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秋葉原一處稜角分明的白色民房,打開門,就像是拆開一盒模型一樣,裡面的構造相當令人驚奇。
內部空間相當寬廣,特別是完全占據了整間客廳大小的動態捕捉場域,裝設有 16 台攝影機,與其說像是電影專業的拍攝現場,更像是喜愛打電動的孩子會一眼愛上的遊樂場。總而言之,從外部完全看不出這裡是一間專門塑造虛擬偶像的新創公司 Balus。
站在中央的則是虛擬偶像「海斗」的操作員,穿戴著特殊的動態捕捉裝置,身上共有 53 個捕捉節點。不過由於獨特的虛擬偶像「規定」,他並不能以真面目示人。
不能露出真面目,為的是不讓粉絲失望
虛擬偶像主播(V-Liver)是 17 直播到日本發展所抓住的重要趨勢。初音是大眾直接能夠想像到的重要象徵,點開日本 17 直播,能夠看見專屬的虛擬偶像專區。
現在日本約有 5,000 位虛擬偶像主播,而 17 直播則擁有約 100 位簽約的虛擬偶像主播,海斗便是其中之一。
不過,海斗的操作員並不能露臉,為的就是保持神祕感。「要是讓粉絲知道虛擬偶像背後的操作員,也許會破壞他們的幻想,」17 直播的隨行人員說,「 因此絕對不能同時進行幕前、幕後的訪問 」。
而海斗的操作員也為我們展示了一段防彈少年團(BTS)的舞蹈,由於捕捉的節點眾多,連細部的腳步動作都能夠清楚地展示在螢幕上。而捕捉場域的另一端,則有工程師密切的關注海斗的一舉一動。
從 VR/AR 技術切入,虛擬偶像成意外賣點
「目前日本 17 直播上的虛擬主播都需要簽約,會依照申請者擁有的技術水平進行協助。」M17 集團的營運長張牧寧在受訪時說。
而本次開放參觀的 Balus 則是 17 直播在日本合作的虛擬偶像中,技術算是相當頂尖的夥伴。他們有辦法自己完成 2D、3D 的動態捕捉。因此只需要 17 直播提供 OBS(直播軟體)上的部分技術串接即可。
Balus創立於 2018 年,執行長林範和說,原本是專注於 VR/AR 與動畫設計的公司,在虛擬偶像崛起時自然也接到不少相關的案件,便自己投入製作,現擁有 7 名虛擬主播,也開放一般人向他們申請、合作,打造屬於自己的虛擬偶像。
現在公司共有 15 人,其中有 8 名工程師,分別透過軟體 Vicon Shōgun、MotionBuilder 進行動作捕捉與重建,再透過軟體 MAYA 與 Unity 建置出虛擬偶像的外觀以及虛擬空間。而最後這部分,林範和則認打造出生動的表情是最大難題,「眼睛、五官都相當困難」。
而未來的目標,Balus 則想要打造出平易近人的虛擬偶像直播技術,希望用一支 iPhone 就能讓人在家輕鬆地操控虛擬主播。不過,談到目前的營收狀況,林範和表示,「仍在不斷投資中,」要達到損益兩平可能還需一些時間。
天神子兔音,日本最夯虛擬偶像之一
直擊完幕後的虛擬偶像操作現場,幕前的代表則是「天神子兔音」。在 17 直播落地一年的祭典上,甚至開設了專區給「天神子兔音」與觀眾進行互動。
虛擬偶像的重點之一,就在於「人物設定」。天神子兔音在設定上為喜歡唱歌的 500 歲神明,因此在直播時她也會時常表演唱歌。甚至推出了 YouTube 單曲,已經擁有超過 55 萬的點閱數字,由此可見虛擬偶像在日本的風靡程度。
根據研調機構 Frost&Sullivan 預估,在 2018 年日本直播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 1.82 億美元,相信在其中有不少份額,將會由摸不著的虛擬偶像所貢獻。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作者:陳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