohswald認為他成功的起點是找到對學習的熱愛,「因為對數學著迷,所以才能掌握它。」祖父是Felix Ohswald教育上的啟蒙導師,透過西洋棋讓Felix Ohswald認識數學邏輯,解釋每一步是「如何」達成和「為什麼」發生,把複雜的理論觀念以遊戲的方式破解。久而久之,分析遊戲局勢成了Felix Ohswald的興趣,縝密的思考方式也讓他在學業上有所成就。
畢業後,Felix Ohswald成立了GoStudent,希望能集結所有如祖父一般能將理論化為實際應用的老師,幫助學生找到對學習的熱愛。
GoStudent的收費方式可分為每月4堂課或8堂課的方案,每一堂的價格為20~32美元不等,費用將會交給老師,GoStudent在從中收取分潤。使用者註冊後即可在平台上購買超過30個領域的一對一線上課程,目前GoStudent每月都會有超過100萬次的1對1線上課程進行。
然而,GoStudent過去也曾面臨過一些爭議。即便GoStudent對老師設立嚴格的審查制度以確保師資品質,卻也曾因為把關疏失,讓被列為禁止教學的老師用假名的方式進行授課,GoStudent因此陷入負面輿論。此外,也有人批評線上學習隔著螢幕,學生和老師無法直接互動,老師難以透過學生的面部表情、課堂氛圍掌握教學節奏及學習成效。
對此爭議,Felix Ohswald表示希望未來可以導入AI工具即時分析學生的情緒,經過學生允許後透過鏡頭偵測學生的面部表情。而這些數據也能用於培訓GoStudent的老師,了解學生情緒和學業成功之間的關聯,精進他們對教學的掌握度。
策略性收購吸引投資人目光,累積近7億美元募資
2021年乘著疫情浪潮,線上學習需求增加,GoStudent成為了估值32.7億美元的獨角獸。2022年GoStudent則收購了Fox Education、Seneca Learning等專門提供線上、線下課後輔導的教育機構,獲得了更多學生及教師資源。掌握了更多的數據後,GoStudent開始導入了AI,以更好地媒合學生與老師。
此外,GoStudent深知疫情後學校教育仍為根基,疫情期間便積極拓展線上與線下教育的整合。GoStudent最近收購的德國私人教育機構Studienkreis,就是在1,000多個地點提供線上和線下輔導的學校配套課程,服務超過150萬位德語地區的學生,且著重於團體課程。
收購Studienkreis後,GoStudent多了與線下教育機構合作的機會,為他們客製化線上補充的教學課程。GoStudent也想到提供免費團體課程給學生,藉此吸引更多人購買公司的主力產品:1對1線上課程。此外,公司也會繼續投入新發行的GoVR語言學習平台,讓學生不用遠赴千里,在課堂上直接透過VR裝置,就可以沈浸於語言學習環境。
這些收購決策,讓GoStudent在2023年又完成一次9,500萬美元的巨額募資,投資者包括德意志銀行、Softbank Vision Fund 2.、騰訊等企業創投。
「混合式學習會是未來趨勢。」Felix Ohswald表示。學校教育作為基本,科技作為輔助工具,將促成最有效率的學習。
收購Studienkreis後,GoStudent獲得了該公司原本的線下及團體客群。為做線上及線下教育的整合,GoStudent也將持續研發科技工具。GoStudent表示,最新募集的資金將用於AI技術的研發,除了精進平台上學生與老師配對外、也會用於優化教材的製成,讓老師授課使用。
參考資料:EUStartup、TechCrunch、Medium、CNBC、TechEU、Studienkreis、GoStudent、EDweek

2002年生,新聞系,希望文字能代表自己。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