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位不同世代、背景的創業家同台對談,會擦出什麼火花?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舉行20周年慶祝大會暨論壇,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Appi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瀚、Gogoro創辦人暨董事長與執行長陸學森,共同參與「以創新思維加速台灣產業轉型」專題論壇,主持人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形容,這三位分別代表老、中、青三代的創業家樣貌,對於創業時機、怎麼打國際盃,他們有不同解讀。
談創業:時機很重要
身為台灣第一代創業家、被譽為台灣科技創業教父的施振榮分享,宏碁是台灣最早接觸到微處理機的人,並認為微處理機將帶動新的工業革命,當時與太太兩人湊了100萬展開創業,後來推出宏碁自有品牌電腦。
施振榮提到,矽谷曾做過一項研究:成功要素包含資金、團隊、技術、時機,其中時機是關鍵,雖然英雄可以創造時機,但仍需具備很多客觀的條件因素。例如他看電動車發展超過十年,台灣有機會,而現在時機已成熟,台灣將大有可為。
身為AI技術狂人的游直翰正好相反,他提到2012年創業Appier時也沒有料到AI會大紅大紫。創業前做過自駕車、機器人研究,一心想把AI應用在日常生活,「學術界比較不會看時機,而是追逐自己熱情做事。」
過去游直翰跟投資人分享,「Appier是一家AI公司。」但對方說「沒有這種類別」,在當時幾乎沒有大公司、上市公司在做AI,無前例可循。後來,Appier改「以客戶需求」為核心,找出技術的應用場景,像是哪些資料可以自動化,到幫助客戶找到客戶等,後來公司營運也慢慢上軌道。
而創立Gogoro長達10年的陸學森,對於「時機」也特別有感,「當時機對了,你也準備好,接下來就是等待收割,」如今Gogoro在台灣練兵十年,也準備赴美上市,進行海外市場擴張,把Gogoro電池交換平台拓展到印度、中國市場。
以前大家會問Gogoro是摩托車公司嗎?是電池交換公司嗎?現在我可以清楚告訴大家:「我們是一家平台(platform)公司。」
如何打造國際化公司:善用在地人才、保持彈性
對於如何打造出一個國際化公司,施振榮提到,自己在1992年以「global brand local touch,全球品牌、連結在地」理念,提出第四種模式國際化。意思是國際化公司,也要運用在地人才,因此目前整個宏碁集團有三分之二員工是外國人,主要是台灣派不出人到國外,且外派的誘因也不足。
對Appier來說,由於公司產品是軟體服務,拓展海外市場不需在地設廠,透過雲端平台,做跨國生意變得容易。游直翰認為,「服務當地客戶,需要找當地人才,」因此Appier在建立時就是國際化團隊,在公司裡都是用英文溝通,在雇用人才時,也要找了解當地市場的人。
不只是語言,在Appier也注重開放心態 (open minded),他觀察到,亞洲人講話太內練,容易導致誤會,因此公司內部鼓勵要直接地溝通。
陸學森則說,「雖然我不是台灣人,但我們公司有99%是台灣人。」出生於香港,美國長大,且曾在微軟、Nike、HTC工作的他,將國際文化視野帶到台灣,從公司文化到訓練都以英文為主,主要是希望員工都有能力跟別的國家交流與溝通。
他也強調,不同市場需要有不同的商業模式。舉例在中國、印度的發展,就跟台灣賣電動機車的商業模式不同,目前Gogoro也持續在跟不同國家進行討論合作,拓展國際市場應保持高度彈性,持續解決不同的問題。
關於上市:公司長期發展,得借力資本市場
而在新創在成長的過程中,資本市場或企業併購是必經之路。施振榮提到,過去會認為好公司不上市,公司賺錢為什麼要分給大家,但宏碁在1988年上市後,利用資本市場把規模擴大,否則台灣高科技沒有今天。尤其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危機,台灣企業多數沒有發生問題,主要是在資本市場現金充足。
因此公司長期發展,就需要借力資本市場。施振榮提到,宏碁1992年進行公司再造,喊出「21世紀,有21家上市公司」,透過內部創業,資通訊分工獨立運作、獨立上市,主張「要分才會拚、要和才會贏」口號。還有群龍計畫,訓練百位總經理,在30年前都是破天荒之舉。
不過搞獨立容易,怎麼「合作」卻沒有一個機制。因此現在宏碁有了「新群龍計畫」,透過公司治理模式,事前跟投資人、員工都充分溝通,把和的機制帶到集團裡。
問到為什麼Appier選擇去日本?游直翰說,Appier的投資人來自台灣、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他認為,新型態公司已不侷限總部、上市的地點設在哪,而是要建立跨區域的競爭優勢。
選擇在美國上市的陸學森則說,很多科技大廠微軟、臉書、蘋果等都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上市,那斯達克是全球嚴格的金融監管機構,能讓Gogoro成為更好的公司。
而之所以選擇用SPAC(特殊目的收購,俗稱借殼)的方式上市,是相較傳統的IPO模式,SPAC可以向投資人更深入說明自己的商業模式與願景,更重要的是Gogoro可以代表台灣,明年第一季赴美上市。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作者:陳映璇,原文標題:當科技教父遇上新創獨角獸!施振榮、Appier游直翰、Gogoro陸學森,暢談從零走到IPO的創業之路,責任編輯:張庭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