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綠色消費」逐漸成為台灣人購物首選!台灣的永續經濟是如何形成的?

feature picture
Taiwan Business TOPICS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根據數據顯示,台灣不少消費者喜愛促進環境保育及永續發展的產品和品牌,而政府單位也積極推動公、私營部門進行綠色採購。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並且跟上國際趨勢,愈來愈多台灣本土製造商開始「綠化」生產過程。

台灣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資源回收機制,所以當地消費者也樂於尋找對環境友善的產品。《天下雜誌》2010年即調查發現,超過80%的台灣消費者願意花更多的錢,去購買附帶永續理念或是永續製程的商品。到了十年後的幾天,隨著越來越多國際和國內製造商推出並販售具吸引力的「綠色產品」,台灣消費者的購買趨勢也只會逐年增長。

全球市調公司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去年10月發表一項研究顯示,有69%的台灣消費者表示他們正積極減少塑膠的使用,也有約50%的人選擇購買符合永續包裝概念的產品;35%的人則表示他們將購買永續生產商品視為減少碳足跡的一種方式。另外,飽受旱災所苦的台灣,水早已成為十分寶貴的資源,也有38%的受訪者指出,他們也在限制用水。

台灣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資源回收機制之一。
台灣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資源回收機制之一。 Taiwan Business TOPICS

可以肯定的是,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或服務,大部分的動力不是來自於要拯救地球的衝動,而是個人經濟利益的考量。1990年代末,從工研院獨立出來的非政府組織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總經理陳靖原表示,消費者在購買家用產品和電器時,往往最關心自己的健康、安全以及花費

「綠色產品對個人消費者來說最重要的是維護自身健康,」陳靖原補充道,另一項受歡迎的產品類別是節能相關的產品,「因為它們可以幫助消費者節省一些開銷。」而製造商的主要目標則是讓綠色產品的價格盡可能降低。

自1997年,環境與發展基金會長期負責審查、認證環保標章,以及行政院環保署的生態標章。遵循國際標準組織(ISO)發布的ISO 14024生態標章標準,從1992年成立以來,越來越多的產品被授予環保標章。陳靖原表示,目前台灣市場上有近5,000多項產品來自150多個不同產品類別。

環保標章採自願制,主要為鼓勵廠商改善生產模式,並且使用更多綠色原料。環保標章最初開始被採納,不是因為消費者的需求,而是透過政府推動公部門在其採購過程中,優先考慮對環境無害的商品及材料。

台灣各類型綠色標章
台灣各類型綠色標章。 環保署綠色生活網

立法院於1998年5月通過《政府採購法》,其中第96條授權採購機關可以優先採購環保產品,並給予最高10%的價格優惠。環保署管制考核及糾紛處理處科長李奇樺指出,台灣是第一個將鼓勵公部門進行綠色採購納入法律條文的地區。

到了2001年,行政院也制定相關計劃,為政府機構、公立學校、企業、組織和軍隊設定年度綠色採購目標。此舉有效釋放了政府巨大的購買力,並提升環保標章對台灣製造業的吸引力。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2020年政府機關綠色採購花費總金額高達新台幣100億元(3.56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15%。

由於該計劃非常成功,環保署便於2007年將其推廣至台灣私營機構,期望鼓勵企業及其供應商購買更多貼有生態標章的產品。此外,環保署也與各地方政府環保局合作,協助改善私營企業及其供應商的採購方式,幫助企業建立電子學習網絡,教導他們綠色消費觀念。不只蒐集、分享公司管理階層與員工成功養成綠色消費習慣的相關案例,也提供企業綠色採購指導。

除了這些措施外,環保署還接觸了實體商店與線上銷售平台,鼓勵他們販售環保產品並獲得「綠色商店」的認證。認證標準相對較低——商店只需販賣三種或更多類型的綠色標章商品,或是同時標有綠色標章、碳足跡標籤、碳足跡減少標籤的產品。

環保署的李奇樺表示,該計劃給了商店更大的動力來銷售此類產品。他指出,全島現在有超過10,000家的綠色商店,並且近年來已擴大到酒店和餐廳等業者。

buying-green
Taiwan Business TOPICS

環保署甚至推出了環保集點系統,消費者可以透過乘坐大眾運輸工具,或購買綠色商品來賺取積分。這些積分可以反過來轉換為購買綠色商品及服務的折扣,其中包括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平台。

雖然台灣消費者越來越願意購買對環境影響較小的產品,但民生用品製造商寶僑(P&G)香港及台灣傳播與公關部總監張燕妮表示,消費者在選擇商品時,會購買與自身價值觀相符的品牌。除了環境永續外,也可能包含倡導平等、包容和具社會影響力的公司。她指出,COVID-19不僅台灣,在全球範圍內都為這樣的消費者偏好帶來新一波急迫感。根據寶潔公司蒐集的數據顯示,由於疫情,全球36%的消費者改變了與永續相關的購買習慣。

張燕妮認為,雖然寶潔致力於將永續發展融入其製造供應鏈,並與世界各地合作夥伴制定解決方案,但同樣重視提高產品性能,以此作為應對消費者行為的轉變,讓製造業對環境產生正面影響。她以公司在台灣廣受歡迎的Ariel洗衣球為例,高濃縮配方和凝膠膠囊設計使其減少包裝所需材料,消費者可以使用洗衣球來清洗衣物可有效節約用水及能源。

她還提到了寶潔的Fairy Pure & Clean洗潔精,零添加色素、香精,瓶子由100%可回收材料製成。張燕妮表示,寶潔進行了產品生命週期分析,評估其從原料到製造、包裝、使用和丟棄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並利用這些資訊來決定如何減少碳足跡。

「我們發現,只有10%的碳足跡與產品有關,」她說,「因此,產品性能是我們可以讓消費者推動永續發展的地方。」

產品包裝如何分類再利用?

