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近期宣布,解散AI晶片團隊Dojo,這一決定代表自駕技術晶片歷經6年內部開發後正式結束。Dojo團隊當前的負責人Peter Bannon已經離開公司,而剩餘的團隊成員則被重新分配至特斯拉的其他數據中心和工程項目中。
不過也有一群人另起爐灶,加入了前Dojo團隊負責人Ganesh Venkataraman成立的新創DensityAI,將繼續在機器人與自駕AI晶片領域前進。
馬斯克歷經6年押注後不再堅持,特斯拉轉向和Nvidia、AMD、三星合作
自2019年以來,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一直在談論Dojo,並表示它將成為特斯拉AI野心的基石,尤其是在實現完全自駕的目標上,因為Dojo能夠「處理真正龐大的影片數據」。
2023年,摩根士丹利還預測Dojo將協助特斯拉把「自駕計程車」和「軟體服務」納為新的收入來源,為特斯拉增加5,000億美元的市值。馬斯克也一再強調,Dojo將在2024年10月正式發佈自駕計程車之前不眠不休的工作。
不過2024年8月,馬斯克不再提及關於Dojo的任何討論,特斯拉也開始轉向其他技術合作夥伴,如Nvidia、AMD和三星。特斯拉最近與三星簽署了一項價值165億美元的合約,以製造AI6推理晶片,這種晶片設計可以從支持FSD(完全自駕)和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的高性能AI訓練。
值得注意的是,Dojo團隊打造的D1、D2晶片,主要是為AI訓練提供超級算力,作用類似Nvidia的GPU,而AI5、AI6則用於AI推論,但是馬斯克認為新一代的AI6晶片同樣擁有訓練的能力,或許也是解散Dojo團隊的原因之一。
馬斯克也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認為既然AI6晶片具有兩種性能,那還把資源分配在兩種類似的AI晶片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完成特斯拉的未竟之志:DensityAI將打造專屬自動加矢與人型機器人的AI晶片
那被解散的團隊都去了哪?
根據《Bloomberg》揭露,一家原本一直是隱身模式(Stealth Mode)的新創順勢浮出了水面:DensityAI。
DensityAI由Dojo前負責人Ganesh Venkataramanan,以及特斯拉前員工Bill Chang、Ben Floering成立,同時還有其他20名成員加入,將繼續完成特斯拉在AI晶片上的遺願。
DensityAI計畫透過一個完整的AI平台來簡化汽車製造商的AI訓練和部署,解決汽車廠商開發自動駕駛時遇到的感測器整合、模擬和邊緣運算所需的巨大計算能力和數據處理的問題,從而實現全自動駕駛 (FSD) 系統和人形機器人的高速運算。
具體來說,DensityAI會開發用於AI數據中心的晶片、硬體和軟體,但是憑藉團隊過去在特斯拉的經驗累積,將會依照自動駕駛的獨特需求來打造更輕、更高效的AI架構,這個系統能夠將訓練成本降低40%,同時保持模型準確性,而這在跟民生相關的商用市場中,將是一個關鍵的差異化因素。
DensityAI共同創辦人Ganesh Venkataraman在特斯拉投入了7年的時間領導Dojo的開發,但是2023年特斯拉前AI總監Andrej Karpathy重返OpenAI,加上團隊對於完全自動駕駛的複雜性和安全性感到擔憂,人才出走潮在那時候就正式敲響了鐘聲,Ganesh Venkataramanan也是在那時候選擇離開。
儘管團隊離異、AI晶片發展困難,特斯拉選擇繼續前進,只是逐漸轉為和第三方技術夥伴合作,Ganesh Venkataraman帶領的DensityAI則有另一項優勢:客製化。
DensityAI已經擺脫了特斯拉封閉生態的枷鎖,因此在汽車自動駕駛這個垂直領域中,將有機會成為有力的第三方技術提供商,甚至目前團隊已開始與汽車製造商進行談判,並準備進行價值數億美元的募資。
不過媒體《Times of India》提到,自動駕駛相關的任何應用,其重點從不是創新,而是合規與安全,這會是DensityAI未來如影隨形的責任。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