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NASA、Apple前工程師打造「網頁設計晶片服務」,能為全球晶片荒帶來曙光嗎?

NASA、Apple前工程師打造「網頁設計晶片服務」,能為全球晶片荒帶來曙光嗎?
Flux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跟在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腳步後的,是許多新興社會趨勢:電子商務大崛起、遠距工作成慣例、智慧醫療加速落地等。其中最不樂見的,大概就是全球晶片荒的產業新常態。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2021年研究指出,在全球晶片供需失衡的狀況下,就算半導體製造、封測產能滿載,最快要等到2022年才有機會緩解。

疫情期間,宅經濟驅動的電腦、手機、電子產品業對晶片需求激增,後疫情時代下,新興產業如電動車、5G、AI與物聯網更是蓄勢待發。在所有產業進行晶片搜刮戰的同時,美國新創團隊Flux開發出專門應用於電子電路設計的線上協作工具,希望能透過優化IC設計流程,舒緩世界晶片荒的危急。

CHIPS
在全球晶片供需失衡的狀況下,最快要等到2022年才有機會緩解。 shutterstock

晶片荒不僅是因疫情,更是整個產業的長久漠視

「我們現在看到的供應鏈危機並不只是因為疫情,它們出自於這幾十年來對IC設計流程的漠視,而我們終於打造了Flux來解決這個問題。」Flux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Matthias Wagner說道。

Flux在今年10月獲得1,200萬美金的資金挹注,由Outsiders Fund領投,包含Bain Capital Ventures、8VC與Liquid2 VC都參與投資,此資金將被運用在擴大Flux的研發團隊、R&D部門與拓展市場。

電子電路設計本身流程繁複,相較於軟體開發、影像處理、文字編輯等工作,它的流程在構思到產出中,涉及電路設計、除錯、測試等,最後才能大規模製造,其中只要有步驟出錯便需重頭來過。

除了產業本身步驟繁瑣外,遠距辦公的形式讓設計與製造變得更加困難——軟體業有GitHub、出版業有Google Docs、產品設計有Miro......但電路設計並沒有業界通用的軟體,這讓業界人士容易做白工、企業浪費開發成本,對目前供貨吃緊的IC產業更是雪上加霜。

「從設計到生產是個問題。這牽涉到整個團隊日以繼夜的研究每次更新、討論電路板是否能運作、終於達成共識、讓產線運作、花了一堆錢、等了四週,最後卻發現板子還是哪邊短路了。」實際的切身之痛,讓三位Apple、Facebook與NASA的前工程師Matthias Wagner、Christian Blank與Lance Cassidy決定攜手創業,透過開發新的協作軟體,來優化整個硬體產業的研發流程。

Flux
Flux可以直接在網站上設計晶片 Flux 官網

未來協作IC設計專案,一個網頁便可搞定

Flux是個網頁型的電子開發平台,希望透過即時、線上的協作、編輯、註解、模擬測試等功能,加速硬體的開發週期。包含電子電路工程師、機械工程師、韌體工程師等,都能共同針對同個專案協作。Flux能支援其他即時協作系統如GitHub,過去模擬設計需要等待積體電路用模擬程式(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跑出來的結果,但現在只要透過Flux網頁便可快速完成測試。

另一項Flux的特點是它的Community Library——也就是供用戶儲存、分享彼此開源資料、模擬模型與設計圖示的社群。類似於GitHub,工程師再也不用從零開始開發專案。「Flux是由許多使GitHub成功的點子打造而成,並將它應用在硬體產業,透過協作與借助他人的模組加速硬體創新速度。」前GitHub CEO、Flux投資者之一的Preston Werner說道。

目前Flux已推出免費Beta版本,未來計畫採用免費增值(Freemium)的商業模式,讓用戶無需申請或安裝便可使用基本功能,並可以每月7塊美金註冊為Premium會員,使用其他延伸服務。Flux表示目前用戶已經透過平台應用至電動車馬達、電池管理系統、無線電衛星接收器、醫療呼吸器等場域,對於需要硬體開發的產業可說是一大利器。

不過,晶片荒牽涉的事物廣泛,也不單純只是電子電路設計的問題,Flux是否能稍稍緩解全球晶片荒?就要等到服務被廣泛採納、應用後才可得知。

參考資料

TechCrunchbusinesswireAll About Circuits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Winnie Wu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Winnie Wu

Winnie Wu is a journalist covering news about technology, business strategies, and startups -- inside and outside Taiwan,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She has also cooperated with Advantech and Scientific American.

Deeply drawn to discovering and sharing interesting stories and ideas, she plans to pursue a Master’s degree in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overseas next year.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