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個投資人朋友,請你好好珍惜他,因為他也在深厚的友誼與理性的項目判斷中徘徊。
其實大多數投資人的項目獲取管道是這樣的,可能來自於一篇文章,一些網站的資訊,一個會議或者一些可靠的朋友。我也會從朋友那裡聊到一些還處在沒啟動的狀態專案。僅僅停留在想法階段的專案可靠嗎?其實我們是抱謹慎態度的。
可能個人投資人除外,因為只要他自己覺得舒服就行了。但投資機構的資金來源大多數來自於各個公司,引導基金,母基金等等管道。這些來自於出資人的錢,我們負責管理運營要收管理費的同時也必須要向出資人負責。所以基本上投資機構針對風險控制的要求是極其嚴格的,例如經常能 看到對賭條款、回購條款等各式花樣的條款限制與約定,其實也是為了維護機構本身的風險。
投資機構一般投資占股不超過新創公司的 30%,所以一旦完成投資就意味著投資機構是弱勢群體是小股東。 如果我們對行業也不是特別瞭解的話,話語權將會降到更低。所以有時候特別需要創業者有替投資機構思考的角度,但是我個人也不是在宣導說機構的一些霸王條款就合理合規,我認為點到即可,可以有目標感,不偏離航道對後面的資本運作也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千萬不要讓創業者天天思考如何完成 KPI 減少損失股份,而不是從做好產品,從企業全域發展的角度去創業。
所以一個想法到底能不能融資?可以說大多數的時候都是不行的,因為無論天使投資人還是 VC,我想大家都希望能看到創始人對事業的決心,不是說融到了就幹而是真真正正的認可這份事業,踏踏實實的想去做這個事情。同時也有了商業模式的雛形,投資機構能夠更好的判斷商業模式與企業未來的前景。而且我認為:
創業前期拉一夥人打造雛形應該是創始人必備的能力 。
我也不是說想法就絕對融不到錢,也有很多人融到了,可能因為他個人資源與出身都好一些,或者是連續創業者有良好的信用保證。
千萬不要抱有投機份子的想法去嘗試,最後損失的只能是你個人的信用。 你個人的信用比什麼都重要 ,資本的漏斗是很小的所以圈子也不是那麼大,個人的信用在何時何地都非常重要。這意味著更多的夥伴會與你一起奮戰,更多的業務資源,資本等等都會信任你相信你陪伴你與你一起共進退。
畢竟你是企業的主人,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你路上最好的「小股東」。
延伸閱讀:
與投資人接觸時,哪些訊息能說,哪些不該說?
投資圈原來也有「潛規則」!投資人最不想讓人知道的4件事
本文授權自《動點科技》,作者為龍耀資本VP洪啟凡。