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Web3不等於數位轉型!專訪BSOS創辦人:如何靠區塊鏈打造全新的經濟生態?

feature picture
BSOS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18年成立的BSOS灣谷科技,是台灣在區塊鏈這個典範轉移中的早期參與者之一,成員來自金融及網路產業菁英,專攻供應鏈 FinTech。BSOS透過提供Web3的技術與解決方案,活化供應商與企業客戶間的應收帳款,為供應商提升營運資金的時效和彈性,促進實體資產的數位化及價值流通效率,為產業供應鏈賦能。BSOS在2021年進入企業以太坊聯盟(EEA)規格制定工作小組,與全球頂尖開發者共同制定企業區塊鏈標準,也獲得CB Insights旗下區塊鏈產業分析平台Blockdata評選為「全球區塊鏈35家潛力公司」,並在同年申請加入Wistorn Accelerator緯創加速器,成為第一屆的校友。

BSOS是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Daniel黃朝秋再度創業。在創立BSOS之前,Daniel曾擔任Cheetah Mobile、ASUS及電商集團軟體產品負責人,並在2015年創立AI語音通訊新創 OneTalk,後來獲得全球最大第三方輸入法公司Kika Tech收購。對於他致力於用區塊鏈技術,顛覆供應鏈 FinTech 的創業旅程,以及參與緯創加速器的收穫,並對往後創業帶來哪些價值,AppWorks 特別採訪Daniel,將他一路上的心得分享給創業者,以下是重點整理。

BSOS透過提供Web3的技術與解決方案,活化供應商與企業客戶間的應收帳款。 ShutterStock

BSOS創辦人黃朝秋:「過去在車庫創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Q:在區塊鏈這個領域,最吸引、最能驅動你創業的原因是什麼?

BSOS是2018年成立的,在區塊鏈這個領域,我們創業的時間不敢說很早,但我覺得也不算晚。BSOS是我第二次創業,在此之前的2008到2018年約莫十年中,包含創業或是更早的工作經驗,我都在Internet領域的相關公司,這段時期,剛好完整經歷了Mobile Internet起飛,在2012年整體產業進入流量紅利期,然後逐漸紅利消失、邁入成熟這一段週期。2018年決定再度創業時,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我們過去那種Internet車庫創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倒也不是說Mobile Internet完全沒有機會,而是這個產業太集中化了,它變成是一個資本驅動較多,然後更集中少數科技巨頭的產業。對於沒有太多資源,那種還沒有辦公室,只能先在車庫裡、靠幾台電腦創業的新創,機會已經沒有那麼多。過去做出個小App,只要有需求、用戶參與度夠高,基本上有許多流量自然成長的方法,很容易做成一個Business,但這個時機已經過去了。

所以,當我在2018年決定再度創業時,就是要去找一個科技巨頭不是那麼容易切入的領域,而區塊鏈、Web3是當時不錯的選擇。事後也證明,從2018年到現在,多數科技巨頭也都想切入區塊鏈、Web3,也不是說真的不行,但在這個領域,這些科技巨頭就失去了過往的統治能力。

另一方面,我前一個創業被併購後,有一段時間在做天使投資人,評估過一些新創的投資機會。那時,就已經看到區塊鏈這個剛冒出頭的典範轉移,開始從哲學面、機制面、技術面去深入研究,那時感覺它不是漸進式、而是跳躍式的創新,在我看來,這才是新一代新創的紅利和機會,所以當時沒有第二個答案,就是在區塊鏈領域再度創業,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回到那個時候,我還是會選區塊鏈。

在移動互聯網紅利消失後,區塊鏈成為新一代新創的紅利和機會。 shutterstock

Q:從2018年到現在,雖然市場與大環境有起有落,但整體來說,區塊鏈發展得越來越蓬勃,有越來越多機會浮現,為什麼會選擇專注在供應鏈FinTech這個賽道?

