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MA台北搖籃計畫舉辦的「老創挺新創」系列活動,18日在2021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舉行,邀請6位成熟創業家分享,當企業當日漸壯大、具備規模時,如何與新創攜手、甚至與對手結盟,共享價值、互利合作到接軌國際至創建商業生態系?
首場邀請到Vpon大數據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吳詣泓,與Pinko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君庭,2位都是創辦超過10年的成熟新創,也在日本市場站穩腳步,且同時選擇以創立基金的方式提攜後進創建產業生態系,將分享策略投資其中的眉角,以及在日本市場耕耘的心得。
Vpon、Pinkoi成立投資新創基金為下個創業世代加速
「資金就像創業生態系的血管,要有好的循環才健康。」針對創立投資基金的起心動念,吳詣泓說,10幾年前自己創時融資碰許多挫折,在台灣募資了3年都拿不到資金,但在中國卻只花2個小時就能談好700萬美元的融資案,深覺台灣的募資環境仍有進步空間,故吳詣泓行有餘力也希望為下個創業世代貢獻資金,活絡生態系。
Pinko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君庭也表示,台灣的創投主要偏重電子科技業的投資,品牌設計其實也有機會規模化、進軍國際,但在資本上相對弱勢,許多設計新創只好跟銀行貸款,浪費了許多申請時間。
「我們相信消費者會越來越重視追求能代表其生活價值的品牌。」顏君庭說,投資設計新創絕對不是基於同情,而是透過Pinkoi平台的大數據,掌握有機會成為台灣設計品牌領頭羊的新創,提供協助,創造台灣設計產業榮景。
顏君庭也分享尋找策略投資標的的重點,首先新創必須在產業鏈裡找到定位與價值,且有遠見與野心走出台灣,找到對標的國際企業,更重要的是團隊要「對」,就會是Pinkoi的理想投資對象。
策略性投資等於不計成本燒錢?顏君庭:在合作過程中為投資案加值
AAMA院長,也是活動與談人林志垚提問,兩家老創都以「策略投資」最為核心概念,然心態上應如何面對財務上必然的虧損,或財務投資與策略投資間如何平衡?
吳詣泓說,投資台灣新創也並非不理性燒錢,他認為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資金與人才的回流相當可觀,資本充足的大企業在未來10年也將迎來改朝換代,年輕的接班人會更能理解新創思維,台灣未來資本活絡流通可期,也相信此時投資台灣新創是正確的商業決定。
顏君庭則抱持「投資的錢就當它燒掉了,在合作過程中從負數慢慢往上加,同時也為投資案加值」的心態,將自己定位成中立的商業顧問,為新創提供商務協助,「以我們投資過的印花樂舉例,每一季印花樂的財務都會來跟我聊一下公司的狀況,分享策略與數據分析。」顏君庭說。
對於在日本市場的經營,吳詣泓也有豐富的心得,他建議要開發日本市場需要先準備3年的資金,才有足夠的信任資本突破日本人的心房,且一定要雇用當地人,建立當地社會網絡會更容易。顏君庭也表示語言很重要,Pinko內部所有文件往來都是英文,要進軍海外團隊內部一定要做好溝通,因為整個部門的工作模式都會截然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