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Google、微軟都在佈局!一圖看懂哪些「綠色科技」可以馬上賺錢

綠學院
綠學院 2022-12-13
Google、微軟都在佈局!一圖看懂哪些「綠色科技」可以馬上賺錢
Pexels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綠色科技其實是一個有著技術門檻的專業領域,包含我在內的綠學院綠色帶路人們,常常會被問到,如何判斷哪些綠色科技有商機、哪些只是氣候支票?哪些綠色科技值得投入?什麼時間點投入最理想?這些年,我們已經寫了非常多協助你判斷綠色商機的文章,因為光知道什麼是未來還不夠,還要知道未來什麼時候來。

如何判斷一個技術的成熟度,在國外有個大名鼎鼎的工具,就是Gartner提出的技術成熟度曲線(Hype Curve)。這個工具後來被許多組織延伸應用,提出他們產業自己的成熟度曲線。我們今天就借用美國知名創投商業銀行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發表的氣候科技成熟度曲線,也就是綠色科技成熟度曲線,來說明如何透過這套系統性的分析,評估是否要投入某個綠色科技或進入新市場,這也是過去我在科技業或參與創投時,會參考的工具。

綠色科技成熟度曲線
綠色科技成熟度曲線。資料來源:Future-of-climate-tech-report, Silicon Valley Bank (2022),鄭智文整理 綠學院

曲線橫軸的左右兩端,分別代表綠色科技的萌芽到成熟的生命週期:

  • 創新萌芽期(Innovation Trigger):各種創新剛開始萌芽,大部分人都還沒有清楚了解該技術
  • 高峰期(Peak Expectations):已經開始了解的人,會比較關注技術的優點,而產生很高的期待
  • 泡沫期(Disillusionment):隨著時間對技術的驗證,慢慢開始了解技術的缺點,期望會因此下降,而變成泡沫
  • 迭代爬升期(Slope of Enlightenment):有些技術會在泡沫期消失,也有些技術則會存活下來,開始迭代、優化,隨著時間慢慢成熟
  • 成熟高原期(Plateau of Productivity):市場開始大量採用該技術,市場規模變大,風險大幅降低,惟投資溢價也會大幅降低

四類根據發展階段和相對位置,可以上戰場完成碳中和任務的綠色科技列隊

你一定想知道馬上就可以賺錢的綠色科技有哪些,這時就根據綠色科技發展階段和相對位置,來了解目前哪些技術可以很快上戰場完成碳中和的任務,哪些技術仍需要整裝列隊!

0~2年已經或即將進入成熟高原期的綠色科技

預期市場已經或即將大量採用該技術,市場規模變大進入成熟高原期,風險大幅降低,惟投資溢價也會大幅降低,請見圖一標示綠色之處。這其中許多我們都已經很熟悉了:

上面有超連結的地方我們都已經有完整的系列文章,你可以點進去了解更多。我們之前還沒有介紹綠色供應鏈和物流,這是因為海運、空運多為跨境活動,本地人不意察覺,以全球尺度來說,海運、空運都正在發展替代燃料或電動化,以求運輸低碳轉型。

在未來2~5年將進入成熟高原期的綠色科技

預期市場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採用該技術,市場規模變大進入成熟高原期,風險大幅降低,這是對投資人最有吸引力的階段,因為潛在取得投資溢價的可能性最高:

  • 固定燃料電池(Fuel Cell Stationary Power)
  • 替代包材/裝
  • 需量反應
  • 智慧電網
  • 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
  • 人造肉(Alternative Proteins)
  • 氣候金融科技(Climate Fintech)
  • 電池回收
  • 垂直農業(Vertical Farming)

和能源直接相關的燃料電池、需量反應、智慧電網以及電池回收皆處於泡沫期,因為這些技術雖然已開發,卻不一定和既有的基礎設施或制度相容,要迭代更新技術、基礎建設,需要時間及政策支持,才有辦法推進到成熟高原期。例如需量反應的發展,需要迭代、整合為虛擬電廠應用,且各參與資源的基礎設施需要更新,才有機會擴大市場。燃料電池有利於分散式發電,目前發展是以氫為主要燃料的發電裝置,但氫的取得來源有綠氫、灰氫、藍氫等不同方式,取得方式不一樣,減碳的效益大大不同,以後有時間我們另文說明。

在未來5~10年將進入成熟高原期的綠色科技

預期市場在較遠的未來將採用該技術,市場規模變大進入成熟高原期,相對來說因為要等待的時間較長,風險比前者稍微高一些,但也可以接受,這也是對投資人最有吸引力的階段,因為潛在取得投資溢價的可能性最高:

燒垃圾真的不環保嗎?為什麼生質能明明是再生能源,卻很難拿到再生能源憑證?這些都是很有趣的議題,在這些商機還沒有那麼普及之前,可以先點上面的超連結了解基本知識。另外一個我們比較不熟悉的是永續航空燃料,這是航空業使用綠色能源的指標,期望減少航空供應鏈達八成的碳排量。有些國家已經準備修法,將SAF列為義務使用,若航空公司不遵守,恐怕無法與當地機場取得合作,這樣的要求有機會讓永續航空燃料應用得以商業化。

超過10年才會進入成熟高原期的綠色科技

可能有機會顛覆市場,但目前技術評估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規模化:

  • 碳捕集及封存(CCUS)
  • 先進核能(Advanced Nuclear)

你發現許多技術例如鈉電池等未被列入,因為這份報告是美國市場的角度,因此會有許多漏網之魚。這幾年綠色科技發展和過往最大的不同就是越來越多企業家和投資者投入,而非過往只靠政府的補貼和推動。比如美國五大科技巨頭FAAMG(Facebook臉書、Apple蘋果、Amazon亞馬遜、Microsoft微軟、Google谷歌)都透過研發、基金、投資、併購、訂碳中和目標等各種方式加速技術往成熟高原期推進。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且正是因為夠具挑戰性,才適合你大膽探索,願你這場革命中找到最適合自己扮演的角色。

本文授權轉載自《綠學院》,作者:鄭智文,原文標題:【圖文分析】如何判斷哪些綠色科技什麼時候能賺錢?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綠學院 綠學院

利用資通光電技術,推動綠色科技產業。從無到有逐步聚合國內需量反應資源,共同參與虛擬電廠,提供可靠和彈性地電網資源,對抗氣候變遷,現任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