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蕭佑和觀點:Gojek與Tokopedia共組GoTo有五大原因,印尼史上最大合併案卻也另有隱憂

feature picture
Tokopedia部落格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集合出行服務、美食外送、行動支付為一身的印尼 Super App 獨角獸 Gojek,近期宣布與印尼電商獨角獸 Tokopedia 共組 GoTo 集團,雙方雖未公佈交易細節,但若以 Gojek 在 F 輪募資時的估值(約美金 105 億元)以及 Tokopedia 於 H 輪的估值(約美金 75 億元)作為基準,雙方合併後估值將達美金 180 億元,堪稱印尼史上最大的商業交易案。

進一步推算的話,Gojek 的既有股東將持有 GoTo 集團約 58% 的股權,剩餘的 42% 則由 Tokopedia 原始股東持有。根據 Reuters 指出,GoTo 集團合併後,正尋求 Pre-IPO Round 募資,募資金額約當美金 20 億元,並計劃在 2021 年底前在北美、印尼以美金 350~400 億元的市值上市。

不過,你知道嗎?其實原本 Gojek 的新娘並不是 Tokopedia,而是其頭號競爭對手 Grab!即便雙方在出行、支付、外送等領域殺得你死我活,卻也曾在 2020 下半年時,計畫透過合併來攜手爭取上市的機會。

延伸閱讀:Gojek和Tokopedia將合併成為GoTO!東南亞科技三強鼎立,GoTo、SEA及Grab誰能勝出?

為什麼 Gojek 與 Grab 這樁跨國聯姻最後會破局收尾,而 Gojek 轉身選擇 Tokopedia 又有什麼原因?在故事開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今天兩位主角 Gojek、Tokopedia 的背景吧!

東南亞電商巨頭競爭版圖.png
東南亞電商巨頭競爭版圖 大和有話說

因共享經濟而起飛,Gojek早期便推多元服務

Gojek 成立於 2010 年,成立初期不過是一個擁有 20 名司機的傳統電話叫車中心,在 2014 年前都沒什麼起色。直到 2014 年共享經濟興起,Gojek 總算成功說服了投資人,獲得了 A 輪 USD$2M 的募資。Gojek 透過這筆資金收購印度的一家軟體公司,並在 2015 年開發出叫車軟體 Gojek App,逐漸在印尼市場打響了名號。

不同於同業 Uber、Grab 早期僅聚焦在出行服務,Gojek 自 2015 年便開始試著在同一個 App 加入多項功能,像是叫車服務的 GoRide、快遞服務的 GoSend、雜貨外送的 GoMart、美食外送的 GoFood 以及電子錢包的 GoPay 等。目前 App 中已累積約 20 項子服務,所有你想得到的生活瑣事,幾乎都可以在上面找到。

Gojek_ride_hailing.jpeg
Unsplash

以手邊的公開資料來看,2018 年 Gojek 的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總成交金額)為美金 90 億元,其中 63 億元來自於金融服務 GoPay,20 億元來自外送服務 GoFood,剩下的 7 億元則為其他服務的加總。這也更說明了,Gojek 早已不再只是一家叫車平台公司

Gojek 平台目前已累積了 200 萬名司機、90 萬個中小企業店家,App 下載數更是超過 1.7 億次,且已擴展到越南、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市場。這樣的好表現也吸引許多知名企業爭相投資。例如,Gojek 在 2018 年 6 月便取得來自 Google、騰訊、京東的 E 輪投資,也在 2020 年 6 月取得 Facebook、PayPal 的 F 輪融資。

Tokopedia主打B2B2C、C2C的電商模式

Tokopedia 則是成立於 2009 年的印尼電商平台,與 Gojek 的早期遭遇相似,由於印尼當時尚未有成功的電商案例,導致 Tokopedia 早期募資時不是太順利。直到 2014 年,Tokopedia 取得來自軟銀及紅杉資本的 E 輪資金,金額共計美金 1 億元,開始奠定了印尼主流電商的地位。

延伸閱讀:印尼電商勢力崛起,Tokopedia獲軟銀、紅杉資本1億美元注資

與 B2C 商城為主的 Lazada 不同,Tokopedia 的商業模式偏向以服務買家、賣家的 B2B2C、C2C 模式為主,企業或個人皆可以在上面開設自己的網店

以公開資料來看,2019 年時每月活躍用戶達 9,000 萬名,每月活躍賣家超過 620 萬名。截至目前為止,Tokopedia 平台累積了 990 萬名商家,並在印尼超過 17,000 個島嶼中擁有高達 97% 的配送率。根據 SimilarWeb 的統計,截至 2021 年四月,Tokopedia 的月流量達 1.4 億次,與 Lazada、Shopee 並列印尼前三大電商的地位。

tokopedia
Tokopedia

Tokopedia 在 2017 年獲得由阿里巴巴領頭的 F 輪投資,金額達美金 11 億元。至此之後,阿里巴巴在印尼電商市場的佈局日趨完整,旗下投資包括了 B2C 業務的 Lazada,以及 B2B2C、C2C 業務的 Tokopedia。

