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天下》23、24 日舉辦 2020 教育創新國際年會,首場演講邀請到全球數位學習的先驅、可汗學院創辦人薩曼・可汗(Salman Khan)連線視訊分享。因應疫情,美國的學生在家上課已經超過半年,但台灣目前仍正常上班上課,可汗表示,大家很想要和台灣看齊,而他也分享了許多運用線上平台學習的經驗、提醒。
《親子天下》舉辦 2020 教育創新國際年會,邀請國內外重要產學領袖代表 60 名,在 2 天的議程裡輪番上陣。全球最大線上學習平台可汗學院創辦人薩曼・可汗(Salman Khan)連線視訊分享,以「後疫情時代,重新想像教育」為題,討論疫情來襲,將如何重新塑造對教育的想像及實踐。
線上平台無法取代學校裡的人與人互動
作為全球數位學習的先驅薩曼・可汗,透過越洋連線,提出線上學習平台的優勢,包括可以提供學生用自己的速度學習、重複學習,但是可汗也強調,在學習裡,人與人的連結也同樣重要,「學校就可以擔任這樣的角色」,可汗說。
他舉例,學生可以透過線上平台學習基礎的理論和概念,而到了教室,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聆聽、提問、玩遊戲、手作,從事更多互動性的活動。可汗總結,學校的重要性在於,如何與人溝通、互動。譬如課堂上老師一句鼓舞學生的話,這都是科技無法取代的地方。為了達到互動的目標,可汗也打造了 schoolhouse.world 網站,透過家教老師,在網路上打造小型的互動教室。
不論線上或是實體教育,可汗提醒,「最重要的是學習目標」,他提醒,要關心的是,什麼樣的工具可以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不論是剪刀、粉筆都可以,不一定是電腦。
今年初疫情以來,全球數位學習都被迫大爆發,可汗觀察,儘管多數學校都做得不錯,卻也看到社會不平等,有些社區的小孩沒有設備,「設備不只是為了線上學習,更具有經濟效果,可以用來找工作、和世界連結」。可汗擔心,弱勢家庭受限於經濟,沒有硬體設備可以遠距學習。「未來半年,恐怕仍有遠距教學的需求,希望各國政府可以正視這個問題。」
讓孩子學習學習如何面對分心也很重要
雖然有些地區開始用電視作為線上學習的工具,來彌補硬體上網路和電腦的缺乏,但是可汗認為,電視是單向演講,缺少互動,「但是孩子需要聆聽、練習,向別人說明、討論,才是真正學習」。
很多人會擔心,線上學習容易讓孩子分心。可汗表示,即便是在教室裡,孩子也可能人在心不在,而且面對網路時代,分心是不可避免的課題,「孩子遲早得面對,學習解決」。他也提出自己會和孩子一起練習靜心、靜坐,作為專注力的訓練。
現場聽眾也透過 Slido 向可汗提問,例如,需要透過實作操作學習到的知識,像是科學課的實驗,在線上學習時如何兼顧學習效果?實體學校無可取代的價值是什麼?
可汗回應,實體學校有許多價值是無可取代的,例如人和人之間的互動、學生因為老師的鼓勵、肯定而獲得激勵,甚至人與人間的衝突等。在目前虛擬真實(VR)技術還沒有達到以前,他建議,教學時可以運用線上學習平台,讓孩子習得基礎知識,再輔以真人輔導,這是目前最有效率的教學方式。
他也建議目前並未因疫情停課的台灣,老師、家長可以讓孩子練習每週運用學習平台學習,一天只要 20 分鐘,就可以有很好的學習效果。
線上學習成為趨勢,台灣亦有能力跟上
9 月 23 日為《親子天下》2020 教育創新國際年會第一天,討論的主題為「後疫情時代,數位學習新教育」。親子天下創辦人兼執行長何琦瑜致詞時表示,2018 年的調查統計發現,台灣在國中小課堂上使用科技的普及率僅有 14.7%,明顯落後。希望可以透過兩天的年會討論,讓台灣即便沒有線上學習的迫切性,仍能跟上全球的線上學習的趨勢。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鄭貞茂也說,台灣也有許多線上學習平台,有機會成為國際級的線上學習獨角獸。譬如,幫你優、Hahow、均一,或是 VoiceTube 等。他談到,台灣教育產業的能量很強,希望創業家能持續善用國發基金,將更多台灣的線上教育平台,推到國際舞台。
可汗從一堂數學家教課開始,他的網站成立至今 10 年,已在全球 190 個國家,已有 1 億 1 千萬名註冊使用者,超過七萬隻短影音提供全球的學生學習。不僅止於此,2014 年可汗成立了一所實驗學校 Khan Lab School,招收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學生;2018 年,他更創立幼兒可汗學院 App(Khan Academy Kid),提供符合 2-7 歲幼兒的閱讀、數理、情緒學習的內容。今年 3 月起,可汗更近一步開了一個子網站,每一天提供課表,建議生活作息到學習科目,幫助老師、家長、學生,在家學習不中斷。而這一切都是免費,希望讓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
本文授權轉載自親子天下,作者:張益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