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超過十億並不會改變什麼。」教育科技新創 Newsela CEO Matthew Gross表示。
繼 Quizlet、 ApplyBoard 及 CourseHero 後,線上教育獨角獸再添一隻,再度證明遠距教學在時下的當紅潛力。
Newsela 於 2 月 26 宣布成功 D 輪募資一億美金,由富蘭克林坦普頓(Franklin Templeton)、矽谷知名創投 TCV 領投,Kleiner Perkins、Reach Capital 及 Owl Ventures 等創投公司也參與投資。
新冠疫情下,世界各國的師生將教學現場搬上線,連帶推升各式線上教學平台興起,專為高中以下教育設計的 Newsela 線上平台也是受惠者之一。根據 Newsela 估計,疫情開始後,總預定量成長了 115%、收益上升了 81%,今年末 Newsela 更會授權超過 1100 萬名學生使用其服務。
紐約起家的 Newsela 成立於 2013 年,在一片竄起的科技教育新創中,它以「分級化教材」脫穎而出。Newsela 的教材來自於 175 家出版商授權,其中包含主流新聞媒體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還有其他博物館及非營利組織等,Newsela 透過自己的編輯團隊將內容依不同詞彙難易度調整,並配有教案、評量等功能方便師生互動。目前 Newsela 共有約一萬四千種文本,其中包含二十種文體,領域橫跨英語文、科學、人文社會學,並以英文與西文教材為主。
Newsela 與其他線上教學公司一樣,選擇在疫情期間提供免費服務,有高達九成的美國學校都曾使用其平台進行教學,Newsela 表示這些教材並不以「教育」為目的,而是「有趣、充實」為導向。此外,Newsela 的收費方式為每學生 6 至 14 元美金,比傳統學校花 20 至 40 元買課本更有經濟效益。如果 Newsela 持續發展,這些新穎、分級的教學素材有望取代傳統課本及教室,讓教學更多元化、差異化、普及化。
有鑑於此,Newsela 計畫將新募得的資金用於擴充多媒體素材,如音檔、影片教材等,並增加供師生與素材互動的網站功能。要達到以上目標,Newsela 不排除併購其他公司的可能性。「合併與收購(M&A)勢必會成為我們的未來」Newsela CEO Gross 說道。
科技教學熱!美、中投資界一片看好,台灣呢?
我們或許還不清楚遠距教學會持續多久,但科技融入教學的重要性正日益清晰,這點光從挹注教育科技的投資額便能一覽無遺:2020 年有超過 100 億的創投資金注入產業,光 1 月到 7 月世界各地新創的募資總金額便達到了 41 億美金,相較於去年同期成長了一倍,並創下五年內內新高。
在美國,去年七月線上學習平台 Coursera 募資輪吸引超過 1.3 億資金;另一學習平台 MasterClass 在五月募資達約 1 億美金;數位課程設計平台 Nearpod 也在上週以 6.5 億美金被 Renaissance Learning 收購。
在中國,遠距教學也如火如荼的展開。根據中國中科院的報告指出:2020 年線上教育產業募集資金超過 500 億人民幣(約為 77 億美金),比過去十年的總和都還多。其中著名的包含:推出各式線上教育方案的猿輔導募得約 7.5 億美金、標榜智慧教育平台的好未來獲國際投資公司收購 15 億股份、TikTok 與 Quizlet 攜手合作,讓用戶能在玩 TikTok 時能輕易嵌入 Quizlet 單字卡功能,方便教育者將教材融入社群媒體,以更活潑的方式供學習者吸收知識。
反觀台灣,受教育部設定升學制度與師範體系的綑綁,加上交通易達性高、替代性選擇多如實體補習班、家教、函授教材都很盛行,台灣的遠距教學一直都難以風行;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教學與學習國際調查(TALIS)指出:台灣國中教師課堂使用資通訊科技的比例只有 15%,遠低於 OECD 國家平均 53%。
儘管如此,台灣還是有許多教育科技新創在默默努力,包含語言教學相關的 Glossika、Amazing Talker、VoiceTube;AR / VR相關的 MIFLY、VEYOND Reality、SHADOWORKS 及線上教學平台 Hahow 好學校等,本月(3 月)也剛有以開設程式課程為主的 ALPHA Camp 完成募資,志在培育台灣網頁開發的技術人才,但這些投入教育科技的新創所選的題目多半與介入剛需市場:K12 教育之間沒有直接關連,這也是台灣與全球趨勢在教育創新領域最不同之處,也正式疫情下台灣與國外逐漸落後差距之處。
今年是邁入 12 年國教(俗稱 108 課綱)的第三年,希望台灣能在政府大力提倡的「科技融入教學」下,透過這些教育科技新創的服務,能讓教學變得更多元、有趣、差異化。
參考資料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