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拆解招股書】線上教育平台Coursera上市,有哪些值得台灣新創注意的地方?

周芷安
周芷安 2021-03-31
【拆解招股書】線上教育平台Coursera上市,有哪些值得台灣新創注意的地方?
Coursera via Twitter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最有影響力的線上學習平台Coursera宣布上市!遠距教育過去僅作為實體學習的輔助,但疫情期間Coursera緊抓「多元2C產品、增加2B合作、拓展海外市場」的策略,用戶基數不斷增加,成功讓年營收於去年逆勢成長6成,也讓此次公開發行上市(IPO)估值上看到50億美元。Coursera業績拓展正在勢頭,甚至有超過八成學習者來自美國境外,而台灣也有不少教育科技業者默默耕耘,有什麼可以幫助他們「走出去」的地方?

本文為4000字的深度分析文章,閱讀時間約為5分鐘,為讀者拆解風行全球的教育平台Coursera上市時的S1招股書,幫助台灣教育新創了解全球Edtech(教育科技)發展,思考如何做出產品區隔,創造利基市場。S1是美國證交會(SEC)要求本土公司在IPO前所需提交的格式文件,除了招股內容說明外,商業模式、營收結構、市場概況等皆詳細在列。

一分鐘了解Coursera

Coursera 2021年用戶及服務統計數據
Coursera 2021年用戶及服務統計數據。 Capital.com

成人線上教育平台Coursera日前宣布,將在紐約證交所以「COUR」為代號公開發行上市(IPO),估值最高上看到50億美元。

Coursera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的先驅者,目前有7700萬用戶,在4600多堂開放式課程上學習。使用者可選擇免費旁聽,或著付費註冊成為正式學員,付費用戶完成課程後可獲頒學習證書,放在履歷上成為技能亮點。Covid-19期間,Coursera也積極拓展2B業務,包括Google、Amazon等科技巨頭皆曾在平台上開課,幫助失業民眾獲得最新工作技能,2020年用戶年增長逾65%。

雖然致力於以多樣化課程吸引使用者,讓營收隨平台註冊人數成功攀升,但在IPO前,Coursera仍是未擺脫淨利虧損的命運。「遠距」打破了學習者的限制,卻開放了更競爭的教育市場,如何抓住免費用戶的心,成功將其轉化為忠誠付費客戶,仍是所有遠距教育業者正在克服的難題。

延伸閱讀:Coursera將IPO,疫情後我們看到了什麼線上教育需求?

產品特色:觸及多元客群,與知名學府合作推廣線上學位

Coursera是在2011年,由史丹佛計算科學教授吳恩達(Andrew Ng)與達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所創立,致力於將一流教育資源普及世界。平台將會以AI與大數據分析推薦合適的課程內容,用戶除了可選擇單堂課程,也有針對特定技能的「專項課程」,可供系統性學習。

另外,Coursera也試圖創造市場區隔,開發具正式教育機構認證的「學位課程」,與國際百大學府如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伊利諾大學(UIUC)、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等名校合作,推出了25個學士、碩士學位項目,讓用戶可用比實際到校學生更優惠的價格,獲得受正統教育機構承認、同等效力的學位,目前註冊學生已遍及95國。

Coursera 產品及服務演進。
Coursera 產品及服務演進。過去只提供單一課程,現亦透過專項課程、線上學位,幫助用戶更有系統地掌握學習技能。Coursera Plus是最新推出的年費制度,一年收費399美元學到飽。 Coursera S1 Document,創業小聚整理。

除了針對個人用戶的服務,Coursera也開發B2B市場,滿足機構用戶的教育訓練需求,例如提供Coursera for Business、Coursera for Campus、Coursera for Government服務,幫助超過2000個企業、130間學校、100多個政府單位建立學習計畫。在疫情期間,Coursera甚至推出「Coursera Workforce Recovery Initiative (勞動者復甦計畫)」,協助公務員與失業民眾優化自身競爭力。

此外,因觀察到去年84%的新用戶皆來自於自然搜尋的增長,以及有51%的營收來自海外,故Coursera在招股書中亦聲明,未來將積極投入行銷、研發費用,進行招生與課程優化,並持續拓展國際市場,以鞏固在全球教育市場的影響力。