台灣資源回收垃圾
Taiwan Business TOPICS

今年5月,COVID-19感染突然在台灣快速蔓延,高峰期每天增加的確診個案達到500~600例,迫使政府將全國疫情警戒提高至3級,禁止在餐廳內用餐、要求外出都必須配戴口罩,並透過身份證、居留證或護照等,進行人流管制。

這些「軟封鎖」措施,加上過去兩個月政府不斷鼓勵人們待在家裡,導致台灣出現「宅經濟」商機,網購和外賣訂單在短時間內急遽增加。經濟部統計處的報告即寫道,今年5月電子商務和郵政業務收入總額達到新台幣2,500萬元,比去年5月增長了27%;雖然食品及飲料產業整體收入下降19%,但台灣最受歡迎的兩家外賣公司Foodpanda和Uber Eats都宣稱,其平台上的食品與雜貨訂單在3級警戒之後激增。

隨著線上購買的商品增加,一次性包裝的數量也在上漲,其中大部分都在消費者收到訂單後便被立即丟棄。

除了提醒居民妥善分類和回收材料外,環保署也開始與當地電商平台合作,欲減少他們在運送物品時所使用的包裝材料。政府於2019年8月推出計劃迄今已有18家電商公司參與,每家公司都向環保署提交了包裝減少計劃以供審查。計劃完成審核後,公司會收到一個標籤可顯示在其平台上。據環保署李奇樺透露,2020年所有合作平台共減少了2,344公噸的包裝材料。

此外,李奇樺說,去年10月至12月,環保署與幾個有直接販售當地農產品的電商平台合作,如PChome24、momo、台塑購物網等,期望透過這些網站推廣永續包裝。該合作計畫實行後,共運送了8,241個採用環保材料包裝的包裹,環保署更預計在未來擴大計畫範圍。

不少台灣私營企業也為減少產品包裝發起行動。其中,台灣造紙大廠正隆自1959年成立以來,長年走在永續發展前端,在造紙過程中逐年提高可回收材料的使用量。

正隆永續發展部經理陳靜宜表示,公司以其循環經濟生產模式,力求打造「次生林」——每使用一噸再生紙,就可以保護20棵樹。目前,正隆每年使用的再生紙約170萬噸,利用率超過90%。

為持續減少包裝材料造成的浪費及對環境的影響,正隆要求設計團隊打造一款所需原料較少的紙箱,並改進其內部結構以增加強度。同時,團隊也規劃好如何在紙箱使用完後回收再利用,包括用作雜誌架、垃圾桶等。新研發的紙箱也可供電商平台出貨使用,無需膠帶即可密封,從而減少運輸貨物時不可回收材料的數量。

正隆遵循循環經濟生產模式,每年使用近200萬噸再生紙,致力於打造「次生林」。
正隆依照其循環經濟生產模式,每年使用近200萬噸再生紙,致力於打造「次生林」。 Taiwan Business TOPICS

在台灣,每年有80億個食品容器被當作垃圾處理,這個數字令人擔憂,因為台灣的食品安全法只有要求每個容器必須由原始紙漿製成,並無限定須為回收紙漿。 2019年,正隆位於新竹縣的竹北紙廠由於運用將食品容器回收再利用,成為台灣僅存兩家獲得環保署認證的造紙廠之一。這是個十分困難的過程,除了成功將薄薄的塑膠顏料塗層與紙外殼分離外,竹北紙廠還將塑膠部分轉換為再生建築材料、燃料或生態磚;紙張部分則與其他再生紙結合用於各類產品,如衛生紙等。陳靜宜指出,去年有超過10,000公噸的可回收食品容器在工廠進行了這段再利用過程。

那麼,在知道大部分包裝將被回收的情況下,具有環保意識的台灣人可以輕鬆地從喜歡的送餐APP中訂購一頓飯嗎?「當然可以,但他們必須對自己的回收習慣保持警惕,」陳靜宜強調,消費者在用完餐後,應該要徹底清潔食品容器,並將其與一般廢紙分開回收。考慮到回收食品容器需消耗額外水資源,正隆近年來積極指導生產鏈合作夥伴如何改善分類流程,「在源頭正確分類回收利用非常重要。」

本文授權翻譯自《Taiwan Business TOPICS》,作者:Jeremy Olivier,原文標題:For Many Taiwanese, “Buying Green” Has Long Been a Priority,譯者:李宜恬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Taiwan Business TOPICS》Jeremy Olivier 《Taiwan Business TOPICS》Jeremy Olivier

Taiwan Business TOPICS is published monthly by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Taipei, and covers current topic affecting business conditions in Taiwan, an Industry Focus section on a particular industrial sector, and other reports prepared by the magazine’s staff of experienced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