我們會把自己的定位再放寬一點,就是要用區塊鏈技術,去解放實體世界資產的流通性,打開我們官網的第一句話,就是「Liquidize Real-World Assets with Blockchain」。區塊鏈最核心的應用,就是拿來做價值交換,不管是比特幣、以太幣或是其他區塊鏈資產,過去幾年來,已經充分驗證了價值交換這件事情,但除了這些,還有更大的一塊是 Real Assets,它在傳統上很多價值是不容易被表彰、創造流通性。

每一個供應鏈上,就有很多這樣的資產,過去的流通性,是沒辦法像區塊鏈一樣,用一套帳本去跟全世界流通,我們希望解決這樣的問題,因為它的量體更大。過去近兩年來,整體加密貨幣資產的市值,在1.5到3兆美元之間變動,而現在全球光是卡在供應鏈的應收帳款就有40兆美元,這還光只是一個Real Assets的類別,目前在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財富價值,都還鎖在實體中,一部分在 Web1 或Web2上,只有極少的比例在Web3上流通,一旦這個水龍頭打開,會產生更大的影響,我們預期未來如果能將這些資產映射到Web3上去交換、產生流通性,對真實世界的貢獻與價值將非常巨大。

延伸閱讀:全球未活化應收帳款高達240兆美元!新創BSOS如何用區塊鏈解決這個問題?
打開BSOS官網的第一句話,就是「Liquidize Real-World Assets with Blockchain」。 BSOS

Web3不僅是企業數位轉型

Q:既然稱作供應鏈,某種程度上,它就是一個自成一格、相對封閉的體系,每一個都有很深的Domain Know-how,如何說服那些擁有自己供應鏈體系的大企業,開始擁抱Blockchain?大企業為什麼需要用一個新創的Solution?

對!這也是我們過去四年來,一直在這邊走得跌跌撞撞的原因。後來我們有一個體悟:Web3的打法,絕對不能用企業數位轉型這個角度來思考,那樣只是把Web3的技術,強行套到Web2世界的邏輯裡,做到後來還是Web2的格局。如果只是要把資訊數位化,其實不需要用到區塊鏈,這樣企業還比較可控、效率更高。

因為Web2和Web3之間,有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差別。我們也曾嘗試參與過Web2的企業專案,了解他們有什麼需求,進而用區塊鏈的方式去滿足這樣的需求和系統,實際運作下來,發現這樣是行不通的,因為Web3有Web3的作法,不該去做數位轉型,而是要做價值交換和流通,這才是核心。

我會從兩條不連續的成長曲線來思考這個問題。如果順著第一曲線走,企業會進行數位轉型、流程優化,最後走到斷點,企業是不可能就到此為止然後跳下懸崖,所以第一曲線的終點,就是 Web2 的天花板。我們行業內常有人開玩笑,區塊鏈一開始不可以跟實體的世界,或是傳統的流程綁得太緊,否則「區塊鏈的應用落地即墜毀」,這個背後是有幾分道理的。

我們認為Web3必須從第二曲線的底部開始走,只有當創造的價值,來到超越第一曲線天花板一段距離後,還在第一曲線的人,才會願意放棄原本的做法,直接跳過來,從Day 1就按照Web3的規則走,也就是不管以前的規則是什麼,就跳過來用Web3的規則去做事情,其實很多DeFi應用就是這樣的,並沒有去參考銀行怎麼做,不會去了解什麼單子、要什麼欄位,讓彼此串接的資訊格式不要跑掉,直接就跳過採用Web3自己的新作法。在這背後,可能會提供參與者更高的資本報酬、打破原本的交易門檻、較少中心化介入的摩擦,甚至提供參與治理的機會,這些都是Web2做不到的。

要讓Web3更早開始普及,關鍵挑戰在於維持生態的流通性。 BSOS

要怎麼走出這一段,是所有Web3項目的共同命題,關鍵挑戰在於怎麼維持生態的流通性?很多Web3項目靠的是發幣補貼,這方面實體資產就有優勢了。因為它原本就具有實體價值的支撐,但同時也代表,它的資產波動幅度沒那麼劇烈,我們必須透過一些機制,使資產可以分別滿足穩健型和風險型的購買者。所以回到問題,如果要企業擁抱區塊鏈,我認為關鍵還是在經濟模型的設計,從治理層面,直接激勵參與者,因為趨利,自然而然投入生態、做出對生態有益的事。

Q:如果直接從代表 Web3 的第二曲線出發,呈現在你們 Pipeline 上選擇的供應鏈客戶會長什麼樣子?