Coursera針對不同使用者提供不同學習服務.png
Coursera針對不同使用者提供不同學習服務。目前一般課程及專項課程收費最高收費不超過99美元,專業學位課程則是最高不超過45,000美元。 Coursera S1 Document
Coursera用戶
Coursera用戶遍及全球,將近80%以上學習者來自海外,貢獻超過51%營收。 Coursera, NetRoadShow

產業趨勢:全球教育市場穩定成長,遠距學習高度彈性是誘因

實體學習為何無法滿足教育需求?部分原因來自於不夠彈性。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指出,2030年全球勞動力將增長2.3億,但卻有20億個工作將因為機器自動化而消失,意味著傳統教室中的教學已無法滿足產業需要。另外,美國大學學費相對台灣而言要貴上許多,根據聯準會在2020年9月的調查,美國學生貸款已高達1.55兆美元,在家庭債務的類別中排名第二,亦成為高教轉型的壓力。

也因此,較為便宜、彈性的線上學習市場正逐漸興起。根據教育情報機構HolonIQ數據,2019年全球教育市場規模為2.2兆美元,其中線上學習已佔了1.6%,約36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更將增長到740億美元,顯示全球教育市場前景可期。

反觀台灣,儘管整體教育市場產值有所擴張,但結合線下的操作學習,仍是推動「教學內容」市場成長的主因。根據經濟部工業局2020年《智慧學習產業產值調查》顯示,2020年台灣智慧學習產業產值為新臺幣1,426.8億元,年成長6.8%。雖然其中的「教學內容」分項產值達新臺幣396.8億元,年成長22.1%是分類中成長速度居冠,但大部分增幅仍是來自於結合線下教學的「科技教育服務」,顯示台灣教育市場成長並不單單倚靠線上學習,而傾向與實體教育做結合。

經濟部工業局2020年《智慧學習產業產值調查》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2020年《智慧學習產業產值調查》,若繼續細分「教學內容產業」,其中接近MOOCs線上教學的「數位化學習」呈現穩定微幅增長,但結合線下實體手做學習的「科技教育服務」,則更是推動教學內容產業成長快速的主因。 經濟部工業局2020年《智慧學習產業產值調查》報告,創業小聚重製。

重要風險:市場競爭激烈,轉化用戶仍是難題

儘管全球教育市場呈現穩定成長,Coursera仍面臨以下威脅,同樣值得台灣線上教育產業的業者們深思:

  • 全球成人教育平台競爭激烈
    Coursera面臨著教育市場的多樣競爭,包含同為線上學習平台的edX、FutureLearn和Udemy;提供企業培訓服務的LinkedIn Learning、Udacity;免費線上學習資源Khan Academy、Youtube;大學自身開發的MOOCS磨課師等。網路的無遠弗屆使得教育行業的競爭範圍擴大,競品差異小、用戶在各平台的轉換成本低,都可能使得Coursera在短時間喪失既有的市場利益。
Coursera在招股書中提及的線上學習競品。
Coursera在招股書中提及的線上學習競品。 Coursera S1 Document,創業小聚整理。
  • 用戶與上游內容合作夥伴流失的衝擊
    目前的合作夥伴亦可能成為未來Coursera業務擴張的威脅。Coursera依靠優質、新穎的學習內容吸引用戶,倘若教育機構選擇不再和Coursera合作,轉向其他學習平台,或選擇自製內容平台,都可能因此帶走重要的付費用戶,對Coursera的核心業務造成衝擊。

  • 疫情風潮過後,仍面臨用戶轉化難題
    Covid-19曾影響160個國家、全球90%學童無法到校學習,遠距學習平台成為疫情當下的「風口產業」,然而接下來是否能順利將免費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則成為未來的經營難題。這也促使Coursera積極轉型,2020年更推出「年度訂閱制」的Coursera Plus服務,399美元讓用戶一年內「學到飽」,希望增進用戶對平台的黏著度,迄今有超過5萬名用戶訂閱。

Coursera近年用戶成長數。
Coursera近年用戶成長數。雖然付費用戶數增加,但佔總用戶的比例仍維持在5%左右水準。Coursera稱未來將致力於宣傳與業務開發,希望提升免費用戶轉化能力。 Coursera S1 Document,創業小聚整理。

反觀台灣市場,疫情雖然也受惠經營2C業務的線上平台,使公司知名度與用戶量皆有所成長,但也同樣面臨如何促使免費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的問題。另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的調查,以整體智慧學習產業來看,近五成的業者仍認為受到疫情負面影響較大,包含如大型展會取消使曝光度降低、海外業務未因疫情而成長等原因,都成為多數本土業者受到衝擊的原因。

