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曾經市值高達6.5億跌到剩600萬,獲軟銀3億投資的矽谷寵兒不香了?

曾經市值高達6.5億跌到剩600萬,獲軟銀3億投資的矽谷寵兒不香了?
Wag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美國寵物科技公司Wag!於2025年7月21日宣布,已申請破產保護,並將進行財務重組,那斯達克更已於7月30日暫停其股票交易。

Wag!是一家成立於2014年的美國寵物科技公司,其核心商業模式借鑑了Uber、DoorDash等零工經濟平台的成功經驗,透過手機App,即時媒合需要寵物照顧服務的飼主與附近的合格寵物保姆。Wag!最初以創新的「隨選遛狗」(on-demand dog walking)服務打響名號,後續更將服務版圖擴展至寵物寄宿、到府餵食、線上諮詢,乃至寵物保險比較等多元領域。

憑藉著數位化的便利性與高度彈性,Wag!在2010年代一度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不僅曾在2018年獲得軟銀願景基金3億美元的投資,公司估值更一度達到6.5億美元。然而,這家曾引領行業風潮的公司,如今卻深陷生存危機。如今,其股價僅剩12美分,公司市值不到600萬美元,不足巔峰時期的百分之一。

這場突如其來的破產申請,背後不僅是疫情的衝擊。究竟是什麼讓這隻備曾經備受寵愛的矽谷寵兒,走到了懸崖邊緣?

財務黑洞:三年虧損6950萬美元,現金流枯竭引爆倒閉危機

Wag!近期聲請破產保護的直接導火線,主要原因是公司現金流枯竭,違反了既有的貸款協議。

根據法院文件,Wag!在2022年上市時簽訂了一項貸款協議,其中包含「最低現金餘額」的條款,要求公司帳戶必須隨時保有特定金額的現金。然而,公司長期面臨嚴重虧損,從2022到2024年累計虧損高達6,950萬美元(約為新台幣22.59億元)。持續的營運虧損,讓公司的現金流在2025年已跌破該協議規定的門檻。

wag服務介紹
Wag長期嚴重虧損,從2022到2024年累計虧損達6,950萬美元。 在關鍵債務即將到期,且尋求新募資或買家失敗後,破產重組成為唯一選擇。 Wag

違約的同時,一筆關鍵債務又即將在今年8月到期,使得財務壓力雪上加霜。公司財務長亞歷克・戴維迪安(Alec Davidian)透露,他們曾嘗試開啟新的募資計畫及尋找買家,但都以失敗告終。在內外部資金來源枯竭的情況下,董事會選擇聲請Chapter 11(破產法)進行重組,以保護公司資產並繼續營運。

為了加速流程,Wag!採取了「預先打包(pre-packaged)」策略,也就是在聲請前就已和主要債權人Retriever LLC達成協議。這項協議的核心是:Wag!將公司所有權轉讓給債權人,以換取債務的一筆勾銷。此舉旨在快速解決迫在眉睫的現金危機,整個重組過程預計能在40天內完成。

資本策略的影響:軟銀的3億美元注資,是推力還是壓力?

分析Wag!的財務困境,無法繞過其歷史上最重要的一筆募資。

2017年,即2014年成立僅3年後,Wag就獲得了數千萬美元的投資,2018年,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向其注資3億美元(約為新台幣97.5億元),此舉迅速將其估值推升至6.5億美元。這筆巨額資本的注入,在初期成為Wag!快速擴張的強大推動力,使其得以在市場行銷上投入大量資源,以期在與主要競爭對手Rover的競爭中搶占市場份額。

然而,這種「砸錢換成長」的擴張策略,埋下了未來的財務隱憂。高估值意味著高預期,也讓公司背負更沉重的盈利壓力。

到了2019年,當軟銀開始重新評估其投資組合的盈利能力時,持續虧損的Wag!顯然未能滿足其期望。最終,軟銀選擇將其持有的Wag!股份賣回給公司。這次撤資不僅使Wag!失去了重要的資本支持,更對市場信心造成了打擊。

掙扎的轉型:疫情下84%業務蒸發,多元化服務難救商業模式的先天缺陷

在財務和資本層面的壓力之外,Wag!在核心業務上也面臨著嚴峻挑戰。2020年初,新任CEO加勒特・斯莫爾伍德(Garrett Smallwood)上任後立即進行了成本削減,包括將員工數從500人降至100人以下,使公司在結構上更為精簡。

然而,緊隨而至的新冠疫情,對Wag!以「隨選遛狗」為核心的業務造成了直接衝擊。居家辦公的普及導致服務需求銳減,據報導,其業務量一度下降了84%。為應對危機,Wag!迅速推動業務多元化,在短時間內上線了寵物用品配送、線上獸醫諮詢和數位訓練等新服務。但從最終結果來看,這次轉型並未能力挽狂瀾。

Wag介面示意圖
新冠疫情對Wag!以「隨選遛狗」為核心的業務造成了直接衝擊,據報導,其業務量一度下降了84%。 Wag

究其原因,新業務的收入規模,尚不足以彌補核心業務下滑以及公司整體高昂營運成本所造成的缺口。此外,Wag!的平台模式使其在服務品質的標準化方面始終面臨挑戰,同時在與市場領導者Rover的競爭中也未取得決定性優勢。外部的市場衝擊與內部商業模式的根本性挑戰相互疊加,最終導致Wag!的營運無法持續。

當資本耐性消失,沒有明確盈利模式的新創,終將面對現實的考驗。公司能否在新的資本結構下,真正解決其商業模式中的核心問題,並在競爭激烈的寵物服務市場中找到一條可行的盈利路徑,將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資料來源:Wag!《SFGATE》《Buisness Insider》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賴冠伶 創業小聚採訪編輯 賴冠伶

遊走在人文與科技之間,雖然是個J人,但卻熱愛各種跳出框架、叛逆的人事物。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lauren.lai@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