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驚喜,無所不在!《驚喜製造》:體驗設計必須「以人為本」

feature picture
驚喜製造 Surprise Lab.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編按:你聽過《驚喜製造Surprise Lab.》嗎?這是一家體驗設計公司,從2016年成立至今,推出一系列的沉浸式體驗活動:無光晚餐一人餐桌微醺大飯店明日俱樂部,皆獲得社群媒體的高度評價,其中微醺大飯店更獲得2019 紅點品牌及傳達設計大獎的現場表演組獎項;團隊創作以好玩、有趣為前提,加入「儀式感」的元素,「期待帶給參與者一場結合外在感官刺激,同時又觸動內在心靈的體驗。」

國內的「體驗設計」市場尚未成熟,雖具備一定的潛力,但如何向消費者清楚傳遞想帶來的體驗?實為一門學問。創業與領導教育培訓機構SLP Taipei Program邀請驚喜製造團隊的共同創辦人林業軒及行銷公關吳允方,分享體驗行銷的相關策略,以及當初團隊從零開始盤點資源、建立口碑,最後成功踏上創業一路。

surprise-lab-slp-taipei-marketing
驚喜製造團隊,左起:行銷公關吳允方,共同創辦人林業軒 毛翔柔攝

學習換位思考,挖掘無所不在的驚喜

體驗設計(Experience design,簡稱XD)到底是什麼?活動一開始,林業軒向台下觀眾拋出一個核心問題。普遍認為,體驗設計必須「以人為本」,重視體驗者於各個接觸點的行為與感受;由設計一方發揮同理心與想像力,在專案中加入「儀式感」,並創造一個故事情境,讓體驗者產生強烈的代入感。

微醺大飯店.jpg
微醺大飯店 驚喜製造 Surprise Lab.

提到團隊專案的產出步驟,「一開始都是由成員任意發想,再總結成核心論述,最後落實成線下的實體活動。」林業軒認為,很多創意靈感的確來自於瞬間,但持續觀察、累積生活經歷也相當重要;團隊採用預售、募資模式經營,目的是有效降低風險,幫助團隊在前期確認參與者意願,並獲得一大筆資金,「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花更多時間心力在營運及優化工作。」

「『線下』體驗設計是未來趨勢。」林業軒分析市場現況,消費者將不再以購買商品為主,而是重視過程中所獲得的「體驗」,如何提升內心的自我價值;站在行銷端立場,體驗設計可以應用在各種場域,包含餐飲、零售、休閒等,林業軒補充:「線上、線下之間的界線會越來越模糊,唯有結合兩者才能自帶流量。

體驗行銷最重要的考驗:如何與消費者溝通

團隊於前期認真做行銷和宣傳,後期則專注在營運和優化。負責行銷的吳允方表示,「體驗」的概念其實相當抽象、較難向消費者解釋,「我們希望直接讓作品『說話』,透過不斷推出優質的作品,發揮口碑力量。」

《驚喜製造》採用B2C的經營模式,因此宣傳文案必須簡單好懂。「從你看到資訊的當下,『體驗』就已經開始了。」 吳允方分享,在所有細節內容不能破梗的前提下,盡量在文案中留下懸念、製造衝突性;同時運用簡單易懂的數字、點列式的內容把形式做初步轉換,讓大眾了解付費後會得到什麼樣形式的商品。

舉例《微醺大飯店》文案描述:「你將有90分鐘參訪,獲得3杯酒、3個小點,探索5個房間、5個故事。」唯有消費者親自體驗,才能真正了解背後隱含的訊息是「選擇與遺憾」。吳允方認為:「最好的情況是找到體驗與消費者之間的切身性,畢竟創造『期待』,比創造『喜歡』重要100倍。

照片 03 - 1《微醺大飯店 The Great Tipsy》你的選擇,將決定你看見的故事.jpg
《微醺大飯店 The Great Tipsy》你的選擇,將決定你看見的故事 驚喜製造 Surprise Lab.

關於後期的營運和優化,林業軒提到:「我們必須隨時掌握消費者回饋、網路評論,並且虛心改善、修正行銷切角。」如何與每一位體驗者達成良好的雙向溝通,絕對是體驗設計中最重要的一環。

回到創業起點:0就是天殺的問題

當吳允方喊出:「0就是天殺的問題!」相信絕大多數的創業者應該心有同感。「每個人在創業的一開始都是0,沒有知名度、沒有市場、沒有資源、沒有人脈。」《驚喜製造》團隊大方分享創業過程需要整理的幾項問題,包含:

  1. 釐清你是誰,你要與社會產生的共鳴是甚麼
  2. 釐清你的中、長期目標,並分階段慢慢扎實地完成它
  3. 釐清你最重要的資產是哪些,並好好建立它、維繫它、培養它
  4. 讓消費者把興趣變習慣
  5. 持續自我提問,自我提問的另一面往往是下一步的方向
  6. 每一階段都要出難題給自己
  7. 最重要的-善待你的消費者,以消費者為中心,不是以產品為中心

吳允方認為初期必須盤點資源、建立社群、了解消費者輪廓以及建立媒體名單;透過大量影音與意見領袖分享,有助於拓展受眾。吳允方也建議,初期的廣告投放盡量留在團隊內操作,「因為只有你自己,最懂心目中的理想客戶是誰。」

林業軒最後也補充:「沒有資源的唯一優勢就是沒有包袱。」創業過程中保持學習、不斷測試,尤其是行銷操作,「保持彈性」絕對是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林芷圓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林芷圓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