經營團隊:創辦人為產業指標性人物,致力創造平等教育

Coursera是由來自史丹佛電腦科學系的兩位教授所創立。吳恩達(Andrew Ng)教授為史丹佛的AI實驗室主任,過去曾任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首席科學家、Google Brain團隊的創始負責人,目前在Coursera擔任董事長,並持續經營多個創業項目。他在Coursera上開設的一門機器學習課程已超過400萬人修讀,為MOOCs界的指標性人物。

另位創始人達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教授則專長於計算生物,為Coursera奠定「提供世界級的平等教育」的理念,可惜在2016年已經宣布離開團隊,目前是藥物研發新創Insitro的創辦人兼CEO。

Coursera的兩位創始人,左邊為吳恩達(Andrew Ng),右邊為達芙妮·科勒(Daphne
Coursera的兩位創始人,左邊為吳恩達(Andrew Ng),右邊為達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 Coursera

而觀察Coursera目前的經營層,多數成員也有在科技、金融上市公司的服務經驗。CEO Jeff Maggioncalda擁有史丹佛大學MBA學位,他在赴任前曾在投資諮詢公司Financial Engines服務,現公司則已被收購下市。

Coursera 經營層。
Coursera 經營層。 Coursera, NetRoadShow

IPO條件與股權分配:歷經多輪融資,估值上看50億美金

根據Crunchbase資料,Coursera在上市以前已歷經13輪融資,擁有超過26個投資者,募集資金超過4.4億美金,最新一輪融資在去年7月,募集金額約1.3億美元。而此次Coursera選擇由摩根士丹利與高盛公司作為主要承銷商,將以30-33美金發行近15萬普通股,Bloomberg預計估值上看50億美元。

Coursera IPO後股權分配。
IPO後股權分配,具有*標記的為公司經營層與董事會,將共同持有36.5%的股份,創始人吳恩達擁有7%的股份。 Coursera S1 Document,創業小聚整理。

財務營運:淨利仍虧損,有待觀察未來新產品營收數據

以財務結構狀態來看,Coursera雖在IPO前仍呈現虧損狀態,但虧損佔營收比例已經從25.3%下滑到22.8%。Coursera也在招股書中表示,未來將持續增加營銷(Sales & Marketing)與研發費用(RD)作為吸引免費用戶加入平台的手段,但預估長期而言,兩者在營收的佔比將逐漸下降。

Coursera損益結構。
Coursera損益結構,去年年營收成長59%。雖在IPO前仍呈現虧損狀態,但虧損佔營收比例已經從25.3%下滑到22.8%,有小幅改善。圖中百分比為該項費用佔總營收佔比。 Coursera S1 Document,創業小聚整理。
Coursera現金流表現。
Coursera現金流表現,目前仍多倚靠融資活動支援現金流。 Coursera S1 Document,創業小聚整理。

而若將其業務營收拆分來看,仍是以2C產品(Customer)為收入核心,在2020年也因疫情關係成長快速。另外可留意專業學位類產品(Degrees),近兩年共有一萬多名學生加入,Coursera稱平均每位用戶的獲取成本不超過2000美元,而該類產品目前的營收成長年增幅仍是幾近100%。

Coursera各類別產品營收。
Coursera各類別產品營收。依照Coursera自行揭露的數據,Customer類產品毛利約佔營收50%,Enterprise毛利約佔營收70%,Degrees因是合作學校先向學員收取費用,再分潤給Coursera平台,故沒有營業成本項,使營收即等於毛利,可達100%。 Coursera S1 Document,創業小聚重製。
Coursera各類用戶數量成長數據。
Coursera各類用戶數量成長數據。疫情期間註冊用戶年成長速度顯著提升至65%。 Coursera S1 Document。

相較於台灣同業,Coursera所提供的學習領域更加全面、多樣,不只加強一般大學學科知識的吸收,也提供新興技能如數據分析的教學服務,幫助用戶在求職市場上提升競爭力,甚至為機構提供內訓教育服務。在此次公布的招股書中,Coursera也對各類產品收費與營收概況有所揭露,值得台灣線上教育平台新創比較與評估,做為產品開發與業務健康狀況的評估。

資料來源:Coursera WebsiteCoursera S1 DocumentCapital.comCrunchbase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周芷安 周芷安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