Gojek選擇與Tokopedia合併的5個可能原因

  1. 若Gojek、Grab合併,有涉及反壟斷法的疑慮
    Gojek 和 Grab 業務重疊性高,雙方合併後恐有壟斷東南亞叫車、美食外送、行動支付市場的疑慮。在雙方談判初期,許多印尼官員便對此合併案表達高度疑慮。若雙方硬著來,極有可能最後徒勞無功。

  2. GoTo集團具物流、電商的合併綜效
    雙方合併後,Tokopedia 有望取得 Gojek 的物流資源,以提高電商的物流效率。Tokopedia 的賣家亦有機會透過 Gojek 所投資的數位銀行 Bank Jago 申請企業貸款。以 2020 年來看,Gojek 與 Tokopedia 的合計交易頻次超過 18 億次,交易總額超過美金 220 億元。兩家企業合計有 200 萬名司機、1,100 萬名賣家,以及超過 1 億名的月活躍用戶(MAU),預期雙方合併後規模效應日益浮現。且由於兩家企業的業務互補,預計較不會有反壟斷的問題

  3. 易於企業文化的整合
    由於兩家公司皆為印尼本地公司,後續的企業文化整合將會比 Grab 來得順暢,亦可同時促進印尼景氣與就業市場,故有報導就指出印尼政府對於本次交易採大力支持的態度。

  4. 閃電擴張
    身處日趨競爭的東南亞電商市場,最大的風險在於擴張「速度太慢」,所有的巨頭都在想著如何比其他同業更早到達關鍵數量(critical mass)。除了補貼戰外,併購便是最快的閃電擴張方式。

  5. 力拼上市
    Sea Limited 是目前該地區少數具代表性的互聯網上市公司,自 2017 年上市之後,股價在過去三年多來成長 15 倍,現在市值來到美金 1,328 億元。除了反映出該地區互聯網投資標的的稀缺性,也讓同業們開始力拼上市。

GoTo-6-2048x1366-1-1024x683
Gojek司機在雅加達運送Tokopedia包裹。他們的合併創建了世界第四人口大國中最大的科技公司。來自Gojek Indonesia的YouTube影片的截圖。 (Source: KrAsia)

因此,除了 Gojek、Tokopedia 雙方希望透過合併來上市外,與 Gojek 分手後的 Grab 也在 2021 年 4 月宣布將透過 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的方式,以約當美金 400 億元的市值在那斯達克上市,該交易預計成為史上最大的 SPAC 上市案。

延伸閱讀:Grab估值400億有望創下最大SPAC!這間東南亞巨獸過去做過哪些市場佈局?

Gojek、Tokopedia 合併的潛在風險

雖然 Gojek、Tokopedia 的合併,讓 GoTo 集團在東南亞電商市場與 Sea、Grab、Lazada 呈現四強鼎立的狀態,但對於這次合併案,還是有值得思考的風險點,原因就在於 GoTo Group 的股東組成實在太多、太複雜了

根據調研機構 The Low Down 整理,在 Gojek 合併前的 Cap Table(股權結構表)中(截至 2020 年 2 月),前五大股東依序為 GIC(7.29%)、Google(6.4%)、KKR(5.14%)、騰訊(5.02%)、印度紅杉資本(4.95%)。

Gojek 股權結構表.png
Gojek 股權結構表 大和有話說

至於 Tokopedia 合併前的前五大股東則依序為軟銀(35.35%)、阿里巴巴(28.25%)、Radient(10.6%)、紅杉資本(8.05%)、創辦人 William Tanuwijaya(4.66%)。

Tokopedia 股權結構表.png
Tokopedia 股權結構表 大和有話說

注意到了嗎?雙方合併後,不論是身為同業的「阿里巴巴、騰訊」、「Google、Facebook」都在同一張 Cap Table 裡。一旦 Cap Table 股東間存在競爭關係,人多嘴雜下都有可能會導致 GoTo 集團決策速度變慢,影響日後發展。對股權架構有興趣的朋友,有空可回去看看這篇文章「VC如何看新創公司的股權結構|大和有話說」,裡面有更詳細的說明囉。

本文授權轉載自大和有話說

TAGS: # 東南亞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大和有話說》蕭佑和 《大和有話說》蕭佑和

蕭佑和,Nick,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所,曾於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進修,並取得PMP國際專案管理證照。目前任職於中華開發資本 CDIB Capital Group,負責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基金、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之案源開發及投資評估,主要關注於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物聯網、雲端運算等四大領域。進入創投業前,曾任職於華泰電子,負責中國地區互聯網產品之商業模式建立以及市場拓展。2016年起,經營自媒體「大和有話說」,內容以創業投資、產業觀察為主軸,多次獲〈經理人雜誌〉、〈科技報橘〉、〈商業周刊〉、〈創業小聚〉、〈Career雜誌〉、〈Money錢〉、〈MBAtics〉等社群媒體轉載及採訪。熱愛英雄電影,尤其是美國隊長。興趣是閱讀、籃球及吉他,週末偶爾變身為街頭藝人,享受與人互動的溫度。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相信持續寫作所帶來的能量。歡迎與我聯繫:nick070313@hotmail.com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