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7月)創業小聚以「智慧零售」、「餐飲平台」、「工廠製造」、「數位身分」與「雲端轉型」等數位轉型需求出發,邀請新創團隊分享疫情前後推動數位轉型的經驗。
同時,創業小聚也邀請到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總經理郭大經,以及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溫紹群,為我們總結今天的新創團隊的分享,並且談談新創在這次疫情的關鍵機會點在哪裡。
疫情既是危機,也是轉機:數位轉型的機會在這裡
關於疫情帶來的影響與可數位轉型的機會,郭大經認為其實數位化本來就是個必走的路,只是提前加速了而已,而這體現在四個面向:
銷售通路:疫情之下,許多傳統企業不得不走向線上通路,因此如何整合各通路的管理,包含數據分析、CRM 等等,都是新創可以做的,SHOPLINE 就是一例。
生產流程:自動化對生產工廠來說本來是一個 「nice to have」,但是當疫情造成供應鏈斷裂、需要重新配置的時候,那就會需要新的工具去輔佐,PowerArena 提供的就是這一塊。
資料與數據:無論什麼樣的變革,資料與數據都要上到雲端才能更好的處理,而這些也都是新創在做的事情,像是 CloudMile。
金融服務:無論何種產業,現在是網路消費的時代,因此金融服務的變革也是一大挑戰,AuthMe 就提供這樣的服務。
另外郭大經還提到關於價值鏈的兩個面向:進化與解構。關於進化,即是在舊有的產業當提升某些領域的效能,而這當中新創的關鍵不是技術,而是對產業的了解是否足夠,才有辦法與企業對接。至於解構則是如何重構整個產業,例如 JustKitchen 就是把整個餐飲業解構了,「傳統餐飲業需要經營實體門市,這就是他們的『Legacy』。」郭大經說。
溫紹群則提到,就金融保險業來說,疫情前後的主旋律就是「開放」,這件事
情會比以往加速許多,而「距離」也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價值,「儘管技術與觀點上的落差可能會產生衝突,但是疫情的解答仍然在各位新創身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不能忘記主動出擊
在這一波數位轉型的趨勢中,新創如何抓住機會?溫紹群認為新創本身就以數位的方式在思考,這給新創帶來許多優勢,但是另一方面,如何遵守該生態圈的規則則會成為挑戰,尤其是生技醫療與金融業,「那我建議跟產業裡的『大咖』合作。」溫紹群說,例如一些國際藥廠或大型診斷設備,都在找台灣新創合作,因為他們已經被監管機構認可,也有國際銷售通路,只要通過他們的標準,就會比較容易進入該產業。
郭大經則提醒新創的本質是一個挑戰者,市場的變局就是新創的機會,「我常說『管制之所在、商機之所在』。」新創有能力去嘗試那些別人被管制的事情,這樣才有後繼的優勢可以去挑戰既有的大企業,因為大企業有許多的 legacy 是無法變動的,「新創應該從未來的角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