根據我們實際走過的經驗,我相信Web3這邊的順序,會非常顛覆我們過去做Web2的三觀。過去,Web2企業,要先把應用場景做好,延伸出的價值才可以被流通、才有流通的價值,Web3則是先有流通性,再利用這個流通性回去創造應用場景。這樣的例子很多,各種XX to earn都可算是這個模式,例如,先發NFT頭像,再去發展社交的功能,有這個資產的人,就會衝進去玩後來才做的遊戲,然後Play to earn,參與度會比Web2更高,因為他有更多經濟上的動機,這聽起來很顛覆三觀,就是先創造流通性,再從流通性去激勵。

回到供應鏈客戶上,具備數位化到一定程度以上的企業,對我們接受度比較高。因為畢竟是要把實體的資產與區塊鏈串接,它中間需要一個類似Oracle的機制,供應商是否有這筆應收帳款,其實就是一個Oracle,只是會比較複雜一些,需要更多方的確認。

多爭取概念驗證機會,特別是成長期新創

Q:歷經了這些創業經驗後,為什麼會在2021 年、BSOS創業的第三年決定申請參加緯創加速器?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希望透過參加緯創加速器這段時間,給自己一個實驗PoC (Proof of Concept) 的機會,因為這和我們自己去開發客戶很不一樣。自己找的客戶,可能在被拒絕後,因為客套或是其他原因,不會跟我們講真正拒絕的原因,這可能會讓我們走火入魔,因為劃錯重點而要多繞很多路,進而浪費很多時間,這對新創、尤其是區塊鏈的新創,是非常奢侈的浪費,另外,一旦被對方拒絕後,短期內我們也很難再回去拜訪對方,針對被拒絕的原因,追問更多、更深入的問題。

在參與緯創加速器這段期間,就完全不是這樣。他們會跟我們分享更多思考與決策的脈絡、真正的需求是什麼,然後提供滿多的機會,讓我們去重複修正跟提案。若沒有參加加速器,我們很難從緯創這種規模、產業的企業身上,獲得這樣的經驗。比起其他提供給新創的資源,我覺得能獲得這樣的 Insight,是我們參加最大的收穫與價值。

AppWorks與緯創資通合作垂直加速器
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圖中淺藍)於日前率領集團一級主管參訪AppWorks,共同商討成立「緯創垂直加速器」。 AppWorks

Q:在供應鏈管理上,可能光是層層往上敲門與提案的過程,就遍體鱗傷了吧?

這過程的確很花時間。我們透過參加緯創加速器,與緯創集團各事業單位媒合,最後是跟緯穎合作。剛開始,我們覺得應該就是派位專員層級的人來與我們對話,但其實是副總經理層級親自參與,這真的是很難得的事情,每次的討論會議,Joe副總(緯穎科技副總經理焦裕洲)都有參加,提供不少Insight給我們。

也是因為參加緯創加速器,讓我們驗證了供應鏈應收帳款,這個問題是真的存在。對中小型供應商來講,這些問題要如何被解決,背後有一些脈絡,而我們會有一個比較深層的理解。另一方面,就是要如何創造核心買家、最後要付款的這個人,他可以有哪些動機願意參與,這將是整個系統設計比較大的關鍵,而不是讓效率更高的數位化流程等這些事情。如果再往未來多看一點,其實這就是Web3項目得以成功的武器,Web3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創造大家的動機,讓對這個生態系有貢獻、把事情做好的角色,都能從中獲得有形或無形的獎勵。

Q:以你實際參與緯創加速器的經驗,對於未來也想要申請加入企業垂直加速器的創業者或新創,有哪些提醒或建議?應該有哪些心理準備或期待?

我很鼓勵新創圈的朋友,若技術或服務的應用場景符合、需要進行PoC,都應該爭取這樣的機會。在心態上,我覺得參與這類企業垂直加速器,不要只是抱著把東西賣給大企業的目的,一定是能從對方的建議與回饋中,找出產品或服務可以調整和優化的地方,實際參加的這段時期,在產品、技術或是商業模式上,要預留可以修改的空間,這和推廣業務非常不一樣。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建議比較適合在成長期的新創申請加入。就是比早期再成熟一些,已經有一個基本且可行性高的產品架構,但還沒有進入太大規模的商業化,產品、技術、商業模式都還有調整的彈性,參加這樣的企業垂直加速器幫助最大,如果產品或商業模式已經很成熟,能更動的地方不多,收穫可能就比較有限。

不同的企業加速器,一定會有不同的做法。以緯創加速器來說,他們對新創算是很尊重,交流與溝通很開放,也不會倚老賣老,會從緯創自身的角度,來跟我們分享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需求,在這樣開放的溝通下,我們可以互相激盪出新想法,以及深入的產業洞察。

DeFi之夏不是終點,BSOS下一個目標:Real World DeFi

Q:展望未來,BSOS 下一階段的創業目標是什麼?

我會把創業至今分成三個階段,目前正在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約是2018到2020年,我們主要提供技術服務和中間層工具,投入大量資源在聯盟鏈及相關工具的研發,因為許多優秀的人才,我們入選了企業以太坊 (EEA) 的規格制定小組,也是全球唯一同時被三大聯盟鏈 R3、Hyperledger、Consensys Quorum認定為技術夥伴的公司,這樣的技術力,即便放到國際上,都是領先的。

第二階段大約是2021年,我們建立了Real Assets的Oracle,打造出SUPLEX這個產品,一端接鏈下系統、一端接區塊鏈智能合約,將實體資產鑄造成鏈上資產。因為我們創業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打造一套鏈下資產映射到鏈上的機制,並且創造一套遊戲規則,讓所有參與者都能在做好某件事情後,獲得具體的好處。

第三階段的目標,則是為生態系建立一套激勵系統,創造源源不絕的流通性。我們思考的還是Web3、DeFi的方向。從2020年DeFi Summer到現在,可以看到各種DeFi創新百花齊放,但我覺得第一個週期大概已到尾聲了。我們現在看到所有的DeFi借貸協議,都是超額抵押的概念,一旦幣價下滑,就是在鏈上被清算掉,回到一個根本問題:如果有150元的資產,為什麼要拿去抵押借100元?這不是真的缺錢,而是要做資金操作、做槓桿,把借來的錢再投入資本市場去滾錢,它很好,能夠創造流通性、創造一個價值兌換的體系。

DeFi Summer,指的是2020年的DeFi浪潮。
BSOS
DeFi借貸演進。 BSOS

但從金融發展史的視角來看,這個模式的概念上比較類似當鋪,還是非常初期的金融模式,宏觀來看,借貸DeFi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接下來金融的發展,應該是要借錢給真正缺錢的人,或是借錢給要去生產或創造的人,讓這些創造者把這些錢花掉,而不只是到金融市場滾一圈再回來,應該是要在產生實質價值的商品跟服務後,讓這些價值可以再回到區塊鏈的世界。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把錢借給真正需要的人,把錢拿去做生產、創造。Real World DeFi是BSOS的下一個目標,這也是激勵參與者、創造流通性的關鍵機制。國際上已經有一些協議正在萌芽,我們會善用Web3的Money Lego特性,去展開協議之間的合作與串連。

本文授權轉載自AppWorks,作者:李欣岳,原文標題:專訪黃朝秋,用 Blockchain 連結實體資產,將是另一個更寬廣的賽道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李欣岳 AppWorks 媒體公關總監 李欣岳

負責媒體與社群溝通相關輔導。加入 AppWorks 前有 18 年媒體經驗,是台灣第一批主跑網路產業的記者,先後任職《數位時代》副總編輯、《Cheers 快樂工作人》資深主編、SmartM 網站總編輯。畢業於交大管科系,長期關注媒體產業變化,熱愛閱讀商業與科技趨勢、企業與人物故事,樂於與人交流分享,期許自己當個「Internet 傳教士」。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